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石油包裹体与石油成熟度及油气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岩和成油各阶段形成的包裹体在成分、温度上的差异反映了油气演化程度,使人们可对油气演化规律获得更清楚的认识,因而可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石油包裹体,多数是在油、气、水不混溶条件下被捕获形成的,它除了可以作为找油的直接标志外,其单个包裹体气相成分以及同期形成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可作为油气成熟度划分的可靠依据,并可以排除油气二次运移时混入的他源气体。探讨了渤海湾济阳坳陷已知不同成熟度油田的原油与其所获包裹体的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等的关系,并以其规律为依据,以中外三个不同地区油田的包裹体为实例,从其类型、均一温度和气相成分上反推了这些油气田的石油成熟度及其油气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垦东地区石油成藏系统及其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垦东凸起是一以中、古生界为基底的大型高凸起,其上覆地层没有油气生成能力,石油来自于其周围的油源凹陷。详细研究了垦东凸起油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划分出桩东-垦东、孤南-垦东、莱州湾-垦东、青东-垦东等四个石油成藏系统,分析了各系统的成藏特点及其油藏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各成藏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并预测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石油成藏系统划分与演化研究对其它地区类似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和石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 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 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 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 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 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 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 据。  相似文献   

4.
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是利用饱水岩体密封性进行石油储存的方式。在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建设中,由于工程体的出现,改变了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干扰了原来平衡的地下水渗流场,为保证地下石油洞库的水封效果,需进行裂隙岩体渗透特性及地下水渗流场时空演化研究。以国内首个在建的大型地下水封石油储库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运用等效连续介质的方法,采用裂隙岩体各向异性渗透张量,建立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不同施工进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无水幕条件下地下水位逐渐降低,主洞室部分区域出现零水头压力区,无法保证水封性;模拟运营期水幕巷道施加定水压力,地下水位上升至设计高度35 m且趋于稳定,可以满足水封效果要求。研究结果对地下石油洞库的水封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石油地质学中 ,罕见全球石油系统的论述。最早有翁文波阐述了全球石油体系 ,我们在其中注入了陆核和大陆增生的概念 ,引进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演化的资料 ,特别应用了现今全球构造体系的最新成果 ,把全球石油系统概括地看成横向 4个带和纵向 6个带交织的格局 :横向 :北方大陆北带、北方大陆南带、北 /南方大陆中间带和南方大陆带 ;纵向 :则根据大陆中轴构造带把北方大陆分成A ,B ,C ,D ,E ,F 6个带 ;而中间带和南方带则与北方带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6.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是在现代地质理论基础之上,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模拟技术,定量地研究沉积盆地油气生、运、储、聚和保的机制、速率和过程。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沉降作用,二是流体压力系统形成与演化,成藏动力是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纽带。石油地质动力学现行研究方法可分为盆地动力学、石油地质动力学(狭义)和地质作用过程动力学,重点介绍了成岩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域,即热流体与有机/无机成岩作用。最后,笔者展望了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在我国那些具有多旋回叠合性含油气盆地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矿物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稀土、稀有元素的矿化富集规律,一九五七年以来曾经就花岗伟晶岩和花岗岩类型的划分及其时间、空间、岩性等演化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可以看出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演化是整个地壳演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物理化学和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中矿物种类和矿物组合的变化。根据在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形成及演化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陨石的研究,说明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包括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高温加热熔融事件和低温蚀变过程,陨石母体的热变质作用、熔融分异作用以及冲击变质作用等。对太阳星云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前太阳物质的存在及其意义、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绝对年龄、间隔年龄以及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等进行了讨论。结合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特别对电子探针、离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等微束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石油形成、成熟和运移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不同的油气源岩形成烃类的潜能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除了典型的Ⅰ类、Ⅱ类和Ⅲ类以外,还研究了残余的、氧化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不可能产烃.一般认为煤是可能的气源岩,但是有一些煤同样可以形成相当数量的石油.日常分析手段,尤其是热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编绘地球化学曲线,以此为基础筛选试样和解释其它分析资料.在光学技术中,主要讨论的课题是无定形有机质的特征(这类有机质可能包含了不同化学类型的干酪根)及镜质体反射率技术对Ⅰ类和Ⅱ类干酪根的适用性.当鉴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取得重要进展后,它们可应用于对比油一油源岩,有人提出可以将其用于恢复沉积环境及演化历史.目前对烃类运移的认识也更加深了一步,人们普遍认识到烃相运移的重要性.孔隙流体的剩余压力是石油排驱的主要动力.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式(下降、压实、热历史)和地化模式(烃类形成及运移)逐渐得到应用.