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1) Ma,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富硅,高钾,低铁镁钙,富集LREE,相对富集LILE (Rb、Th、U、K),亏损HFSE (Nb、Ta、Ti),这些特征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2.
辽北清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对认识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清原夏家堡地区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苏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8±2.4)Ma),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2.2)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16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硅、富铝、高镁及较高的Mg#,弱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s),Eu呈微弱的正异常或无异常;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硅、铝和全碱含量,具有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r/Yb值较高,Eu具弱的负异常,富集LREEs和LILEs(Rb、K、Ba等),亏损HFSEs(Nb、Ta等).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所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中灶火地区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连续的成分变化。岩石具有中等到高的Si O_2含量(58.15%~71.12%),适度的高铝和全碱含量,为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并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弧岩浆岩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地质年代学分析获得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结晶年龄约为243Ma,表明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为中三叠世岩浆岩。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这套花岗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是古特提斯洋俯冲晚期的岩浆记录。其成因为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形成母岩浆,又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形成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  相似文献   

4.
寇林林  张朋  赵岩  姚晓峰  沙德铭  杨中柱 《地球科学》2020,45(11):3950-3961
为探讨辽东半岛中生代闪长岩类岩石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选取辽东半岛岫岩西南部黄岭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岭岩体由黑云母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7.4±1.9 Ma,成岩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表明,黄岭黑云母二长闪长岩具高钾钙碱性,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Rb、Z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正Eu异常;εHf(t)值为-20.1~-18.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316~2 450 Ma,揭示二长闪长岩可能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测黄岭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后折返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了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但关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开始时间以及精细过程仍存在争议。和龙市石人村位于吉林南部,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演化的有利区域。本文对研究区内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3±1) Ma,属中侏罗世;岩石具有高Mg~#(65.23~65.92),异常高w(Sr)((1 657~2 467)×10-6),低w(Y)((7.50~7.98)×10-6)、w(HREE)的特征,非常类似于低硅埃达克岩,反映了其初始岩浆来源于板片熔融交代的地幔楔。该类型岩石的发现暗示在173 Ma左右区域存在非常热的俯冲作用,可能是斜向俯冲或洋脊俯冲所致,也意味着中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方向发生了偏转或俯冲方式发生了转变。然而,石人村花岗闪长岩又不同于典型的低硅埃达克岩,其w(SiO2)=61.13%~62.31%,明显大于埃达克岩的56%,在野外和镜下均观察到岩浆混合作用的痕迹,反映...  相似文献   

6.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0.3±2.3 Ma),锆石εHf(t)值高且均一(9.6~11.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低Si和Al,高Fe、Mg和C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具有弱Eu负异常(δEu=0.67~0.98)。岩石起源于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不明显。结合东北地区东段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及时空分布,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敖花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密切相关的弧后环境。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形成于(285±2)Ma,即早二叠世。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样品SiO2质量分数为51.29%~58.91%,Mg#值为39~66,属于拉斑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综合研究认为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岩浆来自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华北板块北缘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作用之下。  相似文献   

8.
福建沿海广泛发育的白垩纪岩浆岩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但对其构造-岩浆事件的细节过程仍存争议。本文对福州闽侯地区福州大学校园内的长安山闪长岩和流纹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长安山闪长岩年龄为107. 2±0. 3Ma,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98. 6Ma左右,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闪长岩和流纹岩的锆石ε_(Hf)(t)值分别为-2. 1~+0. 5和-2. 7~+1. 1。流纹岩具有富硅、富碱、贫钙镁、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部分样品具有A型流纹岩的亲缘性特点。流纹岩的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来源熔体和受俯冲影响的富集地幔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而成。闪长岩的成因可能为富水的幔源岩浆与受幔源岩浆底侵产生的长英质壳源岩浆混合而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二者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中弧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温都尔庙南-铁沙盖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1.8±2.4Ma,271.4±1.3Ma、268.7±1.3Ma。主量元素SiO2含量61.42%~71.73%,K2O含量3.10%~5.11%,K2O/Na2O值介于0.93~1.96之间,Mg#值介于42.54~49.93之间,A/CNK为0.90~1.03;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K、Ba、Th和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及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Ti),弱Eu负异常(δEu=0.55~0.95),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是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黑云闪长岩),包体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石贫Si、K富Fe、Mg、Ca、Ti、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Cs、Sr和U)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Zr、Hf)。本文花岗岩类的侵位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俯冲于华北板块北缘之下及岩浆混合作用的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东部海音山林场地区花岗闪长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花岗闪长岩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128±1 Ma和126±1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花岗闪长岩富SiO_2(67.31%~70.19%)、Al_2O_3(13.72%~15.52%)、K_2O(3.01%~4.06%)、Na_2O(2.92%~3.81%),贫CaO(2.03%~3.04%)、FeO和MgO,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岩浆源区为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区域同时代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海音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1.
皖南宁国-旌德一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辉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3):183-188,233
宁国—旌德一带有大量花岗岩分布,岩石类型较简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少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侵入的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南山构造带西段黑马河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4.4±1.1 Ma和243.0±1.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暗色微粒包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明显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0.65~0.8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马河花岗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石英闪长岩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则源自壳源岩浆与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合。黑马河花岗杂岩体是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俯冲消减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地质》2021,40(1)
对跃进山铜金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26个锆石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8.96±0.77) Ma (MSWD=0.29);岩体中锆石的ε_(Hf)(t)值均为正值(+1.4~+3.2),且具有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09~0.98 Ga);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富Al、高K和Na以及低Ti、P、Ca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样品锆石的ε_(Hf)(t)的值为偏低的正值,表明岩浆物质来源应为壳幔混源。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投图以及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后碰撞-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的成矿成岩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背景下的下岩石圈地幔拆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闪长质侵入岩体,且其与成矿关系密切。关于铜陵矿集区侵入岩的成因,前人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有一定争议。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区内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体和新屋里、胡村花岗闪长岩体开展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原位Hf-O同位素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特征相似,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也基本一致,均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石英闪长岩ISr值为0.707 2~0.709 0,εNd(t)值为-13.0~-8.3,锆石εHf(t)值为-23.5~-8.7,δ18O值为6.5‰~7.4‰;花岗闪长岩ISr值0.707 7~0.709 8,εNd(t)值为-13.6~-8.5,锆石εHf(t)值为-19.0~-7.4,δ18O值为6.7‰~8.1‰。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和锆石Hf-O同位素组成特征亦基本一致,指示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本文认为,铜陵矿集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与壳源埃达克质岩浆混合并上升侵位所形成,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并非起源于古太平洋俯冲洋壳或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而是新元古代华夏洋俯冲析出流体交代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所形成,壳源埃达克质岩浆为新元古代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新生地壳熔融而成。铜陵矿集区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诱因是大陆板内构造背景下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涌加热以及受古太平洋板块挤压和地壳加厚再转向拉张应力下的减压熔融。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  相似文献   

