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是地震预报的重要基础,对观测数据干扰进行分析排除是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核心。通过对张道口地震台2015~2018年水物理观测数据受干扰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观测数据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干扰分为人为干扰、系统干扰、自然干扰、场地环境4种类型,并将6种具体干扰分别归纳到了相应的干扰类型,找出了干扰的特征,描述了干扰的过程,分析了引起干扰的具体原因,阐释了干扰对水温水位前兆数据观测造成的影响,并对干扰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提出了避免干扰的技术措施。通过对水位水温干扰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信息的处理,以期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排除前兆干扰,为全国其它地震台水位水温干扰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夯实通过水物理测项预报地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泸州台YRY-4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典型的环境干扰特征,得到了附近长江和沱江水位干扰、雷电降雨干扰、水井抽水活动干扰、城建施工干扰等在应变观测记录曲线上的对应变化。初步弄清了台站附近长江和沱江水位干扰、雷电降雨干扰、水井抽水活动干扰、城建施工干扰等是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应变观测记录曲线上存在对应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电观测台站工业干扰、外线路漏电干扰、观测系统变化干扰、观测环境变化干扰等分析,总结出各种干扰现象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排除干扰的办法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5.
总结陕西地电场观测多次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对干扰影响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陕西5个台的地电场观测均受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干扰源主要来自4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各台地电场观测受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同,干扰方式有入地电流干扰和线路合成电场干扰2种;讨论了利用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干扰特征来检测地电场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接线正确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判定观测系统故障和地下介质电性参数异常的方法;最后,提出了识别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和应对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夏县地震台热水井水氡观测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冷水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文中对这一干扰机理及排除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短波电台发射时干扰地震仪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干扰形式及干扰噪声进入地震仪的端口,用抗干扰三要素理论结合地震台、站实际条件,采用低通网络抑制干扰,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影响新疆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天气干扰。气压波动,降水(雨、雪),温度突变,刮风(含沙尘暴),雷电干扰。(2)环境干扰。观测室外部或内部环境因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3)人为干扰。调零、标定、检查、维修产生的人为干扰。(4)电干扰。电压不稳或强电流产生的电流冲击干扰。其中天气干扰和环境干扰是导致观测资料出现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仪器故障、人为干扰、电干扰是导致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中存在一种干扰,此干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干扰变化幅度每年基本相当.本文就引起此干扰的因素、干扰机理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剔除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后,发现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提高了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2017—2022年湖北省地磁观测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情况,发现目前有14条线路造成干扰,干扰集中在新线路投运初期,年均受干扰天数约105天。此外,探讨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发展特点和湖北地磁台站布局的合理性,归纳了缓变的4种基本形态,明确了各种干扰形式的处理思路和步骤,发现同一线路对不同台站的干扰幅度,以及对同一台站地磁Z、F分量干扰幅度均线性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地磁高压直流干扰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为进一步开发自动化处理算法积累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status of disturbances of both initial values and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is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the exact explicit estimates on the disturbance energy and disturbance potential enstrophy are given, while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fields depend only on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potential enstrophy, initial disturbance velocity circulation along the boundary, and disturbance parameters. An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nonlinear stability concept in the sense of Lyapunov, the nonlinear stability criteria paralleling to Arnold’s second theorem are obtained.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9776286).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射线追踪研究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返回散射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对称的准余弦电离层扰动数学模型.