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花岗岩地区放射性测量受岩性、构造、后生蚀变、铀矿化等影响,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放射性异常晕圈,如何识别深部铀矿产生的矿致异常,采用了氡子体积累的活性炭吸附测氡法和坑内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经过后期氡浓度和铀含量比值处理,放射性异常特征反映了深部铀矿化信息,钻探验证在矿致异常反映控矿构造倾向一侧见到工业铀矿体.  相似文献   

2.
伽马能谱测量在陆地伽马空气吸收剂量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200年,国内首次采用就地伽马能谱测量方法在广东珠海市进行了面积性测量,并用该方法定量解释求得的钾、铀、钍含量用Beck公式估算了地表1 m高处的吸收剂量率,同时用塑料闪烁体X-γ吸收剂量率仪在相同测点做了比对测量.2种方法对比结果(514个测点)显示很好的一致性,珠海市区实测吸收剂量率和伽马能谱估算吸收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145.07±26.5) nGy/h和(162.10±1.51) nGy/h,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1.74%.  相似文献   

3.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作为物探手段用于覆盖一半覆盖区萤石矿找矿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对内蒙古林西地区赛波罗沟门萤石矿区进行剖面实测,分析了伽马能谱测量在萤石矿找矿应用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萤石矿表现出明显的放射性低值异常.同时还分析了伽马能谱对不同地质情况的异常反应,为在覆盖一半覆盖地区萤石矿找矿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长约70 km引水工程洞线上进行的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陆地伽马剂量率测量、土壤氡浓度测量、岩石表面氡析出率测量以及钻孔岩芯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Ra、Th、K含量分析的综合放射性地质调查,并对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区引水沿线地质体放射性核素当量含量平均值为:U 1.56×10-6,Th 14.12×10-6,K 2.16×10-2;钻孔岩芯放射性元素分析含量平均值为:U 32.34 Bq/kg,Ra 35.68 Bq/kg,Th 35.29 Bq/kg,K 865.65 Bq/kg。陆地伽马剂量率为90.42 nGy/h;土壤氡浓度平均值为4 272.1 Bq/m3;岩石表面析出率平均值为4.01×10-2 Bq/m2·s。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内照射和外照射辐射剂量计算了对施工人员造成的辐照剂量为0.759 mSv,低于国家对公众的剂量限值1 mSv/a,表明引水工程输水隧洞的施工在安全辐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畅宝兆 《河南地质》1995,13(2):151-159
河南西半部27个煤、铝、金、萤石,水泥原料等矿区的放射性测量结果证明,除铝土矿层放射性本偏高外,其他地域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均具低,中本底水平,人们工作,生活在这些环境内无辐射污染,更无危害,铝土矿层的本低值尽管偏高,但也低于国家最低防护标准,长期观测证明,宇宙射线降落量较稳定,各地勘单位今后在河南西半部进行的各类矿种勘探矿区(放射性矿床除外),一般只需一次性测量环境辐射本底即可,勿需测“至少一年的天  相似文献   

6.
依据放射性监测及评价标准,对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三处在建中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地质探洞进行了放射性调查,通过对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环境氡浓度的测量、分析,估算了抽水蓄能电站地质探洞环境天然放射性对施工、运行人员所致剂量,明确了氡为探洞内主要放射性污染因素,突出强调了辐射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和评价中发现,青岛地区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虽然略高于全国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但仍属于天然辐射安全区域.测区的伽马辐射剂量率值总体上决定于岩性.伽马辐射剂量率都来自于238U、232Th、40K的贡献,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40K和232Th对剂量率的贡献要大于238U.此外,一些公路、建筑等建造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这些工程的放射剂量,主要是在建造这些工程时所选用的石材、石料和水泥等,都会对当地的放射剂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的质量,需要定期利用标准放射源或实验放射源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检测,但是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受照水平的评估。笔者通过测量工作人员在开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仪器标定及放射源实验过程中的外照射剂量率,估算个人外照射剂量,并与航空、放射性医疗等其他活动的受照剂量进行对比,评价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工作人员的受照水平。  相似文献   

