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气连着千家万户,气候影响各行各业,气象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气候变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水作为地球气候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对地球生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人类的诞生、生存和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雷电的形成     
《青海气象》2007,(F06):48-48
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都与带电的云层存在分不开,带电的云层称为雷云。有关雷云形成的假说很多,但至今尚未有一种被公认为无懈可击的完整学说,这里我们只介绍其中被认为比较完善并经常被推荐的假说。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  相似文献   

3.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纬向风、海温和地转速度)都存在着准两年振荡(QBO),由此可见,QBO是地球系统内部的一种固有振荡。  相似文献   

4.
选取实际的海陆边界,建立了一个固体地球-海洋-大气耦合的简单线性模式,模式中包含了地气角动量守恒的关系,地转变速摩擦力对大气的作用,风吹流改变海温异常,海温异常又改变大气的质量分布.在无外源作用于地球系统的情况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纬向风、海温和地转速度)都存在着准两年振荡(QBO),由此可见,QBO是地球系统内部的一种固有振荡。  相似文献   

5.
马振骅 《气象》1977,3(2):26-27
闪电是雷暴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在春夏秋三季都能经常见到,尤其在盛夏季节雷暴闪电更为频繁。估计地球上任一时刻大约有2,000个左右的雷暴云在活动着。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云—地之间的闪击。此外,云内和云间发生的闪电对飞行活动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防止闪击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要求在较小面积上的防  相似文献   

6.
刚刚发表的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再一次让地球人感受到地球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必须正视和采取一切可行的行动的时候了。这时人们不会忘记,100年前诞生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当年在大众、政府甚至科学团体对环境保护的概念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她通过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向全球敲响了第一次警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简论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后, 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近年提出的人类世 (anthropocene) 概念就是为表征地球系统演变进入了这一特殊的新纪元。然而, 人类活动并非单向地影响自然, 它在改变自然环境的同时, 环境变化也影响着人类行为, 迫使人类去适应自然变化, 改变生存方式。为更深入地表征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这种特征, 作者讨论了在地球系统模式里引入“人类圈 (anthroposphere)” 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科学挑战, 并提出了构建包含人类圈的地球系统模式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朱迅 《气象》1984,10(12):35-35
众所周知,要是在我们这个生机勃勃的地球上没有氧气,那么地球就会象月球一样死寂。然而,在离地面约10—50公里之间的平流层大气中,存在着一种叫臭氧的微量气体,虽然它有个“臭”名,但是它却默默地守护着地球上的芸芸众生。 与氧气(O_2)不同,臭氧是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O_3),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控体积算不足二百万分之一。若把所有的臭氧集中起来,均匀地覆盖在地球表面,其厚度也只有2.8毫米。臭氧含量尽管很少,但正是大气中如此稀薄的臭氧,保护着人类及其它生物免遭太阳光辐射中有害的紫外线杀伤。当太阳光透过平流层时,臭氧全部吸收了对生物极有害的强烈的远紫外线(波长小于0.29微米),它还吸收了大部分有害的中紫外线(波长为0.29—0.32微米)。近紫外线(波长为0.32—0.40微米)则能穿过平流层而到达地面,但它对人体并无损害。  相似文献   

9.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平静而和谐.载着几十亿儿女在宇宙海洋中宁静地行驶。可是近几年来,地球患了“重感冒”:时寒时暖,忽风忽雨.有时发低烧,有时又高烧不退。地球感冒了,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因为地球的灾难就是全人类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三极"出现臭氧洞 从静止气象卫星发回的大气观测资料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是由水汽、氮、氧、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多种物质组成.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大气中氧分子被太阳辐射光化分解后,所产生的氧原子与周围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从10km高度起臭氧含量逐渐增加,至20~50km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往上其含量逐渐减少,到50km高度其含量就很微少了.臭氧在整个大气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如果将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到地表,它只是2~3 mm厚的薄薄一层.你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层气体,却承担着保护人类生存安全的重任.科学家指出,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不致被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所伤害,透过来的少量紫外线具有杀菌治病作用,故人们把臭氧层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1.
在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正处在生机勃勃的中年期。生命在地球上的历史大约只有三十五亿年时间,生命之花正含苞欲放。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才有三百万年左右,这在地球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人口爆炸、大气污染、淡水资源匮乏,以及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在,各国政府首脑和科学家们都在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境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12.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平静而和谐,载着几十亿儿女在宇宙海洋中宁静地行驶。可是近几年来,地球患了“重感冒”:时寒时暖,忽风忽雨,有时发低烧,有时又高烧不退。地球感冒了,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因为地球的灾难就是全人类的灾难。可以说地球患感冒,人类首当其害:1991年地球打了个“喷嚏”,使16万人染病身亡,是过去15年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1992~1995年,地球连续发烧感冒,又分别使拉美1800万人染上“查格式病”,非洲46万人染上霍乱、g000万人受疟疾折磨、88O万人染上结核病,先后使上百万人离开…  相似文献   