未来石油勘探重大进展之一肯定是将这两个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和转化率、低成熟石油族组成特征、低成熟石油及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碳数分布特征(低成熟石油饱和烃碳数分布的奇偶性),以及低成熟石油的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低成熟石油的主要石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氘过量参数的演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提出水体氘过量参数 (d值 )的依据、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氘过量参数 (d值 )的演化特点、影响因素、误差来源 ,并分析和讨论了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志豪  钟维琼  韩梅 《地球学报》2023,44(2):387-39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及地缘政治影响下石油贸易新格局, 保障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以全球石油贸易新格局为背景, 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四国石油贸易进行建模。由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印度石油贸易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本次实验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印度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将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在印度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比达到16.5%时, 将改变四国石油贸易结构, 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2)俄罗斯出口意愿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俄罗斯出口意愿持续降低时, 仿真结果产生变化, 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后的新时代, 本研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地壳动力学用于石油开发,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专门讨论构造应力场在石油生成中的作用。研究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动力学原因,是石油开发中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其结果将成为石油勘探和开采中所要考虑的重要物理因素,并将会从石油生成理论的研究开始,促进地壳动力学在指导找油和采油领域的应用及发展。二、构造应力场能为油气生成提供足够的地温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质学在资源地学方面的发展是很快的,但在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展演化和勘探对象更趋复杂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多的石油地质理论与技术的挑战,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或深化。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岩石圈动力学是地球系统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圈动力学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大地测量等地球基础学科开展对岩石圈的组成、结构、演化与动力学的理论、实验与野外观测研究;也开展岩石圈动力学对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形成、富集、演化和分布规律的评价与预测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展地震、水库地震等自然的和人为的地质灾害的成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的成因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煤层气聚集存在着"累积聚气"和"阶段聚气"两种形式, 对于"阶段聚气" 的煤层气成因判识的地球化学研究还很薄弱.通过森林沼泽泥炭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 首次获得了不同演化阶段甲烷、乙烷和二氧化碳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规律.发现随着原始样品演化程度越高, 生成的甲烷和乙烷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具有变重的趋势; 同时, 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地受原始样品演化程度的影响, 而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成熟度密切相关.确定了成煤有机质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成的气体碳、氢同位素组成.首次获得了成煤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热解气体碳、氢同位素组成与Ro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甲烷与乙烷的碳、氢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式, 形成了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相关图.根据这些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区间生成的煤层气成因提供了科学数据, 为"阶段聚气"的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及其成因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 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我国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研究, 认为该地区煤层气是在中侏罗世以后聚集而成, 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 证明了热模拟研究成果对自然界煤层气成因的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主要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位于现今欧亚板块内部,构造发展经历了元古代、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多期板块构造旋回。在不同时代、板块构造不同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和复杂的叠加关系(表1)。本文将从分析西北9个主要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入手,讨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进而对其演化特点和构造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质学在资源地学方面的发展是很快的,但在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展演化和勘探对象更趋复杂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多的石油地质理论与技术的挑战,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或深化.……  相似文献   

19.
北京断陷的新生代沉积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断陷形成于新生代,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活动的影响。本文根据地貌、钻孔、物探、探槽等方面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北京断陷新生代沉积地层和构造演化的关系。沉积中心的迁移与断裂的活动互相对应,有着良好的构造指示作用。石油储集层的储集体积、孔隙率和渗透率,决定其对石油的储集性能。本文用理论研究和测量,证明了构造应力场是影响石油储集层孔隙率和渗透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油气演化与一些金矿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林清  傅家谟 《地球化学》1993,(3):217-226
石油演化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贵州部分金矿石中有机质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在大部分金矿矿石中均有热变沥青,热成熟度都很高(R°%>1.5)。进一步分析石油中的金含量,发现一些原油中金的含量比较高(最高达106ppb)。实验研究了原油对金的萃取作用、原油对金的溶解及金矿石的淋滤作用,证明了金富集在原油中的过程。经载金原油成矿实验研究,确认油气的破坏过程是金成矿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油气演化与金成矿之间的模式,用以进一步研究油气与某些沉积改造金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