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刚 《湖北气象》2006,(2):8-10
针对不少技术人员在从事防雷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结合近10多年来武汉市新洲区气象局防雷检测工作实际,对存在于此项工作中的防雷检测概念、防雷检测工作性质、防雷检测工作目的、防雷检测内容、防雷检测依据、防雷检测对象等6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少技术人员在从事防雷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结合近10多年来泰安市气象局防雷检测工作实际,对存在于此项工作中的防雷检测工作性质、防雷检测工作目的、防雷检测内容、防雷检测对象等4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防雷装置检测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在为各行业防雷电装置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防雷装置检测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防雷检测人员业务不够熟练,防雷装置检测不够规范化。职责不清,对防雷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本文将围绕防雷装置检测职责,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罗贤 《陕西气象》2020,(1):66-68
随着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全面开放以来,防雷检测市场主体迅速增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部分检测机构采用恶性竞争手段招揽业务,防雷安全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等行为时有发生,带来了重大的防雷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做好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成立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陕西省防雷检测市场开放以来防雷安全监管现状分析,提出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些防雷安全监管方面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防雷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防雷档案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的信息化防雷档案管理软件.该系统集防雷报审资料管理、防雷检测费用计算、防雷检测资料管理、防雷检测报告打印、防雷检测报告管理、防雷审核书打印、防雷合格证打印、防雷相关数据计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可大大提高防雷工作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自2006年1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经过多次修正和改进,现已基本定型并在佛山地区推广使用,实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图纸报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缴纳一定的图审和检测费用,检测机构制定检测计划,按工程进度,根据防雷设计图纸审核结果,分阶段按时跟踪检测,对隐蔽工程检测和拍照,填写验收手册,为防雷主管机构验收防雷装置提供完整资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漏审、漏检、阶段检测资料不健全的情况,给建筑物防雷装置留下隐患,对以后利用和整改防雷装置带来不便。该文根据多年来从事防雷检测工作的经验,结合毕节地区实际情况,浅谈对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7.
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检测工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企业大多储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防雷减灾工作十分重要。根据有关化工企业防雷检测规范,结合多年来在化工企业实施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作者从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防直击雷装置检测、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装置检测、防静电装置接地检测、接地电阻的测试、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和工作完毕后应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探析了化工企业防雷防静电装置定期检测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最后提出:化工企业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是一项范围广、要求高、涉及内容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工作,需要检测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防雷防静电检测技术规范,熟悉各种化工产品的化学特性,掌握现场检测要点,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测,为化工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把好关。  相似文献   

8.
对防雷检测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 《青海气象》2010,(2):46-49
防雷检测是防雷技术服务工作中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在总结近几年防雷检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并就这些问题的处理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重点阐述通信基站防雷检测时的重点、注意事项.通过科学的防雷检测找出基站防雷的重点,检查基站防雷的效果,以供从事基站防雷检测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波  方金江 《贵州气象》2011,35(5):49-51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报告,为了使技术服务对象比较容易理解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在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中增加了防雷装置CAD图形,帮助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理解检测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介绍在防雷检测工作中应用CAD制图的一些经验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在湖北省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在湖北省范围内所开展的雷灾调查与鉴定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的现状,介绍了湖北省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通过2个具体的雷击灾害事故,探讨了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在雷击事故分析、灾害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初步分析了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故宫自建成594年(1420—2014年)以来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及2005—2014年故宫及周边区域内闪电定位资料,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次数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在5—9月,主要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雷击损害以直接雷击最多.故宫及周边1 km区域内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主要分布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发生的日变化明显,主要在下午和前半夜,占全天的63.95%;雷电流强度30~40 kA的闪电占总闪电数23.26%,比例最大,总体呈正态分布.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在时间分布上整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3.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击地闪密度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马金福  冯志伟 《气象科学》2009,29(5):674-678
