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BL Lac型天体的多波段光度相关性及喷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X射线选和射电选BL Lac型天体的射电、光学、X射线波段的单色光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X射线选的BL Lac天体只有射电与光学线性相关,而射电选BL Lac天体则X射线与射电、光学都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对射电选的BL Lac天体进行相对论修正后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比修正前更好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两种选择的BL Lac型天体本质上是一样的;X射线流来自两种不同的辐射源;射电选的BL Lac型天体三波段流都有相对论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Einstein天文台IPC获得X射线流量和光度的统计结果,对混合样品,即光学选择类星体样品,射电选择类星体样品和X射线选择活动星系核样品,讨论了X射线光度与光学光度、射电光度、射电形态的关系以及它的演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星系团PKS 0745-191中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星系团中相对论性粒子的能量演化做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联合分析Chandra卫星数据和VLA射电观测结果,计算了星系团PKS0745-191中高能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发现在射电气体幂律谱能量下限为0.001erg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不足以补充X射线气体的辐射能损.然后在计算研究了不同能量下限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并估计了射电气体的能量下限.  相似文献   

4.
向飞  陈勇 《天文学报》2006,47(1):19-30
利用星系团PKS 0745—191中心区域的Chandra数据,研究了在中心星系的西边且沿着射电结构而分布的一团明亮X射线气体的性质,发现这团气体是低温而高密的;另由射电观测计算发现射电气体在中心星系的西边压强梯度要大于东边,这说明那团 X射线冷气体与射电气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冷气体可能是由射电浮力泡从中心星系带出;或者是外围冷气体受到了射电气体的支撑及扰动而形成.进一步,假设气体处在压强重力平衡状态,计算了中心区域的X射线气体的体积占有率为b=0.69±0.28,并且讨论了射电气体所包含的相对论性粒子的性质以及射电气体膨胀对冷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脉冲星是演化末期的大质量恒星经过核坍缩形成的产物,它们在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卫星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自脉冲星发现50年来,其观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脉冲星主要在射电波段被探测到,部分脉冲星也有X射线和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它们的信息非常丰富。根据其不同的观测特征可以把脉冲星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对射电、X射线以及γ射线波段的特殊类型脉冲星,包括旋转射电暂现源、间歇脉冲星、态转换X射线脉冲星、磁星、暗X射线孤立中子星、中心致密天体以及γ射线脉冲星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 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 ,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 .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 ,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 .同时 ,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 50 0 0 和 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的文章中,基于耀变体(Blazar)的知识,我们预言了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AGN)中心10 kpc范围内X射线喷流的存在.钱得拉(Chandra)卫星最近对低功率射电星系的X射线观测与我们的预言相一致.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kpc尺度喷流中的电子加速,并建议通过对强的FR Ⅱ射电星系中所预言的X射线喷流的钱得拉卫星的X射线的观测,来研究红的耀变体中的康普顿冷却以及在内部致密喷流和大尺度延伸喷流间环境的不同.以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关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kpc尺度X射线喷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早期的文章中,基于耀变体(Blazar)的知识,我们预言了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AGN)中心10kpc范围内X射线喷流的存在。钱得拉(Chandra)卫星最近对低功率射电星系的X射线观测与我们的预言相一致。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kpc尺度喷流中的电子加速,并建议通过对强的FRⅡ射电星系中所预言的X射线喷流的钱得拉卫星的X射线的观测,来研究红的耀变体中的康普顿冷却以及在内部致密喷流和大尺度延伸喷流间环境的不同。以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关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kpc尺度X射线喷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同时,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5000A和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射电选和X射线选BL Lacertae天体的射电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射电选和X射线选BL Lac天体的射电数据(包括核和延展光度), 并计算了它们的核主导系数R.研究显示: 射电选BL Lac(RBLs)天体的总射电光度是X射线选BL Lac(XBLs)天体的2个量级.详细分析得到这种差别主要是来自于核光度的差别因为延展光度差别只有1个量级.研究RBLs和XBLs的核(延展元)光度与核主导系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延展元光度与核主导系数负相关, 而核(总)光度几乎与核主导系数没有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耀变体的喷流辐射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文献中收集了442个耀变体的数据,这些耀变体包括215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l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 FSRQ)和227个蝎虎天体(BL Lac),通过数据研究了耀变体的喷流功率与多波段光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平谱射电类星体,喷流功率与射电波段、光学波段、X射线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且光度分布顺序为logL_γ logL_O logL_X logL_R。(2)对于蝎虎天体,喷流功率与射电波段、光学波段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但是喷流功率与X射线的光度只有弱相关性;蝎虎天体的光度分布顺序为logL_O logL_γ logL_X logL_R,而且蝎虎天体的各波段光度都小于平谱射电类星体。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于平谱射电类星体与蝎虎天体的内禀属性不同导致的,即吸积模式不同和喷流辐射机制不同等。  相似文献   

