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PS管理系统P2000模块是用于每天从中心站对调度的车辆进行定位、监测和管理的系统。这种模块可安装在车辆上,通过使用Axiom芯片,能够接收和存储GPS位置数据、速度和停车信息。一个小型接收机接收总部信息处理机控制器(PC)运行记录的数据,当车辆处在直径4英里范围内时,它可自动地直接向总  相似文献   

2.
任凯  章传银  王天文 《测绘科学》2010,35(2):139-140,160
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是激光测距与GPS定位系统的集成应用,通过测设测点坐标与目标点斜距信息,运用空间测边交会方法进行定位。本文阐述了GPS激光测距系统的定位模式,数据管理及在数据实时处理中的应用。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所有数据都是通过串口发送到计算机。合理、高效地从接收到的数据中分离出各个模块的数据是实现系统稳定工作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内部循环结构对多串口的数据分离和同步数据提取算法,实现了多通道串口数据管理及实时处理,软件运行的结果显示该算法高效地为主动定位系统的状态监视和定位解算提供了正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GPS导航接收机对定位信号快速捕获的要求,给出了基于FFT并行运算的GPS中频信号快速捕获方法,同时在非相干累加、接收信噪比、先验信息、弱信号等方面分析了提高中频信号快速捕获的关键技术。数据实验表明:基于FFT的快速捕获方法具有抗干扰、捕获速度快和可捕获低信噪信号的能力,满足GPS接收机快速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Android手机GPS和A-GPS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手机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分别利用手机GPS模块定位和A-GPS定位方式对同一参考点测量30 min,通过定位数据分析智能手机GPS室外定位精度。定位结果表明:移动设备集成的GPS模块与GPS接收机在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手机GPS模块定位可满足导航需求;A-GPS在一定时间内定位误差小于5 m,可用于地理信息快速采集;为保证定位可靠性,需将测量时间控制在5 min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采集平台的各个软件模块,采用LabVIEW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的GPS激光测距动态定位系统的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了对GPS定位信息、激光测距信息和数字罗盘角度信息的采集、存储及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6.
陈赛  李建朝 《测绘工程》2012,21(4):57-60
介绍基于STC89C52单片机下的GPS信息的接收及输出显示,并利用SD卡对导航数据进行保存。采用GPS模块接收卫星信号,通过串口连接,既可通过单片机处理,然后在TFT彩屏上显示相关信息,也可与PC机通信,通过PC机应用软件显示GPS信息,也可通过PC版灵图电子地图实现实时导航。将SD卡保存的数据经GPSBabel软件转换,在googel earth地图上实现轨迹重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设计合理有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推广应用,以JXCORS基准站点数据为基础,对接收的北斗导航卫星和GPS导航卫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基准站点可见卫星的变化及DOP值变化,比较北斗与GPS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与性能。结果表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与GPS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和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欧洲范围内部分可以同时接收GPS和GLONASS观测数据的IGS跟踪站,分别用CODE和IGS分析中心的轨道对GPS和GPS+GLONASS组合定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DE分析中心完全一致的轨道产品和IGS综合轨道产品得到的定位结果在3个方向上的差异保持在0.5mm以内。GPS+GLONASS组合定位结果在N方向和U方向上比单一GPS系统稍差,但是在E方向上内符合精度相当,外符合精度比GPS结果好。GPS定位结果和GPS+GLONASS组合定位结果的差异在3mm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们的车载 DGPS试验成果和 DDKIN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本文主要论述了 GPS 动态定位的下列技术问题:依据 GPS卫星给用户提供的 User Range Accuracy值,选择定位星座;顾及运动载体的特点,选用 GPS信号接收天线及其在载体上的安设位置;用 Trimvec Plus和DDKIN 软件,精细处理一秒数据率的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偏远的高原区域无CORS基站和无线基站覆盖,信号弱,实际定位能力完全依靠GPS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GIS辅助定位系统的终端技术设备,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移动GIS服务,主要包括行业基础服务数据层、基础GPS定位服务层、投影运算层、移动GIS交互采集层等模块,通过将移动终端GPS模块获得的定位数据和移动GIS模块中存储的未偏移的数据结合起来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本文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对该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GPS的定位误差,实现了对观测点的准确定位。借助该系统,可以提高野外人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后期制作数据的精度,有效提高野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车载道路信息采集和更新系统 (CRICUS)的设计和研究进展。该系统利用 3S集成技术采集道路信息并生成数字道路网数据库。初步实验表明 ,该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 1m。  相似文献   

12.
