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地地貌以及相应的山地气候条件的垂直分异是影响本区土地资源结构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研究了山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指出各种土地资源类型的自然特征,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土地资源基础 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和土地类型密切相关。河南省土地类型分异的两个主导因素是南北与东西分异,即气候以淮河、秦岭为界,北亚热带湿润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南北过渡,地貌大致以京广线分界,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全省  相似文献   

3.
依据对少华山地质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和区域地质构造现有资料等综合分析,划分出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并探讨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结果表明,少华山地质公园属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花岗岩地貌景观资源为主体,兼具混合岩化、区域断裂、瀑潭泉湖、古地震崩塌遗迹等。开展少华山区域研究,将为北秦岭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分析提供有利突破口,公园内老牛山花岗岩体将为区域深部地壳物质组成提供大量信息,华县特大地震遗迹具有开展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关系研究和防灾避险科普教育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丹凤地区地处秦岭构造带北亚带南缘,商——丹区域大断裂以北,夹持于蔡川断裂和分水岭断裂之间。该区石墨矿属区域变质鳞片状晶质石墨类型,赋存于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含石墨大理岩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特征。丹凤地区北部,蔡川断裂以南的地区,大面积出露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含石墨大理岩,且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加里东期侵入岩,石墨矿资源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分析土地资源主要因素入手,通过研究土地结构和功能,划分出四个土地资源区,并对各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改造措施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强 《中国沙漠》1998,18(2):160-163
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具代表性的民勤绿洲地区土地资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得出了民勤绿洲各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就限制绿洲土地生产潜力的因素及强度进行了研究,其中水分限制占30.87%,土质限制占25.74%,盐碱限制占15.96%,肥力限制占8.96%。最后就土地资源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合理匹配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搞好水土资源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7.
民勤绿洲地区土地资源构造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中国沙漠》1998,18(2):160-163
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县具代表性的民勤绿液地区土地资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得出民勤绿洲各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就限制绿液土地生产潜力的因素及强度进行了研究,其中水分限制占30.87%,土地限制占25.74%,盐碱限制占15.96%,肥力限制占8.96%。最后就土地资源结构与利用的合理匹配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搞好水土资源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8.
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从分析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入手,讨论了该地区土地需求、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以及水土资源条件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现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相似文献   

10.
江津县北部低山丘陵区土壤组合类型划分及土地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健 《地理研究》1994,13(1):118-118
土被结构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土壤组合是土被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它具有完全明确的生态内容,可以作为土地评价单元。本文分析了江津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取能代表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典型地段,应用遥感航片,结合野外调查划分出不同类型区的土壤组合类型,并提出了本区土被结构的三级分类系统,编制了本区土壤组合类型图(1:50000)。在此基础上以土壤组合为单元进行了土地资源评价及土地资源制图。  相似文献   

11.
张争胜  周永章 《热带地理》2005,25(3):233-237
分析了湛江市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化历程,认为湛江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条件、生产传统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作用增强。湛江市的农业竞争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热带作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交通区位、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为了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湛江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同时应积极发展创汇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经营、市场营销和政府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周山区(后文简称盆周山区)即四川盆地周围边缘山地区。区内山地面积有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山地面积的36.0%,呈棱形分布于四川盆地四周。盆地东缘有巫山、七曜山;东南和南缘为大娄山;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与大相岭等;北缘是米仓山和大巴山,成为川陕和川鄂的界山,并与秦岭接连构成了四川盆地北部的屏障。整个山区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2%。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小秦岭山地的河南部分,三门峡盆地西段南半部和朱阳盆地。小秦岭山地是华山山脉的东延部分,西从省界一直近东西向延伸到灵宝以南,长达40多公里,南北两侧均以大断裂与盆地相邻,呈一反”S”型的断块构造隆起,成为河南最高山脉。其中最高峰老鸦岔为2413.8米。本区为汾渭地堑的组成部分,其反映内力作用的构造地貌十分典型,本文着重就这些构造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一、地质构造基础 小秦岭地区位于东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北缘,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褶带的西南端上;是华北陆台南缘,呈近东西向长轴状展布的前震旦纪古老地块。其中小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本区东部新华夏北东向构造带相交接,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局。小秦岭山地为一受侵入体破坏的复背斜构造:北侧三门峡盆地在本区受阶梯状断裂控制而形成了断陷盆地,南侧朱阳盆地受主干断裂影响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拗陷。  相似文献   

14.
为营造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探究绿色、低碳排放视角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式,对低碳概念界定、土地利用碳排放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现状,并且探讨了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优化配置理论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最后系统地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及方法,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利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定量分析法已成为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热点方法,随着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趋于成熟,数量化、空间化、效益化的有机结合将成为低碳导向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简称LULC) 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 000 km2 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 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 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6.
<正>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我国中部,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称西秦岭,其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的西延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跨嘉陵江与秦岭中段和汉中盆地连接。西秦岭的海拔一般在2 000~4 000 m,主要山脉有太皇山(海拔3 113 m)、陇南山地(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 187 m)、鸟鼠山(海拔2 609 m)、迭山(海拔4 920 m)等;山脉走向以东西向为主,陇南山地的走向大致呈西北到东南。西秦岭山岭波状起伏,有许多深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章在阐述土地资源配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资源供给约束、资源禀赋和利用结构方面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并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 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 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 价, 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 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 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 有探索性的工作, 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最后,提出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山地学报》2008,26(1):113-119
陕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薄弱.秦岭是陕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且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秦岭山地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秦岭山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并在"资源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的理念基础上,总结了秦岭山地的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地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