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和贱金属矿区下伏岩石有多种类型,本项研究只调查那些容矿岩石为火山岩的矿区。在这些矿区,脉状、网脉状、角砾状矿体赋存在近地表的流纹质到安山质的岩流、凝灰岩、角砾岩及侵入岩的断裂和裂隙中。据认为矿体的形成深度小于1000米,成矿时的温度在200—300℃之间。热液蚀变包括硅化、泥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及青盘岩化。典型的矿石构造有皮壳状构造、胶体条带状构造、梳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主要的矿石  相似文献   

2.
太和街铅锌矿矿体沿断层带产于三叠系上统白土田组中厚-厚层状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构造破碎带中,呈脉状、似层状。矿石类型为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硫化铅锌矿石,含矿岩石为石英砂岩质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初步认为属于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相山铀矿田矿体形态分类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体形态是矿体外形和内部构造的总和,矿体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既是矿山开采的需要,也是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可为新一轮地质勘查提供依据。相山矿田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矿体形态主要呈不规则脉状和筒状,高品位矿石呈角砾状、"糜棱状"构造,与两侧蚀变围岩界线截然,脉壁无擦痕、阶步等断层作用标志,矿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与区域性的应力破裂构造没有成生联系,呈现一种与液压致裂构造相关的矿体形貌特征,筒状矿体受隐爆初流化角砾岩筒控制,脉状矿体有两种成因类型,一是受流体蚀变型成矿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二是受流体角砾岩脉和其两侧蚀变岩共同构成的脉状矿体。研究表明,流体角砾岩型和流体蚀变岩型成矿构造是相山矿田的主要成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4.
双洞子萤石矿赋存于双洞子背斜核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矿化带中,矿体的形态及产状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属于中国北方少有的大型碳酸盐岩石中的充填交代型脉状、透镜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5.
缅甸曼德勒省水莫岩金矿矿体总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赋存于北北西-南南东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石炭系(C)的构造蚀变碎屑岩和脉石英为主,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勘探工作发现,单个矿床存在“上脉下层”的空间分布形式,即上部为陡倾斜的脉状矿体和下部为与地层产状一致的似层状矿体共存。为了探讨脉状矿体与似层状矿体的构造成因,以广西大福楼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为例,结合两类矿体的特征和构造分析,认为脉状矿体受形成于脆韧性剪切环境中的裂隙控制,从早至晚经历了剪性雁列脉、张性桥、脉贯通、含矿溶液充填四个构造阶段;似层状矿体则受控于NW向复式背斜层间裂隙,其形成经历了层间滑动、水扩溶、褶皱-断裂和含矿溶液充填四个构造阶段。成矿构造形成于印支期,其中层间裂隙形成于印支期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中的早期破裂,而陡倾斜裂隙形成于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中的中期破裂,两类矿体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呷村矿床在印支期形成之后,遭受到燕山期弧-陆碰撞造山的强烈改造,导致矿区地层直立并倒转,并在能干性弱的流纹质火山岩中普遍发生层内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先近于垂直层状矿体和喷气沉积岩的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被构造置换为紧闭褶皱状、无根褶皱状、透镜体状,并近于平行于上部层状矿体。构造恢复表明,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原始三维形态为不整合的筒状或漏斗状,与上部层状矿体组成典型的"下筒上层"的"双层结构"。根据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呷村VHMS矿床的双通道夹卤水池的矿床模型。该模型对矿区外围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庙岭铅锌矿位于马海复背斜倾伏端,宛田-马堤断裂带东侧,东邻燕山晚期铅厂花岗岩小岩株。矿体受NEE-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产于下古生界寒武系边溪组和奥陶系白洞组中,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铅锌矿床。赋矿岩石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砂岩、粉砂岩。铅锌矿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为主,部分为块状、浸染状,硅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笔者认为I号矿体和II号矿体的含矿断裂破碎带向深部有较大延深趋势,矿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钼矿化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安桂林沟分布蚀变花岗岩型钼矿体,呈脉状或囊状,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含矿岩石为二长正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类型为过铝的钙碱性花岗岩类。与四海坪岩体具有紧密的成生关系,其构造环境为印支期晚碰撞花岗岩,显示为"I"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0.
在大厂长坡锡矿采集土壤、岩石及矿体(矿石)样品共280个,开展了热释汞测量技术条件、异常特征及成晕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厂长坡锡一多金属矿床的热释汞,在空间上随矿体赋存明显呈由下到上的"三层楼"式分布,即下部似层状矿体含汞量<中部细脉型矿体汞量<上部裂隙脉型矿体汞量,汞随矿体沿构造滑脱面及裂隙带上升运移;在平面上似层网脉状矿体中部含汞量高,边部低,细脉状矿体边部高中间低,裂隙脉矿群底部低,顶部高,清晰地体现了汞运移扩散的路径.根据汞的运移和赋存形式推判汞异常形成过程为汞伴随深大断裂和多次的岩浆入侵上升,并在成矿过程中赋存于富含硫化物的矿床中,良好的容矿构造和矿石围岩岩性保障了汞的运移和赋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