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土一维压缩修正公式及有机物降解验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继东  施建勇  胡亚东 《岩土力学》2008,29(7):1797-1801
针对垃圾填埋场沉降计算问题,考虑垃圾土中有机物降解及对降解过程中重度变化,在张振营压缩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垃圾土一维压缩计算的修正公式;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了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以相同配比的垃圾土进行了垃圾土柱的沉降和计算参数试验,对推导的垃圾土一维压缩计算修正公式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修正的计算公式能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可以用Richards生物生长规律来模拟,修正的计算公式能够合理地计算出垃圾土沉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垃圾土蠕变-降解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蠕变-降解对比试验,研究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长期变形过程,详细地分析了MSW应变、沉降速率以及孔隙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考虑有机物降解情况下沉降速率与时间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不同的生物降解条件下MSW的变形特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研究表明,MSW的蠕变变形是应力与有机物生物降解耦合作用的结果,采用室内蠕变-降解试验可以很好地模拟垃圾土的沉降变形过程,为室内进一步研究垃圾土的蠕变降解特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佳旭  丁前绅  刘磊  威巍  张雄  张柴 《岩土力学》2022,43(2):416-422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后,好氧通风可显著提高垃圾土的沉降速率;上、中、下3层垃圾在高通风频率下垃圾土沉降比低通风频率下沉降效率分别提高了145%、150%、100%;建立了厌氧-好氧联合型沉降模型,通过与试验监测得到的沉降值对比,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土沉降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垃圾土渗透性和持水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文杰  陈云敏  邱战洪 《岩土力学》2009,30(11):3313-3317
通过室内常水头试验测定了垃圾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通过室内压力板仪试验测得垃圾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基于土-水特征曲线预测了垃圾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并通过室内入渗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常水头试验得到深层、中层和浅层垃圾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分别为3.56×10-4、3.50×10-3、4.81×10-2 cm/s。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表明,垃圾土饱和含水率和残余含水率较高,进气值很小,土-水特征曲线在低基质吸力时存在陡降段,其中浅层垃圾土的陡于深层垃圾。验证试验表明,预测得到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实测结果接近,基于土-水特征曲线预测垃圾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的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多,现行规范的计算方法直接采用与实际相差较大,为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垃圾防渗层的影响、准确确定垃圾储量和保证垃圾堆体的稳定,开展垃圾填埋场沉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垃圾填埋场沉降变形包括地基沉降和垃圾堆体沉降,垃圾堆体沉降又分为主沉降和次沉降,主沉降完成时间短于次沉降。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垃圾填埋场地基土进行沉降计算,最大沉降差超过100 mm,对垃圾防渗层不利影响较大;而对垃圾堆体沉降计算,修正后的计算值与沉降观测值非常接近。考虑不同地区地层差异和垃圾成分差异,积累沉降观测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车站深基坑降水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不同土层受降水影响的岩土工程特征,并对个别土层的实测沉降与由室内试验参数进行估算的沉降进行比较,以获得真实的沉降影响状况,指导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7.
垃圾土的渗透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取自京郊某垃圾堆填场的垃圾土样进行渗透试验,比较不同密度情况下渗透系数的差别。试验中同时记录了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土的渗透系数随密度的不同,可以在(10-3~10-7)cm/s之间变动。试验中也发现垃圾土的渗透系数随时间而逐渐减小,大约6天左右趋于稳定。对垃圾土的渗透系数室内试验测定应以观测7天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8.
垃圾土力学性质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荣  施建勇  彭功勋 《岩土力学》2005,26(1):108-112
对室内配制的不同成份的垃圾土分别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和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土的本构关系基本符合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垃圾土中有机质及土粒的含量是影响垃圾土强度参数c,φ值的重要因素。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土粒含量较低的垃圾土,c宜取低值,φ宜取高值。给出了c,φ值的取值范围及其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c值会有所增加,而φ值会有所降低。观察到垃圾土的轴向应变超过30 %而其主应力差仍然在增长。垃圾土在固结过程中,存在滞留孔隙水压力,其渗透系数k值的变化与应力、时间、垃圾土的成分等因素有关。在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的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会随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所得到的总应力强度参数并不就是有效应力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9.
强夯处理红粘土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红粘土作为高填方体的底层地基,处理其沉降和不均匀性沉降是高填方工程研究的重点。以某机场红粘土高填地基的处理为例,通过沉降分析和方案比选开展强夯处理试验研究。根据场区内不同覆土厚度,采用不同能级进行强夯处理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通过施工中沉降观测,施工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试验、载荷试验和工后沉降观测,强夯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足设计要求。指导大面积施工时,在质量、造价、工期上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非饱和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各施工阶段的沉降特性,针对胶济客专沿线的工程地质情况,结合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现场沉降监测、室内固结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加固方法非饱和中等压缩性土地基的沉降规律、初始饱和度对非饱和土固结变形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非饱和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在分级填筑的情况下,路基填筑期(4个月左右)可完成总沉降的75%以上,经过短期放置(4个月左右)可完成总沉降的90%以上;气相连续的非饱和粉质粘土,低饱和度时固结完成时间比高饱和度时缩短;不同加固方法对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影响不同;放置期的确定应考虑地基加固方法的不同,对于采用的三种加固方法,只要放置期不少于6个月,其工后沉降都满足无砟轨道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