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占学 《矿产与地质》1996,10(5):330-335
充足的热源是形成热液矿床必备条件之一,古地热条件的恢复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归纳常见的古地温方法的基础上,以热液铀矿床古地温场的有限单元模拟为例,说明古地温方法在热液金属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深埋隧洞地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勘探平硐的地质及地温实测资料,在考虑地形,岩性,构造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基础上,用有限元反演的方法,对山体的地温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进一步掘进隧洞的地温场变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深埋长大隧道中地下水对地温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地温问题是深埋长大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文中首先介绍了部分深埋长大隧道中高地温问题的工程实例和地温异常现象。并结合采矿工程实例,分析了地下水的流动是产生地温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包气带地温变化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山东羊庄盆地5年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包气带地温的变化特征,指出了地温变化的实际波形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正弦波。与正弦波相比它有两大差别:一是上升波段的实际波形比正弦波形偏低,下降波段偏高;二是上半周期稍长,下半周期略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地温变化的统计方程。依据试验资料经计算得知,试验区地温梯度的绝对值在埋深0.1m处最大可达8.33℃/m,在埋深4m处最大仍有1.22℃/m,且地温梯度的分布具  相似文献   

5.
据TM6图像数据计算机处理制成的瞬时温度场分析,石家庄平原区域地温场像元亮度93~90,分布广泛,图像上呈黄色调。图像上低于区域地温场的像元亮度89~62,呈兰绿色调。高于区域地温场的像元亮度99~94,图像上呈现红~洋红色。通过判读,在区域上有五个地热异常区:辛集、藁城市方村、无极县北苏、赵县和深泽地热异常区。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盆地今古地温场特征及热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部湾盆地的现今地温场具有不均一性,这种特征除与基岩埋藏深度有一定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活动热流体有关。地壳热结构分析表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稳定,放射性产热元素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以及粘土矿物等参数,对盆地的古地温场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理和分析53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400余口井的试油测温数据,编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折算了1 000-5 000 m深度的地温状况.结果表明,冀中坳陷的现今地温梯度一般为25.8-48.8℃/km,平均为32.4±4.2 ℃/km。地温沿构造、断裂延伸的方向展布,分布范围与下伏的基底构造基本一致,主体以NNE方向展布最为明显。横向上,地温梯度呈现低-高-低相间分布的特点,这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凹、凸、凹分布相一致;纵向上,随深度的增大地温梯度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古地温与深部找油(气)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石油勘探的初期,研究生油层成熟度及有机质热变成油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较古老的沉积盆地,恢复古地温是生油评价电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们研究了新疆一些地区的古地温,提出了古地温地质模式。古地温地质模式可以追索生油过程,查明生油期  相似文献   

9.
东台坳陷现今地温场特征与油藏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坳陷为中国东部苏北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加深对东台坳陷地温场和油藏关系的理解,根据符合地温场研究要求的54口井连续测温资料和243口井试油温度数据,获得了深度1000~3500m地温、E2s-K2t各层位界面地温和各层地温梯度。地温场分布以凹陷或次凹成独立单元,地温随深度加深而线性增高,地温异常不明显。地温梯度总体呈现"浅层低、深层高"的特点,E2s-E2d地温梯度总体在22~30℃/km之间,E1f-K2t在28~38℃/km之间,平均约为30℃/km。不同深度的地温和地温梯度分布模式相似,正向构造单元高,负向构造单元低;而不同层位的地温分布规律则相反,即凹陷内温度高,凸起和隆起上的温度低。基底构造形态、沉积盖层厚度、深大断裂、地下水、地层放射性生热等因素决定了该坳陷总体为温盆特征。大部分地区目前还处在油气液态窗内,绝大多数油藏分布高于60℃的油气勘探开发黄金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地温测量是研究地温场分布最直接的方法。地热热源的强度与分布,直接影响地壳表层土壤温度场的分布,特别是存在热储层、热运移通道等都会使地温场的分布产生异常。在研究区16个民井和32个钻孔中进行地温测量,分析地温场分布状况以及地下热水活动规律,效果明显。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孔与深孔地温场平面特征一致,越接近东北角地温越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地温异常区呈NNE向条带状分布,宽度约700 m,与NNE向断裂展布方向一致,地温最高点位于NW向断裂与NNE向断裂交汇处。研究区在纵向上地温分布特征差异性明显,地下热水分布范围较小,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受构造断裂、岩溶发育程度等控制,温度低的地下水大量涌入导致地下水温降低,地温梯度出现异常;这种地温梯度异常现象也说明了研究区地下热水主要储存于灰质白云岩或角砾岩的裂隙溶洞中,裂隙、岩溶成为地下热水良好的运移通道。地温测量方法圈定了研究区地热异常区范围,为进一步勘查地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12.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物降解作用是原油的一种重要的蚀变作用,对原油的物性和经济价值有着负面的影响。全球石油大多遭受过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作用对常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得以较好的描述,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量正构烷烃、三环萜烷、25 降藿烷生物降解的新进展。目前对生物降解作用的细节、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讨论了原油喜氧和厌氧降解机制,认为厌氧作用可能起主导作用,降解速率很慢。温度是控制生物降解作用的重要因素,储层温度大于80℃不会发生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原油多为混源油,介绍了研究生物降解原油的多期成藏方法。沥青质不易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丁宽 《地质与勘探》2007,43(2):99-102