根据美国卫星观测得到的我国各省区年平均总闪电资料并计算出各省区的年平均地闪密度(以下简称地闪密度);根据全国各省区220个站点的年平均雷暴日资料,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公式计算出全国各省区的地闪密度.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地闪密度,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区域差异变化很大.用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概念,分析了我国各地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单位雷暴日地闪密度能粗略反映与我国气候特征相适应的地闪密度的分布状况.进一步分析湖州市2007年人工观测和闪电定位仪观测的闪电资料,得到相同的结论.从而提出<规范>规定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存在较大误差,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天津地区雷电流幅值特征,选取2008—2018年ADTD闪电定位数据,研究分析了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和累积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11 a间共计发生闪电106474次,负闪占比89.26%,远高于正闪;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2—100 kA,占闪电总数的97.76%,160—200 kA范围内的闪电次数较少,平均正闪电流强度明显大于负闪电流强度;雷电流强度季节特征较为显著,正闪雷电流强度呈双峰分布,负闪雷电流强度分布较为平均,春季正闪活动频繁,秋季次之,夏季负闪频发,冬季雷电活动发生较少,以正闪居多;雷电流高于25 kA时,正闪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显著高于负闪,低于25 kA时,负闪电流幅值累积概率高于正闪。负闪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分布与总闪更为接近,与正闪分布差异显著,闪电总数电流累计概率分布主要受负闪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EEE工作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推荐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更适合于天津地区,特别是雷电流幅值在25—55 kA范围内时,累积概率与推荐公式基本相同。将天津地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公式尝试应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可为精准确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参数P_(B)取值,精确计算雷击建筑物损失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Data from the Beijing SAFIR 3000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Doppler radar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stratiform (LLT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ver Beijing on 31 July 2007. Most of the lightning in the LLTS-MCS was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while the mean ratio of positiv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to -CG lightning was 1: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majority of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convective region of the radar echo, particularly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front. Little IC lightning and little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stratiform reg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G lightning indicated that the storm had a tilted dipole structure given the wind shear or the tripole charge structure. During the storm’s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IC lightning occurred at an altitude of ~9.5 km; the lightning rate reached its maximum at 10.5 km, the altitude of IC lightning in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storm. When the thunderstorm began to dissipate, the altitude of the IC lightning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rainfall on the ground, although the peak value of rainfall appeared 75 min later than the peak lightning rate.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天气雷达与雷电预警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湖南省长沙站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根据闪电定位仪数据对发生闪电和未发生闪电的雷暴单体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给出雷达回波顶高和VIL的雷电预警指标,并结合雷暴单体的速度场信息,提前0-30 min做出雷电预警,对该地区的雷电预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11 a(2006-2016)云南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以及雷电灾害汇编资料,运用ArcGIS对闪电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昆明市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雷电致灾成因机制。从灾害系统理论和综合易损性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判断矩阵,计算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R值并进行分级,形成昆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频繁活跃的地闪活动是导致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致灾影响因子,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地闪活动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全市有雷电灾害高易损区3个,次高易损区2个,中易损区4个,次低易损区4个,低易损区1个,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雷电防护重点和防范等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完善雷电防护措施,可以增强承灾体抵御雷电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山西省布设了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在全省7个子站配备了ADTD雷电探测仪,并通过CDMA无线传输和气象系统局域网传输的方式将所探测的闪电数据传输到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以达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控.在数据上传国家探测中心的同时,也为我们飞行作业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成以及故障检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The reg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covered by two different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s: SAFIR (Systeme d’Alerte Fondre par Interferometrie Radioelecctrique) for total lightning, including IntraCloud (IC) flashes and Cloud-to-Ground (CG) flashes, and the ADTD (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 TOA denotes time of arrival) network of China for CG lightning. Fourteen isolated hail-bearing thunderstorms in this region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data of SAFIR and ADTD. The peak of lightning frequency, for both total lightning and CG lightning, was often observed in advance of the occurrence of hailstones on the ground, with a trend of a rapid increase of lightning frequency before the hail was reported. The average lead times of the two types of lightning jump before hail events were obtained (total lightning: 32.2 min; CG: 25.4 min) through the 2σ lightning jump algorithm. Additionally, in hailstorms with a high ratio of positive CG flashes, the diameter of hail was larger and the duration of hail was longer; when negative CG flashes dominated, the diameter of hail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lightning and CG flashes in hailstorms in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serve as a supplementary tool for hail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