12.
定标是射电天文观测中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定标工作可以得到太阳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太阳射电辐射流量,可以扣除射电频谱仪的通道不均匀性,清晰显示射电频谱特征.结合紫金山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观测数据,详细介绍了定标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定标常数的变化情况,最后给出了定标结果,并与野边山射电偏振计以及RHESSI(The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卫星硬X射线波段的几个太阳耀斑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耀斑的光变特征.其中对一个耀斑脉冲相硬X射线流量和微波光变的相关性的分析表明这些观测可以用来研究有关的辐射机制以及相应的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澳大利亚PARKES天文台射电数据和RXT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中ASM (All Sky Monitor)的X射线数据对毫秒脉冲星J0437-4715进行两个波段的研究.对J0437-4715在射电波段的观测运用TEMP02软件对不同终端系统的计时数据进行校准,提高了计时模型精度.用结构函数法,利用RXTE全天候扫描ASM的观测数据,对J0437-4715在X射线波段的光变进行中长期研究,发现它在X射线波段存在一个620 d的光变周期.  相似文献   

14.
S5 2007+777是一个典型的低峰值频率的蝎虎天体,该天体具有kpc尺度的X射线喷流,文献中利用模型估算的方法,得出X射线波段的多普勒因子达到13.0,从而喷流尺度可以达到Mpc量级.在此,搜集了有关S5 2007+777的欧洲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European VLBI Network, EVN)高分辨率档案数据、美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 15 GHz观测数据等,研究了喷流的射电结构、亮温度、自行等方面的性质,发现该源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不同波段的喷流方向一致,但与文献中给出的kpc尺度的X射线喷流和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VLA)射电喷流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该源的喷流辐射存在多普勒增亮效应.由VLBI观测得到的亮温度,估算了该源的射电多普勒因子的平均值及中值均为5.0,此值小于文献中X射线波段的多普勒因子,但与文献中利用其他方法得到的射电波段多普勒因子是一致的;另外,对多历元观测数据的拟合发现此源相同波段的各个成分在长历元上没有明显的自行,短历元上的自行甚至是视超光速运动.这可能是由低表面亮度成分中心位置的转移造成的.这同时也验证了之前估算的射电多普勒因子不是很大,小于X射线波段多普勒因子的结论.利用所得到的射电多普勒因子,发现该源具有较大尺度的本征射电喷流,可达到0.5 Mpc,由于这里使用的是均值,因此说明该源也有可能具有接近巨射电星系尺度的喷流.  相似文献   

15.
对于超新星遗迹MSH 15-56和CTA 1,本文较详细地公布了由爱因斯坦卫星得到的X射线观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导出其物理特性,推导和预言其射电流量,并与前人的射电观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1989年8月12日至19日,AR5629活动区产生了一系列的射电爆发。以8月15日0300.0UT发生在日面西边缘(S20,W81)的微波爆发为最大。该微波事件有X1.0/SF的太阳X射线耀斑相伴随,并产生了射电Ⅳ型大爆发,引起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然而,这次射电大爆发并没有毫秒级尖峰辐射相伴随。本文分析这次微波事  相似文献   

17.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AR5629的太阳活动区于8月17日转到日背面(S16W109),约于0104UT在其上空出现了一大环状耀斑,同时伴随有X2.9级的X—射线爆和射电10厘米流量达到5600流量单位的射电爆。我们取得该耀斑的几个时段的二维光谱Hα和Hβ两波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日益增加的脉冲星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对毫秒脉冲星、射电和X射线脉冲双星的观测,对脉冲星的形成、演化和辐射机制等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本文对这些新问题的观测依据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下述几方面的问题:是否存在着在结构、形成和演化上均不相同的两类脉冲星?脉冲星是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辐射机制在同时起作用?脉冲星射电辐射中的两种相互垂直的偏振模式,以及近年来在毫秒脉冲星、射电和X射线脉冲双星的观测中所发现的新现象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80年1月~1982年10月期间七个频率的射电爆发、X射线和短波突然衰退(SSWF)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云南天文台1982年1月~1982年8月2902MHz、3653MHz和9375MHz三个频率射电爆发资料作了警报效果检验,从而得出利用该三个频率的射电爆发峰值流量密度警报短波突然衰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