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2003~2014年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沧州地区土壤墒情特点,研究了捷地试验站所代表区域(滨海平原区)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土壤消退系数K值,并求出逐月平均K值,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构建P-θ_0-△θ组合图,即建立降雨量、雨前土壤含水率、雨后增墒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得到土壤墒情增加的相关公式,进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未来墒情增加进行预报。通过2015年实测资料验证,比较增退墒方案以及经全面评定,其精度可以满足本地区墒情预报的要求。该成果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指导农作生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根据我省墒情试验站的资料,并结合常设墒情测报站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增退墒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区编制“实用墒情预报方案”,并就如何利用墒情预报方案进行墒情预报和形民墒情服务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概念性土壤墒情模型在霍泉灌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概念性水文模型出发,并经改造得到了本文的概念性土壤墒情模型。该模型在山西省洪洞县泉灌区动态配水系统中做了初步应用,发现由该模型计算所得的土壤含水量和实测值比较符合,且在应用时具有所需信息量少,实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依据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建站以来的2003~2008年土壤增墒期实测土壤含水率资料,研究了捷地试验站所代表区域(滨海平原区)的土壤增墒变化规律,通过绘制降雨量P-雨前土壤含水率θo~雨后增墒△θ相关图,得出增墒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增墒预报方案。方案经评定,其精度可以满足本地区墒情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7.
在以往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对仪器参数调整研究较少,因而导致系统的监测精度始终得不到提高,致使监测信息难以在旱情分析与评价中得到应用。在吉林省中西部旱情应急监测系统工程的建设和试运行中,通过技术研究、实验和总结,首次提出调整仪器参数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在限定条件下"调一点,管一线"的观点。实际应用后,系统的监测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工程建设之初提出的精度控制目标。本文对调整仪器参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提高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精度,早日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辽阳市西部地区位于下辽河平原东部的太子河冲洪积扇上,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著名的特大型水源——首山水源(工业开采量107万m~3/d)即位于冲洪积扇的轴部。为了进一步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本文采用响应矩阵法探索并建立了本区地下水管理模型,并为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采纳和实施,作为今后地下水管理的科学依据,成为一个将要接受实践检验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表层累积型特点,此类异常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垂向上,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了连续型分布特点,且异常组分含量主要受土壤物质组成的控制,此类异常是在河流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洪水预报系统设计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我国洪水预报系统的现状,阐述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及开发原则,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软硬件环境、预报模型和方法、预报方案、模型率定、实时作业预报、实用模块、系统管理7部分的设计建设。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十里河是御河的一级支流,两岸遍布大型的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而御河由北向南纵穿大同市区,做好十里河防洪工作对十里河畔及大同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观音堂水文站是省级重点水文站,属十里河干流控制站,通过对十里河观音堂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进行研究,选择流域水文模拟法,结合12场雨洪资料进行流域产汇流参数率定,初步确定最终模型参数,完成洪水预报方案的编制,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优化参数,为大同市防洪工作提供决策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望谟县2011年6月6日暴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其中暴雨中心所在的打易镇多处暴发泥石流。短历时强降雨激发了沟床起动类型的泥石流。本文通过对贵州望谟河流域群发泥石流的调查,得出该流域的66条沟中,22条沟无沟床起动类型泥石流暴发,25条沟暴发沟床起动类型泥石流,还有19条沟无法确定是否有沟床起动类型泥石流暴发。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条件和降水条件因子的改进方法;并在前期工作的3大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降水条件)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由贵州望谟群发泥石流数据得出改进沟床起动类型泥石流的临界值,提出了泥石流的预报模型。本文模型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泥石流验证中非常成功,为泥石流的预报提供了一个新方法。预报模型中的地形因子和地质因子还可以判断泥石流流域的暴发频率,为正确地判断泥石流流域的特征打下了基础。预报模型也可以估算泥石流的暴发规模,为定量地预测泥石流危害范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值大气模式WRF、三维变分数据同化WRF-3DVar、河北雨洪模型以及实时校正模型ARMA,在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大清河流域构建了陆气耦合洪水预报系统,并利用2012、2013年发生的3场降雨洪水,对系统的降雨洪水预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与GTS数据的同时同化,可有效改善数值大气模式对中小尺度流域的降雨预报效果,从而降低系统的洪水预报误差,ARMA模型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洪水预报精度,随着预见期的延长,系统的预报精度下降,但系统在6h预见期内仍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数据同化和实时校正的"双校正"模式下,陆气耦合洪水预报系统在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洪水预报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疏勒河昌马堡站年径流变化规律,并将年径流系列按照频率25%及75%为界,划分成3种情况:即多水年Xi〉35.0,中水年24.5≤Xi≤35.0,小水年Xi〈24.5。计算其状态转移概率得出:年径流过程从某一状态转移至其他状态的可能性都有,但其转移概率的最大值达66.7%。由此可知,年径流的变化过程不仅有随机性,而且有很强的相依性。通过多年对站年径流预报工作的实践,经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检验,认为建立年平均流量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其逐年预报的精度较高,经过误差评定分析,该模型均为甲级方案,检验预报时性能较稳定,能对昌马堡站年平均流量进行有效预报,为疏勒河流域调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