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磁组构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萨瓦亚尔顿金矿区岩石磁化率各向导性参数和金含量数据,研究了磁组构与金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变形带内的弱应变域是金矿化的有利部位。本文把该金矿区韧性变形带内金的成矿作用归纳为3个阶段:(1)金矿化的物质准备阶段,形成富金地层或母岩;(2)矿化流体的萃取阶段,韧性变形作用可能是其主要动力;(3)金矿体的形成阶段,处在韧性变形之后的弛豫阶段(相对张性环境).在这里,韧性变形被看作是金成矿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动力机制和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小秦岭金矿区使用大比例尺磁测方法寻找地下金矿盲矿体的预测研究,及大量的野外磁测实验和工程验证的结果证明,在金矿生成的过程中,切穿深部的断裂构造与沿断裂带多期岩浆侵入活动以及地幔和断裂运动本身产生的热能,使含金丰度高的围岩地层重熔,运移、冷凝,致使金元素重新迁移分配集中,使构造带上有磁性的岩石发生退色退磁等变化,因而形成了区域性负磁异常区;使用高精度磁测方法,利用磁异常强弱及规模,圈定出与金矿体有关的矿化蚀变带较强地段的位置;笔者通过几个实例,阐述了应用磁测方法圈定与金有关的矿化富集段位置的具体做法,使磁测方法在寻找与金矿体有关的矿化蚀变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背景,是该区域规模较大金矿带.金沟矿段是黄龙金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磁黄铁矿存在两种产出状态,分别为早期形成的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与晚期形成的脉状磁黄铁矿.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该矿床属中-低温矿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富Co贫Ni,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性方面,脉状产出的磁黄铁矿优于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且脉体越细含金性越好,因此细脉状磁黄铁矿可作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双石垒子航磁异常查证中的重磁电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尹秉喜  杨勇 《西北地质》2010,43(2):163-168
以航磁异常为基本线索,分析了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床(点)、矿化带与磁异常的关系。利用电磁测深和重、磁2.5D联对反演对双石垒子航磁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发现引起双石垒子磁异常源体密度与本区域分布的中酸性岩体密度值一致,证实了磁异常为中酸性岩体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卫宁北山地表矿化及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推测本区断裂构造、岩浆岩与金、铜金、银铅多金属矿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表明可能存在的隐伏中酸性岩体可能就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源和中心,也是深部多金属成矿最核心的控制因素,从而为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勘查寻找提供了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甲玛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最重要的斑岩成矿系统之一,具有斑岩、矽卡岩、角岩、脉状金矿四位一体矿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矿物种类和多样的金属矿化。其中,磁黄铁矿作为重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金矿化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研究方法】此次,以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外围和远端的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鉴定,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LAICP-MS)对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开展测点分析和扫描分析,详细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甲玛矿床磁黄铁矿主要富集Co、Ni、Cu、Zn、Ge、Se,弱富集Pb、Bi、Sb、Te、Ag、As,而Mo、Cd、In、Sn、Ba、W、Au、Tl、Th、U等元素含量较低。其中,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具有较高的Co/Ni比值,能有效揭示其岩浆热液成因,而角岩中磁黄铁矿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沉积特征。【结论】甲玛矿区磁黄铁矿的Cu、Zn、Pb含量变化特征与矿床空间矿化规律一致。矽卡岩中的块状磁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他形、不规则的独立金矿物产于磁黄铁矿的孔隙和粒间。同时,金的富集和沉淀可能与富铋的熔体有关。创新点:磁黄铁矿是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中典型的金属矿物之一,其微区原位分析清晰揭示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成因,同时,证实矽卡岩中磁黄铁矿的高品位金与成矿流体中的富铋熔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辽宁东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背景,是该区域规模较大金矿带.金沟矿段是黄龙金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磁黄铁矿存在两种产出状态,分别为早期形成的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与晚期形成的脉状磁黄铁矿.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该矿床属中-低温矿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富Co贫Ni,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性方面,脉状产出的磁黄铁矿优于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且脉体越细含金性越好,因此细脉状磁黄铁矿可作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电、磁综合方法在云南北衙铁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衙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富碱斑岩成矿带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华里西期海相玄武岩和喜山期富碱斑岩极为发育;前者普遍具有热液型铜矿化,后者与金、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具有密切成因关系。本文针对北衙铁金矿,利用高精度磁测圈定的磁异常,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法,两种方法互补,遵循"从已知矿床到未知的原则",紧密结合地质资料,较好地探测深部地质构造以及矿体的空间位置,为工程布置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沅陵县李家溪金异常产于山金坳背斜核部马底驿组含金地层,出现元素组合以Au为主,伴生W、Sb、As、Hg、Ag、Mo、Ba等元素。经与沅陵地区产于马底驿组中的金矿对比,李家溪金异常特征与已知金矿类似。从已知金矿来看,异常规模与金矿储量存在一定关系,异常规模越大,金储量越大,李家溪金异常规模较大,意味着其蕴含的金资源量较大。异常区原有一金矿点,但异常规模大于矿化规模,经异常查证,发现大小5条金矿化体,矿化规模与异常规模相当,进一步证实异常由金矿化引起。采用元素丰度模型预测其远景资源量为6.89t,具有一中型金矿规模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板块构造与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分布间的内在联系一直被世人所关注.本文根据板块体转动引起岩石剩磁矢量方向的变化(由原正-负磁极相对变为正-正极或负-负极相对)所产生的磁斥力以及磁斥力对金元素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探求磁斥力的形成特征与全球金矿分布规律的对应关系.基于磁力控矿理论基础、磁斥力形成和控矿机制及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分布规律的讨论,提出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除有区域构造应力和重力等作用外,还应与磁斥力作用有关.磁斥力值、板块体旋转角度及金矿床的形成3者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磁斥力大小与金矿床形成规模成正比.这种正比关系决定了全球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空间展布主要呈环形、对顶角式和等距性分布,反映出全球成矿演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几年大梁金矿的勘查实践,在SⅠ、SⅢ矿化蚀变带共发现金矿体14条。为了总结勘查经验,进一步指导该类型矿床的发现,本文初步提出大梁金矿的磁法、连续电导率、瞬变电磁法、地质勘查模型:连续电导率模型中-高电阻率对应SⅠ矿化蚀变带金矿体的产出部位,高、低阻接触带以及中低阻异常内局部高磁异常地段为铅锌矿体赋存有利部位;瞬变电磁法显示中电阻率内串珠状低阻异常,见矿效果良好;北北西向大梁-双尖山复式褶皱及剪切带控制着大梁金矿4条矿化蚀变带的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