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5.
6.
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是一次跨世纪的科学考察,南极格罗夫山综合是本次考察的重中之重。其中地形图的测绘又是本次格罗夫山考察最主要的任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格罗夫山测绘的重要意义以及测绘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11月18日起,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考察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出发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目前考察工作基本完成。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共收集陨石5354块,超过此前我国对该地区考察时收集到的陨石总数,使我国南极陨石的拥有量接近一万块。与以往的考察任务不同的是,这次考察除收集陨石外,还同时进行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地质考察、内陆冰盖测绘、星地遥感同步测量研究等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8.
GPS技术在南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球地面覆盖连续 ,功能多 ,精度高 ,实时定位 ,应用广泛等特点。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将GPS技术应用到南极科学研究中来。在第 1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 ,采用GPS技术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长城站的国际GPS联测和中山站的GPS跟踪站。南极板块运动监测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 ,属于南极环境长期变化的研究范畴。从 1992年开始 ,SCAR组织协调十几个国家 30多个南极站参加每年一度的连续 2 2天的南极GPS会战联测 ,我国从 1994年参加此项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与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 1 6次南极测绘考察概况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计划执行的是“一船两站”运行方案 ,雪龙船于 1999年 11月 1日从上海启航 ,按上海—中山站—智利蓬塔—长城站—中山站路线行驶 ;2 0 0 0年 3月 1日从中山站正式返航 ,4月 5日抵达上海。整个航次历时 15 7d ,航行 5 0 10 2km ,累计破冰 6 5km ,创造了雪龙船六下南极离站时间最晚的新记录 ,同时也创造了我国南极考察以来航程最远、破冰距离最长、一个航次四过西风带的记录。中国第 16次南极考察任务艰巨 ,时间性强 ,危险性大 ,依赖客观因素较多。在国家海洋局的直接领导下 ,经过全体队…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每次南极探险考察都有纪念封问世每一个邮封画面都有南极地图每个邮戳均让人想到不寻常每个邮封赠与都饱含着浓浓深情虽然时间随着岁月逝去,但南极考察队友间的情谊却通过集邮,紧紧连结传递着共同的诉说:为了祖国的南极事业,冰海中我们曾携手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12):1179-1179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极中山站影像图最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张不同寻常的大照片将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南极中山站,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在这张影像图的背后,是 340平方公里的航摄数据资料,是中国测绘工作者远征南极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最近开始在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区布设照片控制点,为今后即将开展的航空摄影测量做准备,以解决我国无拉斯曼丘陵东部地形图和西部地区地形图更新等问题。这一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测区控制点分布只是在岛屿和露岩区,而且所有点的布设只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黑龙江测绘局吴文会、陈军、刘秀峰三名考察队员分成三组开始进行布设。由于控制点都选择在山顶,所有路途都靠步行完成,从一个点到另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