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7月23日-31日,山西省北,中部全区域,南部部分区域出现了超历史极值的异常高温天气,针对这次异常高温过程对“九五”配套预报系统输出的最高气温预报值进行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引起兴安县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是五月高温的危害。在高温出现时及时喷“九二0”和及时抹去春梢营养枝,就可提高座果率,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兰浩特市1951-2009年5-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乌兰浩特市高温天气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各月高温日数、持续时间、危害高温日数和强危害高温日数等指标,设置了月高温状况的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建立了乌兰浩特市逐月高温评估方法,经过分析排序,揭示了乌兰浩特市“5a一遇”至“60a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分布情况,同时利用该方法对新出现的2010年6月高温天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6月的高温过程属于“20a一遇”的高温事件,这表明该方法对城市单站逐月高温状况影响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增耀  唐谱俐等 《广西气象》1990,11(2):45-45,49
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引起兴安县温州柑异常落花落果是五月高温的危害。在高温出现时及时喷“九二0”和及时抹去春梢营养枝,就可提高座果率,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6.
一、三伏不热,夏凉明显今年的“三伏”天,人们并不感到太热,因为7、8两月共有6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省,使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1—2℃,特别是7月上旬和下旬的温度比常年偏低2—4℃。7月份有许多台站的平均气温接近或超过历史最低纪录,有6个站出现“极端最低气温”异常值,有7个站出现“月平均最低气温”异常值。35℃以上的高温日数也少于常年。 7月份,早稻正处在抽穗扬花到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长期的低温阴雨,使早稻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一、2月、9月日照特少我省1989年日照奇少,1990年继续偏少。据全省53个台站的资料统计(下同),有107个站月出现了“月、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异常纪录,是今年异常气象要素中出现范围最广的一个。年日照时数在1260—2000小时之间,比常年偏少100—600小时。其中有15个站破“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历史纪录,这些站主要集中在浙中、南地区。特别是温岭站,年日照只有1260  相似文献   

8.
1988年的异常气象主要表现在:高温、干旱、洪涝和台风。这些异常气象给全省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一、3月5月高温,7月持续高温据71个站统计,全年有119个站(月)破建站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这是近十几年来所未有过的。1.“3·14”高温:3月中旬前期,全省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14日大部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升到30—34℃,有54个站出现异常高温记录。下午起,寒潮袭击我省,至16日晨,浙北地区最低气温只有1—3℃。期间全省出现了冰雹、雷雨、大风和雨夹雪等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9.
今秋8月27日~9月10日,热浪再次袭击江南,秋热超过酷暑,形成明显的“秋老虎”天气。据统计,自8月27日始,南方大部地区连续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打破了当地有气象纪录以来同期最高气温。今年“秋老虎”天气来势凶猛,从长江东头一直热到西头。东海之滨的上海,9月1日至7日,竟出现6天35℃以上高温天气,9月7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年-2009年华北地区94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海温资料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上世纪80年代之前持续性高温事件发生频次主要呈年际振荡,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显著减少期,而1997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跃升;华北地区的西部及京、津、冀大部和山西的南部是持续性高温事件的频发区;华北地区发生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为: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位势高度负异常,贝加尔湖地区为显著的位势高度场正异常。夏季蒙古东部到我国东北一带500hPa高度场偏强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北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南时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偏少。海气异常对华北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有较大的影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前期的冷位相转为暖位相时华北地区易出现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E1Nino年,华北地区夏季易出现持续性异常高温事件。对典型个例的分析表明,持续性高温事件易发生在南压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相向而行,华北地区流层上下层被稳定的高压所控制阶段。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桂东出现了历年少有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稳定控制等因素有关,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高压带停滞不动是一个直接影响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因素,做好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测是做好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陕西夏季高温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陕西省7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和安康盆地出现高温的频数明显多于省内其它地方;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自1961年以来,陕西年高温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再多的趋势变化,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至今转为多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13.
桂东盛夏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飞燕  欧坚莲 《广西气象》2004,25(B12):46-48,70
2003年桂东出现了历年少有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稳定控制等因素有关,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高压带停滞不动是一个直接影响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因素,做好副热带高压位置的预测是做好高温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5月贵州省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事件,本文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日再分析高度场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日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利用超前滞后相关等方法对贵州省2020年5月“极端性高温事件”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20年5月贵州省约有29%的站点极端日最高气温超过了198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约58%的站点突破1981年以来5月同期历史极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示为异常西扩加强的态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东伸增强,两个高压在不同高度上的配合导致深厚高压的异常出现,是此次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2) 2020年5月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对流层上层有明显的Rossby波列结构,有利于贵州极端性高温事件出现。(3)热带西大西洋SST在月尺度内异常阶段性增暖,可作为贵州省极端性高温天气发生的重要前期信号,并且增暖过程比高温事件提前约14天,具有一定的前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林玉成  徐珺  张芳华 《气象》2013,39(10):1379-1384
2013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型,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西南季风较常年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8.9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5.2%,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5℃。月内共出现11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并有“温比亚”、“苏力”、“西马仑”等3个热带气旋登陆。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国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相似文献   

16.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四川盆地气候异常。自 2 0 0 0年仲秋到 2 0 0 1年立秋 ,蜀天相继出现了冬干、严重春旱、严重夏旱、严重伏旱 ,遭受了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降水量普遍偏少 4至 9成 ,气温持续偏高 1至 4℃。全省有 73个县发生春旱 ,80个县发生夏旱 ,61个县发生伏旱 ,有 37个县出现了冬春夏伏“四连旱”。持续干旱导致旱区 95 %的塘堰干涸 ,绝大部分溪河断流。历史罕见的“四连旱”致使盛夏持续高温 ,干旱少雨 ,异常炎热 ,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 2至 4℃ ,人们普遍感到酷暑难耐。今年仲春 4月 2 9日盆地内有 4 3个县遭受了 7级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8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博  李勇 《气象》2013,39(11):1514-1520
对2013年6—8月T639、ECMWF及日本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而言,ECMWF模式预报效果较为优越。3家数值模式对今年夏季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异常高温天气均提前给出预报,但ECMWF模式预报的高温持续时间以及高温幅度均更接近实况,且ECMWF模式对高温天气转折预报效果较好。对1307号强台风,ECMWF模式较好地预报台风登陆位置及路径变化,但预报强度偏弱;而T639和日本模式预报台风登陆时间均偏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吉林省农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的总体状况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主要产粮区初霜期偏晚,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农业生产季节内异常和极端气候事件比较多,农业气象条件时空变化非常明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而言,主要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春旱、伏旱和秋旱。6月份出现全省性的异常高温少雨阶段,发生了严重的初夏作物苗期干旱,作物营养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7月中旬至8月上旬西部出现区域性高温少雨阶段,发生了十分严重的伏旱,对作物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农业经济损失十分严重;9月西部地区又高温少雨,发生秋吊。有利条件主要是热量条件好,初霜偏晚,病虫害和风、雹、涝灾偏轻。由于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利少,总体上看是弊大于利,因此尽管高产作物面积有所增加,但今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仍然较去年明显减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2000年盛夏异常高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2 0 0 0年全省大多数月份气温持续偏高 ,一些地方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持续异常高温使旱情进一步加重 ,对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夏日经济潮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全省 80个气象站历年 7月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 ,对 2 0 0 0年盛夏 ( 7月 )的高温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诊断分析 ,得到一些结论。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2 异常高温的时空分布2 .1 异常高温的范围2 0 0 0年盛夏 ( 7月 )全省出现了异常高温(△Τ≥ 2σ ,△Τ为气温距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