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青海夏吾一带巴龙贡噶尔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岩相变化、时代依据等进行了系统收集及研究,于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变玄武安山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27.2±2.8Ma,即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巴龙贡噶尔组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研究成果对于厘定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分布一套变形较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层对比研究,发现其明显区别于典型的巴龙贡噶尔组,将该地层重新厘定为拐杖山组。该组岩石由片岩段与火山岩段组成,构造变形强烈,片岩段原岩为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与岩屑砂岩,火山岩段则以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总体表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特征。在火山岩段获得玄武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4±8.5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拐杖山组在南祁连地区出露较好,分布广泛。在沉积环境上,拐杖山组的物源与沉积建造均指示其具有大陆裂谷盆地特征,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沉积响应。因此,拐杖山组的发现与确立为正确建立祁连陆块地层格架、研究祁连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国英  丁书宏 《甘肃地质》2004,13(1):38-45,37
在南祁连西段清水沟南广泛分布着一套深色碎屑沉积岩系,经区域对比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其时代定为早志留世。该组岩石由细砂岩类—粉砂岩类—泥岩类(已变质成千枚岩岩类)组成,砂岩层中见有粒序层理、交错层理,发育水平纹理。细砂岩、粉砂岩中杂基含量高达25%~45%,指示浊流沉积特点,岩石中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层序。该组岩石沉积构造、基本层序、粒度曲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都反映出该组形成于海底扇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随机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4.
山西古元古代吕梁群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带五个带。旨出为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华北中部吕梁期构造--变质-财浆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碧口群自建群以来经历了多次解体。但解体的地层单元大都分布在东部略阳附近,它们向西如何延伸、区域上怎么对比还不十分清楚。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认为碧口群的主要组成单元之一秧田坝岩组仍然需要再解体。在原秧田坝岩组分布区域的不同地质体中获得了376Ma±40Ma的Rb-Sr全岩同位素年龄值、珊瑚化石和大量微古植物化石资料。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差异、区域分布和接触关系,进一步将原秧田坝岩组解体,并填绘出了新的秧田坝岩组、晚古生代构造地层块体:草河坝组、赵家嘴碎屑岩和寒武纪构造地层块体。这说明原秧田坝岩组为非史密斯地层组合,其中包含有不同时代的地层单元,并进一步证实了碧口地体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6.
钱家店铀矿床及外围地区含矿目标层位划分不明已成为当前生产和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准确厘定含矿层位,综合运用地层学、沉积学、砂岩型铀成矿理论,采取岩性、测井、古生物和其他多手段相结合的多重地层对比方法,系统分析了含矿目标层位的识别特征和划分依据.研究成果证明目前被统归划分为姚家组的含铀红杂色层可以识别并划分出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区域上不同矿体的层位归属和矿化特征.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地质依据,在此新层位体系下进一步开展成矿规律研究,或许能真正有助于揭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板状铀矿体成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层序列中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及其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晋东北地区侏罗纪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确认宁武—静乐盆地下侏罗统永定庄组的存在;(2)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可以与鄂尔多斯盆地安定组相对比,归属于中侏罗统;(3)浑源盆地髫髻山组应归属于中侏罗统上部,该套火山岩地层在整个燕—辽地区具有穿时性;(4)广灵盆地中侏罗统窑坡组底部厚层砾岩的沉积时代可能与燕山造山带的南大岭组相当,应该属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通过地层序列的重新厘定,确认了159.0~(152.77±0.63)Ma区域角度不整合的存在,该期构造运动可能与侏罗纪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永军  徐倩  刘佳  王冉  向坤鹏 《地球科学》2016,41(9):1479-1488
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正确与否,关乎区域地层序列、建造对比、盆地分析与构造演化等,是地质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新近1: 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佳木河组”,并非前人所述火山岩呈夹层状与陆相碎屑岩互层,实由下部陆相粗碎屑岩和上部火山岩构成,二者间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相互独立且新老关系层序清楚,岩石组合差异性显著.上部火山岩构成较完整的火山机构,火山通道相集块岩、次火山岩及岩株、岩脉与陆相粗碎屑岩为侵入接触,火山喷发相中基性熔岩、凝灰岩与陆相粗碎屑岩呈角度不整合关系.下部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具有典型磨拉石建造特征,产早二叠世Paracalamites stenocostatus,Lepidodendrales等植物化石及孢粉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tites.依据中国地层指南、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相关规范,以及组的命名优先权原则,现将具有独立火山机构的全部陆相火山岩从原“佳木河组”剔出(新建为白杨河组),将新建白杨河组之下伏的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重新清理厘定谓之佳木河组.这一成果,为正确建立本区地层格架,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9.
巴龙贡噶尔组是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的古生代地层,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祁连山西段当金山一带原巴龙贡噶尔组中的变质岩系厘定命名为拐杖山岩群(Pt_(2-3)G.),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该地层形成于1662.8±5.7~962.9±4.4Ma的中新元古代。区域构造分析认为,南祁连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很可能是古老的柴达木地块的基底组分,是南祁连向南逆冲推覆于柴达木地块上的大型构造窗。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山妙峰山地区中生界后城组地质特征及划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确认在北京西山晚侏罗世后城组的客观存在,并就其岩石组合、发育特征、以及与下伏髫髻山组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区域对比,探讨了北京西山后城组的建立在研究西山地区中生代火山盆地的演化及其地层学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调研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中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江洋相向俯冲、消亡,形成多岛弧-盆系洋陆的转化和陆内汇聚-高原隆升,构成了极复杂的构造格局.根据藏北1:25万邦多幅、措麦幅地质调查成果及区域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以多岛弧盆造山模式为理论,认为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上,由北至南可进一步划分晚侏罗世前陆盆地、白垩纪残余海盆、阿索构造混杂岩、燕山期岩浆弧、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断隆带、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及新近纪-第四纪南北向地堑等Ⅱ级大地构造单元,将复杂的造山活动遗迹进行了有序的时空配置.  相似文献   

12.