范士杰  刘焱雄  张健 《测绘科学》2013,38(2):184-186
本文基于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双差定位模式,采用研制的UNIP软件和GAMIT/TRACK运动学分析模块,对GPS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IGS不同精度和时延的星历和钟差产品,分析了卫星轨道和钟差对两种软件动态定位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案,分别提取GPS同震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GAMIT/TRACK模块精密动态定位的实时性,更适用于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GPS快速响应;如果能够提供精确的卫星钟差,UNIP软件的高程精度明显优于GAMIT/TRACK模块,技术将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精密单点定位与双差GPS定位的基本原理,采用了Bernese软件中精密单点定位模块与GAMIT软件动态定位模块,处理了加州地震与汶川地震的数据,实现了精密单点定位及双差定位实时监测地震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动态定位模块Track进行GPS单历元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GPS单历元定位方法基础上,利用GAMIT GPS数据处理软件中的动态定位模块Track,分别得到了动船的运动轨迹和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发生后4个IGS站的位移量。实验结果表明:Track模块解算动态GPS数据能得到清晰的动船运动轨迹;采用TRACK模块解算地震发生时的GPS观测数据能够得到地震后的位移特征,且能有效探测主震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机载三维遥感的动态GPS定位技术及其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三维遥感采用动态GPS定位技术提供遥感器的空中精确位置,能快速高效获得遥感地学编码图像和DEM,雇地中国自行研制、具有独创性的机载三维遥感影像制图系统中的动态GPS定位技术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应用三维遥感的GSP定位数据处理和算流程。法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GPS单历元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陕西GNSS连续站的高频数据,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的运动学定位模块Track,计算得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M9.0级地震以及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M8.6级地震时连续运行观测站的水平同震变形。解算结果表明:测站的同震变形能够体现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并在地震波特性和地震类型判定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针对GPS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由于干扰信号的影响而导致接收机无法跟踪锁定有用信号,从而失去精确导航定位的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天线部分增加一个自适应抗干扰模块的解决办法,并用TI公司的TMS320C6416芯片实现了该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吉长东  黎虎  徐爱功  冯磊 《测绘科学》2012,37(3):56-58,107
GPS单站定位的作业方式、外业组织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比较简单,同时,由于采用观测值不同、观测时间长短不同、定位模式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其精度可以从毫米级到米级不等,实际应用中以伪距单点定位和精密单点定位为主。GPS单站定位不能通过求差方式来消除或消弱各项误差,为提高其定位精度,必须研究各项误差的改正模型,以便对其进行精细改正。本文用2010年10月31日CHAN站24小时的观测数据,确定各项误差在一天中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精密单点定位的误差研究和GPS定位误差的教学工作等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 different signal frequencies for the GLONASS satellites, the commonly-used double-differencing procedure for carrier phase data processing can not be implemented in its straightforward form, as in the case of GPS. In this paper a novel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involving a three-step procedure, for integrated GPS/GLONASS positioning is proposed. The first is pseudo-range-based positioning, that uses double-differenced (DD) GPS pseudo-range and single-differenced (SD) GLONASS pseudo-range measurements to derive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receiver clock bias. The second is forming DD measurements (expressed in cycl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ambiguities, by using the receiver clock bias estimated in the above step. The third is to form DD measurements (expressed in metric units) with the unknown SD integer ambiguity for the GLONASS reference satellite as the only parameter (which is constant before a cycle slip occurs for this satellite). A real-time stochastic model estimated by residual series over previous epochs is proposed for integrated GPS/GLONASS carrier phase and pseudo-range data processing. Other associated issues, such as cycle slip detection, validation criteria and adaptive procedure(s) for ambiguity resolu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will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case study examples of rapid static positioning and kinematic positioning. From four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to da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pid static positioning requires 1 minute of single frequency GPS/GLONASS data for 100% positioning success rate. The single epoch positioning solution for kinematic positioning can achieve 94.6% success rate over short baselines (<6 km).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Real_timekinematicGPSprecisepositioninghasbeenplayinganincreasingroleinbothsurveyingandnavigation ,andhasbecomeanessentialtoolforpreciserelativepositioning .However,reliableandcorrectambiguityresolutiondependsonobserva tionsuponalargenum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