16.
王超  刘志宏  宋健  高翔  孙理难 《岩石学报》2016,32(9):2856-2866
近年来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备受学者关注。本文报道的延边开山屯地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LAICP-MS U-Pb年龄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侏罗世早期(198±1Ma),所采样品可根据Zr/Hf值分为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和低Zr/Hf值组石英闪长岩。高Zr/Hf值组花岗闪长岩起源深度浅,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具壳源岩浆的特点。低Zr/Hf值组为壳源岩浆与来自深部的亏损地幔岩浆混合而成,岩石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型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岩体中存在细粒闪长质包体,镜下可见针柱状磷灰石。开山屯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岩石,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其与该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组成北-东向分布的早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型火成岩带,而位于该带西侧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存在同时代弧后拉张带,两者构成典型的大陆弧与弧后拉张带模型,共同揭示了早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对东北地区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主要特征是岩石类型复杂(从辉长质到二长花岗质),显示高钾钙碱性、高Sr-Ba、高Sr/Y和La/Yb比值和高度富集的Sr-Nd同位素成分。锆石SHRIMP定年表明,太行山地区岩浆作用发生在138-127Ma之间。该年代结果与东亚其它地区已经发表的锆石年代数据揭示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发展具有从日本岛(和朝鲜半岛;210Ma),到胶辽半岛(180Ma),再到大别山-太行山(138Ma)的年轻化趋势。这暗示华北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但华北中生代岩浆岩似乎没有明显的向内陆方向的成分变化极性,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的水平俯冲有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华北中生代岩浆岩可能主要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随后的分离结晶过程,而不是形成于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恩  刘福来  施建荣  蔡佳 《岩石学报》2013,29(2):421-436
本文对辽东南丹东地区部分原定前震旦纪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给予制约.详细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四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二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所选样品中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形、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具有成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特点,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53 ~2.40)和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s)以及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等特征,表明其典型岩浆成因特点.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峰期为126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其中花岗质岩石SiO2=66.99%~73.13%,K2O=3.52%~4.67%,K2O/Na2O=1.01~1.43,MgO=0.45%~2.61%,Mg#值为29~56,Al2O3=13.97% ~ 14.92%,富集LREEs和大粒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暗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特点,岩浆应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角闪辉长岩SiO2=50.22%,MgO=10.61%,Mg#值为69,Cr(196×10-6)、Co(44.8×10-6)、Ni(73.4×10-6)含量较高,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REEs和Nb、Ta、Ti等HFSEs,暗示其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辽东南丹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应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对位于兴安地块的德勒哈达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岩体由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细中粒二长花岗岩2种岩性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41.2±1.6 Ma和134.0±1.9M a,显示岩体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显示高硅、高分异指数、富钾、(弱)过铝质的特点,均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Ba、Sr、P、Ti元素,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明显的壳源岩浆的特征。综合分析岩体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正长石、镁质黑云母和直闪石铝直闪石系列.②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为碱性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带有古老俯冲洋壳成分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③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和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是石英闪长岩组合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石的主要形成机制.④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铜、金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