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地震烈度与震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秦嘉政 《地震研究》1992,15(1):37-45
本文用云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地震的烈度资料,研究了云南划分的8个地震带区的烈度哀减与震级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各地震带区的平均烈度衰减的差异可导致0.1—0.25个震级单位的系统差。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各地震带之间存在着如地质构造、地壳传播介质小尺度不均匀性以及震源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因素所致。统计分析给出符合云南地区的震级与烈度关系为:Ms=1.7+0.6Ⅰ_0或Ms=4.7-0.3Ⅰ_0+0.06Ⅰ_0~2,用包围Ⅶ度和Ⅷ度区的烈度衰减等效半径R_i与震级的统计关系给出:Ms=1.5logRⅧ(km)+4.7;Ms=1.9logRⅧ(km)+4.4。  相似文献   

2.
鲁南地区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了华北平原地区十个地震的39条等震线数据,拟合出鲁南地区烈度衰减的经验公式: I=2.429+1.499M-1.3911n(R+11) 根据上式,并参照美国西部烈度和基岩加速度衰减关系,按胡聿贤等建议的方法,估算得鲁南地区基岩加速度衰减公式: Ina=6.623 + 0.529M-1.4681n(R+11) 式中a为加速度,单位厘米/秒~2,M为震级,R为距离,单位公里。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震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有感区地动位移和震级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利用Ⅳ度有感区等效圆半径估算宏观震级的方法,初步解释了它的物理基础。同极震区烈度估算震级的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提高历史地震震级厘定的置信度。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级试算的结果表明,现行历史地震目录中强震震级值可能存在偏高估计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东北地区27个台站短周期地震仪记录该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21个地震资料,用综合回归分析法测定了Lg波的滞弹性衰减系数γ=2.7×10~(-3)km~(-1)。由此建立了该区Lg波最大振幅震级公式: mlg=logAh+5/6logΔ+0.0012Δ+1.81 ⑴利用上式测定了47个地震震级,结果表明;1.mlg震级基本维持了原M_L的震级水平,震中距适用范围30~1000km。2.用公式(l)测定震级比用R_1(Δ)测定震级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震级是地震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的精确测定对于地震研究和预报无疑都很重要。目前甘肃地区测定大量中小地震震级的方法,都是利用S波两个水平分向最大地动位移的平均值Aμ,由公式M_L=lgAμ+R(Δ)+S (1)求得,然后取多台平均,再由 M_L=1.13M_L-1.08 (2)换算为面波震级;仅少数较大的地震用中长周期仪器资料直接求取面波震级Ms。(1)式中R(Δ)为震级起算函数,它反映了地震波振幅随震中距的衰减特性,在震级测定中则是一个距离改正值。多年来,甘肃地区使用的起算函数R(Δ)是根据全国资料得出的大范围内的平均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海遥测地震台网虹桥、南汇台深井地震速度记录资料讨论地震尾波衰减与震级关系.采用统计方法求得了用垂直向地震波持续时间 L 测定震级M_v 的公式M_v 虹桥=-0.981+1.677×log(L)+0.600×log(△)±0.22M_v 南汇=-1.461+1.979×log(L)+0.506×log(△)±0.22结果表明,地震速度记录的持续时间 L 的对数加上震中距(△,单位:km)的对数与震级在近震范围内(△<5°)呈线性关系,说明用地震速度记录同样可以测定地震震级,这有助于提高深井速度记录资料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震级混乱的主要原因是震级没有一个绝对标度论述了建立地震震级绝对标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捉出一种建立震级绝对标度的办法:即利用地震矩张量M_(αβ)的第二坐标不变量I_2的绝对值开根(|I_2|)~(1/2)=M_0。这样建立的绝对标度有以下优点1、物理意义清楚,本质上反映了破裂的规模,在位错情形M_0=G△uS,2、不依赖于观测地区,仪器、和台基,它是一个绝对的力学量。3、不存在饱和问题,对极大的地震和极小地震甚至岩石样品中的微破裂都有定义。4、对深震亦有定义。5、由于它是一个绝对力学量,所以可以把全世界测定的震级统一起来,并且可以检验各家测定震级的优劣。6、若用M_w=2/3logM_0-10.7作为震级系统的定义,则这样定义的矩震级系统能和过去使用的Ms和M_L衔接起来,因此也便于使用过去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四川及邻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 将四川及邻区划分为西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 收集了西南地区96次、 四川盆地地区40次近代破坏性地震资料, 并对各次地震的震级参数进行了统一校核. 按照该地区震中烈度与震级、 有感半径与震级的统计关系, 对地震烈度衰减进行了近场与远场特征控制, 建立了地震烈度沿长轴、 短轴和平均轴的衰减关系. 统一了中国与美国面波震级的震级标度, 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考虑地震加速度的近场距离饱和与震级饱和特征的衰减模型, 转换得到了该地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代仪器地震记录和烈度资料,我们建立了用于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烈度衰减模型和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西南川滇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分析.利用20世纪以来该地区十四个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9≤Ms≤8.0)及相应的烈度数据,对其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建立了用于震中和震级估算的烈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当震级一定时,川滇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60%).在衰减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确定震中区域和震级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786年康定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1913年峨山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杨  马干  史保平  张健  杨勇 《地震学报》2009,31(3):290-306
利用地震烈度资料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中区域和震级的方法是由Bakun和Wentworth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该方法定量程度高,对烈度数据较少或发生在近海的历史地震的定位和震级估算尤为有效.按照Baku和Wentworth给出的思路,笔者尝试了对我国华北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初步分析.首先,选取20世纪以来发生在该地区的10次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3le;MSle;7.8),对该地区的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给出了烈度衰减模型,表明华北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约50%).在此衰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震级和震中区域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的圈定震中区域和烈度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最后,讨论了计算震中区域等值线时所引进的权因子Wi及其中参数b对震中区域等值线圈闭性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发生在1668年莒县——郯城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以及1966年隆尧地震和1969年渤海地震进行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也可推广应用于我国其它历史地震资料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西宁台数字地震仪所确定的地震震级(M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Ms)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西宁地震台震级(Ms)的台基校正值,并对不同震级和不同区域地震的震级偏差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面波震级和它的台基校正值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履灿  庞明虎 《地震学报》1981,3(3):312-320