9.
就萤石的放射性是否影响人体健康等问题,利用伽马能谱仪对我国浙江、内蒙和重庆三个地区五个代表性的萤石矿区中不同围岩赋存条件下的的萤石的放射性进行测量,其结果表明:无论岩浆岩地区,变质岩地区或沉积岩地区产出的萤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均远低于赋矿围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天然萤石表现出明显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低值,利用公式计算后发现其放射性值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放射性限值。因此,除了少量有铀矿伴生的紫黑色萤石外,绝大多数天然萤石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四川理塘海子山地区放射性地球物理特征及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在区内开展了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和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通过地面伽马总量面积测量,了解了海子山地区的伽马放射性背景,分析了其放射性特征; 通过地质-伽马能谱综合剖面测量,初步判定了研究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放射性异常性质,分析了各主要地层岩石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特征。研究表明: 区内出露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有较高的伽马总量背景值,且伽马总量异常的展布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花岗岩体的铀含量背景值较高,显示了区内良好的铀源条件; 研究区外围西侧有与NE向的断裂破碎带有关的查清卡温泉异常点,地表泉华具有极高的伽马总量测量值,且伽马能谱测量显示其为铀、钍混合异常点。根据查清卡温泉异常点的地质和放射性特征,并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初步判定本区铀源可能为深部含铀流体或铀富集在深部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中,铀元素通过泉水迁移至地表沉淀富集,提供了下一步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宏 《物探与化探》1991,15(1):1-11
在开展城市地质工作中、我队于1986年起对大连地区1632km2的面积开展了地面放射性测量,在此基础上对γ辐射水平作了信息转换,从而扩大了以往仅应用于地质工作中的放射性γ测量的服务领域,提高了放射性测量的应用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连地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及其空气吸收剂量的分布特征.编制了《大连地区天然环境电离辐射照射量率分区图》和《大连地区天然环境电离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布图》.该项工作的完成,为大连市提供了环境放射性背景资料,为物化探工作服务于城市环境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岛市1500km^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和地表γ辐射测量,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Th和咏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U偏低。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91.87nGy·h^-1)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93.14%的γ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γ辐射,其中^232Th和^40K的贡献占81.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是影响地面γ辐射吸收剂量率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带γ辐射吸收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环境因素(路面材料、地貌景观)对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0.56 mSv)远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南方某核设施退役治理后的辐射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对当地辐射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空气中γ辐射吸收剂量率、氡及其子体浓度都低于国家管理限值水平,治理后土壤中氡析出率明显下降,土壤及地表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镭含量较低,治理效果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沱江流域磷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放射性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磷矿伴随着高含量的放射性元素U,通过对龙门山地区磷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U,Th迁移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沱江流域放射性环境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除含U磷块岩外,四川省磷肥及磷矿石中U含量水平相对偏高,磷矿开采加工是造成区域放射性元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磷矿加工过程中放射性元素U,Th主要迁移到中间产物及最终产品中;磷石膏的堆放对周边土壤环境的放射性影响,水平方向上已超过2 km,垂向上近50 cm;磷矿的开采与加工已对流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圣波  谢明辉  路鹏  张莹  于亚凤 《地球科学》2015,40(8):1353-1358
人类大规模地进行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导致土壤发生变化, 并引起矿山环境发生变化, 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有利于该地区矿山环境的改进.在野外实测光谱的基础上, 对江西德兴矿区废弃土土壤恢复潜力进行分析, 并结合Hyperion高光谱数据, 通过光谱吸收指数法反演铁离子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结果显示, 在德兴矿区一号坝、二号坝、四号坝和铜矿的土壤有益成分相对较低.铁、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为有林地, 说明该区域土壤质量较好; 一号、二号、四号尾矿库、废石场及选矿厂等地区, 由于矿山的开采活动破坏了原有的土壤, 土地耕种存在一定的难度, 应采取相应的工程、生物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良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和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总结了烟城沟钒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烟城沟钒矿产于南秦岭下寒武统水沟口组黑色岩系中,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硅质岩夹硅质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深海环境过渡带上,且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研究湖南宁乡天井冲石煤矿区温冲石煤钒矿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区真厚度、发热量和钒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总结控矿条件,确定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湖北省郧县青木沟矿区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特征。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的分析研究,简要分析了钒矿的成矿规律,对钒矿的勘查与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徽金寨沙坪沟钼矿位于秦岭—大别山成矿带东段,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世界级特大钼矿,其开采设计和地质安全评价备受重视。为了查明沙坪沟矿区现今应力场特征,指导矿区开采设计,在矿区3个700~1000 m深钻孔中开展了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结果表明:(a)矿区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梯度系数分别为0.0226和0.0166,与区域地应力背景值基本一致;(b)矿区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NE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c)实测地应力数据揭示的应力结构与区域结果存在差异,分析认为,沙坪沟矿区所在的桐柏—大别构造带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构造活动机制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利用库伦滑动摩擦准则评价了实测地应力数据,探讨了其对矿区开采设计的意义,结果表明,矿区现今地应力强度不足以导致以断裂失稳活动或地震为表现形式的地应力状态调整事件的发生,从地应力角度讲,沙坪沟矿区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的构造应力环境。本文结果,对于沙坪沟矿区开采设计、地质安全评价及大别山造山带东段构造应力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次研究基于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氡放射性测量及238U、232Th、226Ra、40K放射性核素测试,识别华东地区含煤岩系的放射性异常地层,评价区域典型煤矿区空气、固体、水体、植物介质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结果显示: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的普通煤田与赋存于寒武系的石煤矿区呈现显著差异的天然放射性水平。普通煤田矿区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氡放射性测量值总体上处于本底水平范围,矿区固体介质、水体、植物样品核素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放射性污染。华东地区石煤分布带,属于放射性γ辐射高背景区,石煤矿区的原煤、煤矸石、土壤、岩石等固体介质的238U、226Ra核素富集明显,并显示更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区域石煤条带监测矿区居民源于γ外照射引起的吸收剂量均超过国际标准限值1 mSv/a,总有效剂量均超过了2 mSv/a,地下水总α、总β浓度为限值的10~30倍,放射性污染不容忽视。华东地区石煤矿区公众所受辐射剂量较高,矿区的地下水、建材、植物等介质已经出现零星的放射性污染,应加强石煤矿区放射性环境监测,及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