基于这种模型,利用HF射线追踪技术合成了HF电离层返回散射电离图,并利用迭代的技术拟合了高频返回散射设备探测的电离层扰动电离图的Pmin-f曲线(Pmin为最小时延,f为工作频率),从而推断了沿探测路径电离层扰动区域的位置及大小,扰动的临界频率波动的幅度.最后基于这种电离层扰动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技术描述了不同电离层扰动参数下的电波传播情况,研究了其天波传播的跳距、覆盖区域的大小及射线“俘获”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磁扰动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的扰动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球电离层台站提供的观测数据,分析 了5次不 同类型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F2层f0F2和hmF2的扰动变化. 主要结果 表明:对于延迟型主相磁暴S(C)和S(E),中高纬电离层首先会出现明显的正相扰动,随 后是明显延迟的负相扰动,负相扰动覆盖范围广,甚至扩展到低纬区, 且持续时间很长, 恢 复及其缓慢,其中S(C)型的扰动更为明显; 对于非延迟型主相磁暴S(A)、S(B)和 S(D ),高纬电离层正相扰动持续时间较短甚至不出现,中高纬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出现、发展和 恢复也相对较快; 磁暴主相强度的大小会对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强度、发展和持续时间产生一 定的影响; 高纬电离层扰动在非延迟型主相磁暴恢复相期间会出现明显的地方时效应,地方 时效应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强,并且会明显影响到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电离层扰动从高纬到 低纬的变化趋势为:f0F2的扰动由负相向正相转化,hmF2的增加由全天出现趋向于只存在于夜间,反映了不同扰动物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带扰动在大尺度经圈中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巢纪平  徐昭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6):1657-1662
在赤道β平面上经圈流的背景流场内,利用等值浅水模式来分析波动的不稳定性.结果显示,在经圈半地转假设下,扰动信号通过变性的Rossby波来传递.对于大洋西部,由于向极地方向经圈流的引入,赤道对称的扰动模态对所有的波数k都是不稳定的.对于大洋东部的向赤道流,对赤道对称的扰动却是稳定的.由于一般来讲,扰动倾向于对赤道对称,因此西边界的向极流,如黑潮,比东边界的向赤道流,如加尼福尼亚洋流,更易因扰动的不稳定而产生涡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通河地震台、延寿地震台多年水位数据的分析,发现通河地震台与延寿地震台水位对周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响应。统计了扰动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总结了通河、延寿水位几次扰动异常形态、特征、指标。通河地震台和延寿地震台水位出现扰动异常,且扰动成组出现,持续几个小时以上,最大振幅超过7mm,最大周期超过6min,异常结束后一个月之内在测井周边550公里范围内,有发生3.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其扰动持续时间越长,震级越大。  相似文献   

16.
汶川8.0级大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磁波扰动理论,研究汶川5·12大地震前,金河、剑阁、二砂3个台站的电磁波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震前3个台站均出现电磁扰动异常,以金河、剑阁地震台显著;②电磁扰动前兆异常在时间进程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③随距震中距半径的增大,电磁扰动值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断层滑移弱化摩擦准则对断层滑动规律以及应力扰动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均匀应力分布情况下, 平面断层滑动显示出典型的特征地震规律,断层面上的应力扰动对断层滑动规律产生影响,压应力增加明显延迟地震的发生时间,并增加地震释放的能量.应力扰动发生在地震破裂临界区时的影响比在震前滑移区时的影响显著.当发生在地震滑移区时,若应力扰动足够大,则压应力增大会造成地震发生时部分动力断层被暂时锁住,使得地震释放的能量变小,但可增加后续地震的能量; 而压应力减小则可导致地震规律产生更加复杂的变化,会即时触发地震.如果应力扰动发生在一个地震周期的早期,则触发的地震较小,但可导致随后的地震提前发生; 如果应力扰动发生在一个地震周期的后期,则会触发大地震.当应力扰动位于震前滑移区或破裂临界区时,小的扰动也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应力扰动产生越晚,这种影响也越明显.应力扰动发生在破裂临界区的影响最明显.应力扰动的影响一般主要集中在应力发生扰动后的1—2个地震周期内.后续地震基本恢复无应力扰动时的特征地震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中地表电流干扰影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三层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了在不同电性结构中的不同深度观测时,地表电流干扰源对对称四极装置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计算得到:地表干扰源对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取决于电性结构的类型和层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距离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磁台地铁干扰特征分析与抑制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漏电流而形成的附加磁场会对附近的地磁观测造成严重干扰。通过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模拟分析得出了地铁干扰的一些基本特征。选取了2008年5月1日到30日南京地磁台受地铁干扰的日变数据和泉州参考地磁台日变数据,利用Welch功率谱估计法进行功率谱对比分析,发现地铁干扰主要对地磁场的Z分量、D分量的功率谱的高频部分造成影响,并且影响的频带范围几乎一致,主要集中在0.004-0.03Hz范围,而对H分量的影响比较微弱。在此基础上,通过小波变换对受干扰数据的Z分量和D分量进行干扰抑制处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地铁造成的地磁场干扰。因此本文研究也提供了地磁台站干扰抑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扰动变化可以作为地震的短临前兆,为提升电离层扰动数据分析准确性,剔除异常数据,提出了基于DBSCAN的地震电离层扰动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首先利用DBSCAN方法的中心思想,分析电离层扰动数据,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的特点,将欧式距离设定为指标,对比不同电离层扰动数据并进行划分聚类,然后计算地震电离层扰动数据相似度。再利用DBSCAN方法提取相关的环境特征集,通过特征集实现地震电离层扰动异常数据检测。最后实验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运行时间、误报率、漏报率以及检测率的对比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所需时间短,误报率和漏报率明显降低,检测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