地震波在不同状态的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利用KDZ1114-3型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接收岩层中传播的震波信息,解析得到震波速度,分析巷道围岩持征,而后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进而为巷道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层工程性质与其沉积环境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江苏北部沿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层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对比 ,发现这两地区的土层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所沉积但土层工程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分析了该两地区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的来源。由分析研究结果得到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与该土层当时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对土层如果能了解其在沉积过程当中的沉积条件 ,更有利于分析研究该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李绪善  李百祥 《物探与化探》2012,(5):760-765,771
从分析地球物理场特征着手,提出将南北向重力梯级带和重磁场特征东西差异作为划分南北构造带的依据,探讨了形成南北构造带的区域与深部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成带分布的对应关系。重力梯级带反映的南北构造带既有与中轴构造一致的继承性,又有向西拓展的新生性,并在南北统一成带的基础上叠加了分段性,形成南压北张不同背景的控震、控热机制,同时也是构成青藏高原东界和我国大陆构造域东西分界线,对应着狭义南北地震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分析了各大地构造学说的特点,认为在地球的各种运动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在其运动中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联合力场作用的结果而形成各个圈层,地球表面形态和各圈层的物质在其旋转过程中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而出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诸如大气的流动、海水的进退、岩石的形变、地幔物质运动、各层圈物质交换与变化等等。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壳的结构和构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板块、构造体系、地槽、地洼、断块、大地波浪等大地构造形迹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各种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总体,称之谓地质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评熊耳群和西洋河群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衍景  强立志 《地质论评》1992,38(4):325-333
1850—1400Ma的熊耳群及西洋河群火山岩建造形成的构造背景,是认识华北古板块南缘构造发展的关键。近年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认识,即孙枢等提出的裂谷观点和胡受奚等提出的山弧观点。本文基于对秦岭山系的长期研究,对两种观点作了较详细的评述,且提出了山弧与裂谷并存的新认识,即熊耳群为山弧火山岩建造,西洋河群为裂谷火山岩建造。裂谷与山弧同时发育,裂谷与山弧垂直,属被动型裂谷。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原因主要有 :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基坑土体隆起、管涌及流沙的出现、支撑强度不足或压屈、墙体破坏、支护结构平面变形超过限度。某大厦施工中由于桩身强度不足、桩尖达到的深度不够及桩间距过大等原因 ,致使管涌发生 ,造成塌方。通过对事故针对性的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惠家沟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家沟金矿化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端公馆—回龙汞锑矿带边缘。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泥盆统杨岭沟组中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浅变质细碎屑岩中。受层位、有利岩性和顺层韧~脆性剪切破裂带控制。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超显微自然金包含于毒砂黄铁矿中。矿化区中除 Au 外,尚伴有 As、Sb、Hg 等元素,并形成 Au—As—Sb—Hg 组合异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与变顾热水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偏低、压力小。在矿化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究认为类似卡林型金矿。由于该矿床多属地表工程控制,所获样品结果品位偏低,矿石中砷含量较高,且经初步选矿试验,金回收率较低,因此,矿石是否能被工业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中部和北部海域重力异常特征与地壳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共同协作使用“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利用西德GSS-2型海洋重力仪和我国的CHHK-1型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在南海珠江口外海域(北纬22°—17°、东经113°50′—115°10′),进行约3000公里的海洋重力、磁力和测深。设计的测线方向为南北向,测线距为10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