13.
儿子的新居     
时间:2049年10月1日   今天可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对,还有一件大事,我们唯一 儿子在结婚10年、排了10年队后的今天终于搬进了新居,它是一座建在海面上的小洋楼。   海上能建楼房?   是的,由于地球人口的爆炸,国家从2020年开始,新婚夫妇的新房全部建在大海上的漂浮 新岛“莲花城”里。这个新城之所以叫莲花城,是因为它的城市结构完全模仿莲藕的样式, 在海底有一节又一节粗大相连的藕式城市。日光和月光通过光纤传送到海底的人造太阳和人 造月亮上,海底城市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和在地面上一样的日光和月光还有温柔的轻风。在海 面上漂浮着一片连一片大约1000平方千米的巨大“莲叶”,“莲叶”上建造着一幢幢带有花 园、草坪、 泳池的小楼,这就是2020年后新婚夫妇的鸳鸯楼。环岛四周,种有一排排粗壮 的大树组成了茂密的森林,它们是小岛的保护神。和真正的莲藕一样,巨大的“莲叶”虽然 是漂浮 的,可背面有一种网状骨架支撑着“叶面”,使之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另有一枝枝长长的 “叶柄”与海底的“藕茎”相莲,这些“叶柄”和“叶脉”将莲花城上下两层紧紧相连,同 时还承担着进行海底城市空气交换的任务,也是上下两层城市联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万有升降周期论”,对环境趋势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探讨。“万有升降周期论”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升降再升的周期性变化,各种事物的周期长短不同,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小周期中包含着更小的周期,层次无穷;升降的基本形态有4种,即正弦形、对数指数形、圆锥形、正态形;事物处在不同层次的周期、不同形态的升降中,相互影响,形成复杂而相对稳定的多彩世界。具体讨论了地球温度的升高、月球与人类生存、天体运行与人类健康,并提出了一些预测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电闪雷鸣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知:全球每年因雷害损失在周亿美元以上,仅我国每年遭雷害伤7500人,死3000人。那么,地球上响雷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呢?是非洲苏丹的内陆村—一阿布克列比巴的纽克卜寸,当地人叫它“呼伦尔比巴,洛克前摆”(意为“响雷”)。该村,一年365天有300天左右在“轰隆隆、劈烈烈”的特大雷声中度过,就连远在几十公里处也可听到惊雷贯耳的响声。埃塞俄比亚的一位经师到那儿讲经,他还未进村,就被巨大的响声吓屁滚尿流——跑了。原来,经师“错把茄子当辣椒”,他误认为村庄内正在进行激烈地炮战…  相似文献   

16.
为地球寻找新兄弟谭田夜空深这,茫茫无际,点点繁星,竟相争辉.此时,天文学家们正巡视着苍穹,聚精会神地为地球寻找和辩认着另一个兄弟——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目前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中,除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早被古人慧眼识出外,天、海、冥王星则是...  相似文献   

17.
太阳像一位慈祥的家长,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用它的光和热照亮、温暖、团结着太阳系这个大家庭,生灵着地球上的万物.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太阳绝不会有地球上的生命,更不会有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8.
引言1985年,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及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在檀香山联合召开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共同讨论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地球大气和海洋这两种流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地球的中长期天气系统、地球的气候以及海洋环流的许多特征.因此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实施阶段,召开这样一次学术交流会是非常有价值的和适时的.类似  相似文献   

19.
<正>陆地上的碳有多达45%可能存储于森林中,但是要想知道有多少树木装饰着我们的地球,一直都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迄今为止,大多数对森林覆盖率的评估数据都是通过卫星图像获得的。2005年,一个研究小组将森林覆盖率转换成一种被称为"树木密度"的测量标准,并得出结论说:地球上生长着4000亿颗树,按当时的人口计算,相当于每人61颗。不久前,最新的统计数据发表在Nature在线版上,其  相似文献   

20.
暴雨生兮月圆缺祁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在人类的视觉里,月球是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个亮体。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阴晴圆缺”的周期变化.并以此制定了”阴历”。近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测定,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