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对平朔露天煤矿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换情况进行遥感监测,使用遥感技术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区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分类对象为植被、开采区、居民区和裸地.通过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近20年来,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区扩张显著,居民区面积在不断上升,同时植被也在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两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9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水域面积直线下降,下降速度较稳定,平均年缩减率为1.76%;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由市中心向四周呈"辐射式"扩张,增速逐渐减缓;②耕地和...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阜阳市城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年Landsat-7ETM+影像和2018年Landsat-8影像,使用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ENVI)软件对阜阳市城区2007—201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做具体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遥感影像用于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基础上,针对贵州省特殊地理环境以织金县为实验区,利用不同时期TM和中巴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影像增强、校正、分类等处理,提取了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表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型决策树遥感分类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香格里拉建塘镇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9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光谱特征和地学辅助知识相结合的改进型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对研究区2个年份的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改进型决策树遥感分类法与最大似然法相比分类精度有明显提高;(2)10 a间,香格里拉建塘镇城镇建筑用地、裸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变化最大,灌草地面积小幅增加,耕地、林地、水体、雪地冰川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综合程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6.
东江源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991—2013年东江源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人工目视判读和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采用Majority/Minority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处理,通过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的方式,解决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的问题。实验表明,1991—2013年东江源稀土矿区土地利用有比较显著的变化,但总体的土地结构变化不大,复垦等方面的因素使矿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区,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选择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2001、2005、2011和2014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在ENVI软件支持下,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研究区各时相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分布信息,研究了该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与规律,并结合研究时段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盐荒地和滩涂是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研究时段内,垦利县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陆地面积总体增加,耕地、林草地呈现减少趋势。耕地是减少速度最快、减少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盐荒地、滩涂则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气候水文因素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力,而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是主要人为驱动力。研究结果对于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国海 《北京测绘》2023,(12):1632-1637
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础上引入景观格局指数,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分析珠海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珠海市不透水面用地面积增加显著,年均增速达6.85%,农田和林地为土地转出面积最多的用地类型;农田破碎程度进一步加大,不透水面空间分布呈集中趋势,整体景观格局趋于丰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采用3S技术。利用海陵岛80年代土地利用专题图和2003年资源二号卫星全色遥感影像与ASTER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制作两期土地利用专题图的方法,通过两个时相土地利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出20年阀该岛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的特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海湿地最主要的LUCC类型是人类主导型,且以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最为显著;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等自然景观总面积减少了385.52 km2,养殖场、盐田及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总面积增加了376.97 km2;人为干扰是湿地LUCC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LUCC的影响下,湿地地表温度也有显著波动,多数湿地类型都有不同层次的升温。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20年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运用现代遥感与GIS技术进行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分析1996年、2005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然后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和动态度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耕地显著增加,而林地明显减少;20年间其他未利用地和城镇的空间变化幅度很大;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等是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武夷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探究旅游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面积季节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年2月19日、2014年6月7日和2014年10月8日的三景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分别作为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代表,以河南省内的丹江口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影像的分割和分类,提取出遥感影像中的水体,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域面积和周围地物的影响对这3个时期的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这3个时期水域面积的变化数据。  相似文献   

13.
单一时相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自动检测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继贤  杨贵军 《遥感学报》2005,9(3):294-299
针对基期(用于该研究的前一时期数据)T1仅拥有土地利用和覆盖图件(矢量格式)而另一期T2拥有遥感数据的情况,构建了基于知识引导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T1时期土地利用与覆盖与T2期遥感数据在配准叠加情况下,以T1完整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图斑为单元构建土地各类别遥感数据知识库,然后以图斑单元或以像素为单位计算遥感影像特征统计量,通过与知识库相关数据的比较与匹配自动检测出变化并识别出相应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别。文章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石家庄市1993年TM、2000年ETM+和2007年TM这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减少,水域和建筑用地增加,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略有下降,研究区整体的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形状指数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区,对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类,选取并计算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的总体和单元特征、空间构型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对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区大量其他景观转变为绿地景观、道路景观、生活设施景观、娱乐场地景观及教学设施景观。尽管土地利用程度加大,但景观格局日趋合理,功能分区进一步明确,且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中国湿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了解青藏高原湿地分布与变化对湿地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8 OLI (operation land imager)数据,使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得到2016年青藏高原湿地分布数据,结合2008年湿地分类数据以及...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格局,而土地利用/覆被(land-use/land-cover, LULC)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碳循环。本文在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的支持下分析了2000—2020年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碳储量时空变化,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耕地和人造地表变化面积最大,分别为减少340 222.124 hm2和增加246 333.493 hm2;(2)京津冀地区2000、2010和2020年碳储量总值分别为1666.47×106、1654.63×106、1632.88×106 t,耕地流失和人造地表扩张是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京津冀碳储量高值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林地区,低值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津冀海岸带,以及河北省沧州和唐山的东部南部区域;(4)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碳储量出现高-高聚集的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景观类型的斑 块大小、数量与形状特征以及主要景观要素间的转化关系,定量反映了1996~2000年三江平原景观数量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变化。研 究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强度较大,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和林地、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相对应,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较分散 小块分布发展,景观整体呈现破碎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7,他引:17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地资源数量减少,非农业用地大量增加。及时、精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关系着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规划。本文选择地貌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发达、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北京市昌平区,在RS、G IS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制图与动态变化分析典型试验。为了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获取了昌平地区俄罗斯KOCMOC卫星1986年与1998年SPIN-2 2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同时获取了法国SPOT-5卫星2004年2.5m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分辨率略低的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完成了1986年、1998年、2004三个年分的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并完成了1986-1998年、1998-2004年以及1986-2004年三个时期昌平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