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江 《地下水》2018,(6):71-72
地下水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地下水诸多要素在空间上的差异,会造成地下水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实施难度大、监督考核难、成效不显著和造成失误等问题,影响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以山东省地下水管理工作为例,在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差异和地下水环境问题差异等地下水要素空间差异性基础上,分析山东省在落实"水权水市场制度"、"地下水双控管理制度"、"超采区治理政策"等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由于地下水空间差异性造成的难题或问题。提出应重视地下水管理制度细则制定、继续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的建议,落实好地下水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政策,因地制宜,注重管理细则,使山东省各项地下水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与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创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理念和评价理论方法,应用表明:(1)灌溉农业开采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小麦主灌期,且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愈高、灌溉前几个月份降水愈少农业超采愈严重;(2)农业超采区地下水位在主灌期呈"厘米"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毫米"级(小于1.0 cm/d)上升的"强降-弱升"规律;(3)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A)、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B)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C)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关中盆地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面状硝酸盐污染严重,以"三氮"为主要污染物.分析了地下水特殊脆弱性内涵,以及地下水本质因素、人为因素及污染物特殊因素等对脆弱性的影响,并从中选取13个评价因子.将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耦合到脆弱性评价模型中,使过程模型与评价模型结合起来,再结合GIS技术,对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易引起地下水"三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渭河中下游冲积平原、黄土台塬洼地、以及渭河南岸西安一带小于20 m厚的黄土台塬等地区.从2001年关中盆地地下水"三氮"污染分布来看,这些地区地下水硝酸盐已出现大面积超标,评价结果与地下水实际"三氮"污染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47.9%, 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2.1%;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好于浅层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以锰、铁、氟、碘、总硬度等为主, 人类活动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氮"(NO3-、NH4+、NO2-)、镉、铅和微量有机等组分上.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三氮"普遍呈面状污染特征, 重(类)金属呈点污染特征, 尤以铅、砷污染较严重, 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呈现"检出率高、超标率低"的特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应该尽快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 有效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地下水风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系统风险定义,归纳了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地下水系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影响因素概括为3类:自然现象不确定性、社会不确定性、人类认知局限性,评述了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方法,针对目前地下水系统的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拓展地下水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选用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相结合以及研究"风险分析的风险"4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地下水系统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5)
地下水监测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监测站网建设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两方面。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经费问题以及井网的长期运行,监测井淤积报废比较严重,监测站数量大幅减少,布局也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近年来,陕西省在监测站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示范井建设"、"省级监测站达标建设"等工程,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2015年,陕西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截止2016年底,全省省级地下水监测站数量636处,自动监测站119处。动态监测方面,水质监测纳入了常规监测,填补了以往该项目的空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地下水监测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烝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蒙陕矿区煤炭资源高强度开发与地下水为核心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据蒙陕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从地下水系统与水环境相关概念内涵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概念;并从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行为属性及其功能控制要素特征入手,将地下水环境系统细分为"结构控制层"、"水力驱动层"和"外围扰动层"3层结构;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层的功能、作用、主要组成要素及其状态表征指标,通过分析煤炭采掘活动与地下水环境系统相关结构要素的互馈机理,得出采煤活动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系统中"结构控制层"的扰动进而导致"水力驱动层"的响应是诱发地下水环境系统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动态的"火眼金星"和"白箱化"的主要途径。现行矿山地下水动态监测多以水文地质学含水层理论为指导,其观测参数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难以在矿山地下水害防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岩裂隙在空间上多组合为若干大小不一互不联系的树状或脉状的网络,层状网络只为特例。为此基于地下水系统理论,从地下水各含水系统结构和围岩的动态变化出发,提出了新的矿山地下水监测系统观。地下水监测系统观通过研究开采中各含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导升规律,并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监测与数学模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矿山地下水监测系统观的创新性体现在系统的整体性、动态与时空性、多系统性、智能化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陕西省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时间较长,随着工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凸显,严重影响到地下水环境安全和居民饮水安全。通过对"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十四五"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陕西个别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中水质未达到Ⅲ类标准,受地质背景因素影响,超标指标主要为铁、锰、总硬度、硫酸盐、氟化物等。从49个国考点位水质监测结果看,2020年度地下水极差点位比例总体减少了4.08%,级别改善和稳定点位分别为13个和31个。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地下水环境状况底数不清楚和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在远期防治工作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平台,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大直径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试验和理论方面评述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各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Tectonic variable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ch as porosity, plasticity, and elasticity, predetermine positions and shapes of endogenic ore bodies to a highly significant degre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even in its present beginning stage, is often conducive not only to a better insight into origins of ores, but also to reducing prospecting risks in the field. --V. P. Sokoloff.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石英热发光特征研究,发现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复杂与否,与矿床的形成深度、多期次成矿作用和矿化的贫富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在该区进一步深入找矿及寻找其它内生矿床提供一项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彦  徐炬平 《安徽地质》2005,15(2):153-156
沿河、沿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而软基路段往往是制约工期和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具体分析沿江、沿湖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对排水固结、堆(超)载预压、水泥搅拌桩复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常用软基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三组结构面产状模型力学实验结果, 揭示了这种组合条件岩体中产生压剪区、张剪区及结构面、结构体的多种变形成分, 也揭示了压剪区和张剪区形成机理、及三组结构面组合下结构面产状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晓英 《安徽地质》2004,14(2):95-98
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际探测法;另一类是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产生和发展了许多新的探测技术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探测新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地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选择探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干旱荒漠景观风成沙、土壤及水系沉积物表生介质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风成沙、水系沉积物的粒级组成、颗粒成分、元素含量变化及三者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各发生层元素的分布规律,以钙积层为主碱性障对元素迁移和富集贫化的影响.上述基础性研究为化探方法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远超 《安徽地质》2007,17(2):154-157
观赏石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经济矿产资源,安徽复杂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徽的观赏石资源,本文对安徽观赏石资源的品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观赏石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Atlas of Palaeogeography of China was published in 1955.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impor- ta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shing of the atlas. Actually it was a direct outcome of the famous Main geological structural units of China written by Huang Jiqing in 1945. Confined by the status of g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at stage, the atlas mainly presents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old landmasses and oceans during different geological stages. The compilation was based on facies types, palaeontological species , and features of regional fauna assemblages . The basic scale of the atlas was 1:1 000 000. There are totally 20 maps, spanning from the Sinian to Triassic of the Mesozoic. The compila-tion was finished in more than three years. The outline of landmasses and oceans, main direction of trans-gression and regression, distribution of fossils, crustal deformation, mineral deposits, as well as volcanic and glacial activities are shown with various patterns and col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