牛广智  黄岗  邓昌生  徐岩  陈涛  季春  李文军 《地质通报》2016,35(9):1441-1447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的巴龙贡噶尔组一直缺少精确的化石和同位素测年依据,其地质时代备受关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海省天峻县织合玛乡南部的该套地层中新发现了英安质火山熔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1件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457.6±2.4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这是首次获得的有关巴龙贡噶尔组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为该组的解体及其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这一新发现和成果对于研究南祁连的早古生代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天山巴什索贡岩体侵位于下二叠统巴立克立克组中。该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石英正长岩及碱长花岗岩组成。从岩石化学等资料分析,辉长岩Si O2含量46.16%~53.89%,为基性岩类,石英正长岩及碱长花岗岩Si O2含量为60.92%~74.6%,属酸性岩类,三者铝饱和指数A/CNK1.1,岩石类型均为偏铝质花岗岩。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激光探针法(LA-ICP-MS),在辉长岩中和石英正长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273.95±0.85)Ma、(268.9±1.0)Ma,时代为中二叠世,代表巴什索贡岩体的生成年龄。辉长岩、石英正长岩及碱长花岗岩为碱钙性系列岩石,发生在碰撞后的张驰阶段,该期岩体的构造环境为板内拉伸环境下产物,具有板内裂谷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次研究把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完成的辽宁1∶5万大甸子、下肥地和上年马洲幅区调报告中所建立的震旦系殷屯组3个岩性段,即底部砾岩段、中部砂岩段和上部板岩、页岩段,分别厘定为新元古界北方系(南华系)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并确认出殷屯组为辽宁北方系(南华系)第一次陆相冰碛作用的产物;陈千户组为陆相间冰期沉积的产物;汎河组为辽宁第二次陆相冰湖相堆积的产物。上述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厘定,首次在辽宁北部地区划分出2次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七组分图解类型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志民 《现代地质》1993,7(2):178-185
根据轻稀土与重稀土含量的比例关系以及Sm/Gd与Dy/Er比值的变化关系,将稀土七组分曲线划分为H型(重稀土富集型)和L型(轻稀土富集型)两大类型,包括Ha,Hb,Hc和La,Lb,Lc6个基本类型。通过实例,论述了稀土七组分图解在地质研究,特别是在侵入序列划分、岩浆成因及演化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及不同时代花岗岩的对比以及变质原岩恢复、混合岩化作用过程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海洋氧同位素5e(MIS5e)、MIS5d、MIS5c、MIS5b、MIS5a、M...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和构造地层法,研究并重建了湖南东南部汝城地区震旦系层序,厘定了区内震旦系各组的划分、对比标志,并首次提出该区内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沉积。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系中的含砾岩是冰成作用的产物,可与邻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震旦系对比。  相似文献   

18.
各拉丹冬地区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北坡,变质岩研究程度较低。唐古拉山地区是揭开澜沧江结合带北延寻踪的关键性地区之一,近年笔者等在开展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区的变质岩及围岩蚀变进行了系统调查,尤其是在测区西南部亚恰一带首次发现一套变质岩(时代问题尚存争论),但进一步丰富了唐古拉山地区变质岩内容。本文系集体力量的成果,对区内变质岩特征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唐古拉山地区乃至北羌塘坳陷东南部盆地基底特征和双湖—澜沧江变质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对高原腹地的变质岩详细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地层时代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新的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资料及高分辨率层序延续时间推算,对鸡西群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鸡西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早期一阿尔布中期,其中滴道组形成时间为130.9-128.3Ma,城子河组形成时间为125.1-116Ma,穆棱组形成时间为116-106、9Ma,东山组形成时间为106、9-101.7Ma。通过鸡西群二级层序湖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证实了鸡西盆地、勃利盆地的构造运动、古气候演变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有着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一成果对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及盆地构造作用与海陆变迁机制分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T113孔和BT114孔是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区的2个80 m全取心钻孔。通过对钻孔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等特征分析,结合AMS14C和OSL(光释光)测年结果,揭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地区主要发育3个海相地层:自下而上为中更新统上部的第三海相地层(简称“海三”)、上更新统的第二海相地层(简称“海二”)和全新统的第一海相地层(简称“海一”),指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发生的3次主要海面波动。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海三,海二和海一分别发育于MIS(深海氧同位素阶段)7、MIS5和MIS1的高海面时期,说明渤海湾西岸中更新晚期以来地层记录的海面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一致。与前人的传统认识不同,认为受全球海面及渤海海峡地貌共同影响,MIS3时期研究区并未发生大范围海侵。通过多个钻孔的对比分析,3个海相地层在渤海湾西岸地区的分布较广,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不同钻孔之间同一海相地层的高程和厚度的较大差异指示本地区在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较强的差异性沉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