本文叙述了我国现行的北京地震台面波震级 Ms 公式的由来, 所使用的公式为Ms=log(A/T)max+(△)系以古登堡-里克特(Gutenberg-Richter)对帕萨迪纳(Pasadena)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为标准, 由国际上与该标准一致的六个著名地震台的面波平均震级制定出北京地震台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当震中距离△=8-130得到公式(△)=(1.660.09)log△+(3.500.14)对于△=130-180之间的公式, 我们结合中国地震观测的实际情况将吸收系数项作了改进, 求得半经验半理论公式为(△)=6.775+1/2[(2.147e-0.04465△+1.325)(△-90)10-2logsin△+1/3(log△-1.954)]为了提高面波定震级的精确度, 将北京地震台的面波震级标准推广到全国十二个基准台, 利用360个地震的数据算出了各台的台基校正值, 提高了测定面波震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山东省及其邻区14个地震的37条等震线拟合山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2.419+1.429M-1.286ln(R+9)σ=0.43认为此公式可以在今后山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和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同时还简单地讨论了不同震级、不同岩性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的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烈度衰减模型为椭圆衰减模型,这种烈度衰减模型在对中强地震烈度等震线形状的描述比较接近,而对于断层长度较大的强震高烈度区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大震真实的烈度等震线形状在近场接近于“跑道”形状,而在中远场又趋近于“椭圆”.如何建立一种能够同时近似这两种模型的烈度衰减模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震线面积和长轴半径的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方法.并搜集了我国38次震级(Ms)大于6级的地震,对本文提出的衰减关系建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等震线面积和长轴半径的衰减关系能够很好地拟合实际地震等震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情的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晏凤桐 《地震研究》2003,26(4):382-387
根据云南历史地震的 133条等震线资料得出烈度衰减关系为I=1 5M +2 82 6 7- 0 794 2ln (SI+90 33) ;根据多次地震现场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得出地震灾情的快速评估公式L =2 0 5σ∑i 6Aiαi 和D ={ 0 13,0 2 5 }·σ·∑i 8Aiλi。由此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很快给出地震经济损失和地震死亡人数的初步评估结果 ,为政府实施地震紧急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Mario  Chavez  曾包 《地震译文集》1990,9(1):37-42,62
本文对墨西哥地震提出了两个预测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Ⅰ)随距离(D)衰减的关系式:1nI=B0 B11n(D/D′) B2(D-D′) B31nMs 1nI=B0 B1(D/D′) B21n(D-D′) B31nMs.Ms为地震面波震级,D′是与图中地震最大烈度I′(或与Ms)有关的距离。系数Bi(i=0,1,2,3)是用最小二乘观念将32次地震的烈度图中的资料与这两人关系式相似合得来的。这些震例根据其震中位置、震源机制及深度分为三组,即消减带地震、墨西哥中南部的中源地震及沿横贯墨西哥火山带的浅源壳内地震。用所提出的关系式预测的(I)值可以和为似合中没有包括的历史地震测得的(I)值很好地加以比较。从参数研究中得出的结果表明,(I)随(D)的衰减对于上述三组震型中的每一组都是不同的。当距离不超过200公里时,与消减带有关的地震比墨西哥中南部地震有更大的衰减;当距离大于200公里时,观测结果则相反。在横贯墨西哥火山带上发生的地震随距离的衰减比其它两个地区的地震更大。根据这些结果,在墨西哥应用几个衰减关系式去估计场地地震灾害似乎是可行的,这要取决于考虑之中的特殊发震地质构造与地震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震级与烈度的定量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上述文献中的公式都是利用强烈度(6—11度)区统计出来的。我们利用发生在华北地区及其邻区的历史及现代的地震资料,统计出了烈度为4—7度区的面积与震级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127次地震等震线资料,对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云南地区地震烈度极震区等震线的长轴、短轴之比的均值,高于我国东部地区而略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值,烈度衰减方向性强。(2)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分区特征明显。(3)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低震级档的各烈度等震线长、短轴之比值均高于高震级档的比值现象相比,云南地区这种比值关系要复杂得多。本文还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477年5月13日银川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处于沙漠边缘,故史料记载不够详细。此次地震有限的地震史料,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地震震级估计和烈度衰减经验公式及相关的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和对比方法重新分析研究1477年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建议此次地震震级应为M7 1/4 ,震中位置为民勤东130 km处,而银川和张掖的地震烈度分别取值为Ⅶ和Ⅵ度。结合新建议的震中位置,简单讨论这次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华中、华南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收集了1990-2006年间,我国华中、华南中强地震地区25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再配合1918-1989年间,9次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重新拟合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震级下限从5级扩展到3.5级,地震烈度主要增加了Ⅳ度-Ⅵ度之间的样本量。与以往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相比,在小地震时计算烈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充分反映出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地震震级小,而烈度相对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