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温冻害特征及其风险评估可为油菜种植布局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0—2017年安徽省6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数据,以油菜越冬期低温强度将冻害等级划分为轻、中、重3级冻害并构建低温风险指数。采用ArcGIS 9.3工具、及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分析近57 a安徽省油菜越冬期低温冻害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进行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①安徽省油菜越冬期不同等级低温冻害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呈现由南到北的带状分布特征,年平均发生总冻害的高值区多集中在淮北地区、沿淮地区和大别山区。②近57 a来油菜越冬期轻度、中度、重度及总冻害分别以1.0 d/10a、1.0 d/10a、1.1 d/10a和3.2 d/10a的倾向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③轻度风险区位于霍山—六安—合肥—全椒以南地区,该区纬度较低,油菜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指数较小,适宜大面积种植油菜。研究结论可作为安徽省油菜种植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巴旦杏越冬冻害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对越冬期间果树冻害历史灾情资料的调查及最低气温数据库的建立,研究冻害的发生时间、界限温度以及冻害发生年各项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阐明果树越冬冻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根据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温天气及低温持续时间等确定该区巴旦杏越冬期发生冻害的气象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范低温冻害提供理论依据,为林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越冬冻害是猕猴桃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探讨低温对猕猴桃的伤害机理,建立猕猴桃越冬冻害指标体系,2020年12月—2021年2月利用MSX-2F霜箱系统模拟越冬期低温过程,采用组织褐变率、细胞伤害率等参数对结果母枝冻害特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冻害指数与低温的Logistic关系模型,研究6个主栽品种结果母枝冻害特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基于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结合自然大田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实况资料,分析研究2017/2018年偏冷冬年份华北北部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成因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气候变暖,冬小麦播期推迟,但华北北部播种期不应晚于10月21日,播种期推迟或秸秆还田,应加大播种量,确保出苗率和基本苗。品种推广和生产选种时宜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防御出现"冷冬"导致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潜在风险。越冬冻害死苗率每增加1%,其产量减少约1 kg·hm~(-2)。冬小麦播种期受降雨且降水多的影响,晚播,播种质量差以及品种冬性、春性特性差异,除草农药使用不当等是越冬冻害死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县域单元的陕西苹果越冬冻害风险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柏秦凤  王景红  郭新  霍治国  梁轶  张勇  杨涛 《气象》2013,39(11):1507-1513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西苹果产业,促进县域苹果种植布局优化,实现健康、可持续生产,依据3个苹果种植代表县县站与其境内区域站越冬期气温的关系,进行概率移植,借助各代表县县站1971—2011年越冬期气温数据,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苹果不同等级越冬期冻害的发生概率。根据对30多个苹果越冬冻害历史个例的分析结果,分别赋予苹果越冬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冻害0.3、0.5和0.7的灾损系数。依据气候致灾风险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的越冬期冻害风险指数,并基于GIS系统制作了各代表县的降尺度苹果越冬期冻害风险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刘思廷  杨晔  高祺  曹春莉 《气象科技》2023,51(2):302-308
利用典型樱桃园区2018—2020年物候观测数据及相近区域气象观测站气温数据、2006—2020年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数据,确定了低温冻害研究时段,并按照积温(Growing Degree Days, GDD)模型划分了樱桃生育期气象指标,参照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中樱桃不同生育期低温冻害指标,构建了以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持续时间构成的低温冻害指数模型,进而建立了低温冻害指数与减产率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泊松分布、信息扩散方法、正态分布、韦伯分布4种概率分布模型在樱桃低温冻害指数分布中的适用检验,选取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且差值标准差最小的信息扩散方法模型,厘定了石家庄露天樱桃低温冻害天气指数在不同触发条件下的保险纯费率,最高为2.045%,最低为0.173%。研究表明: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信息扩散方法模型的分布形态更加符合真实的概率分布形态,为尚未开展长序列观测的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1—2020年越冬期灾害调查、历史灾情查阅和专家评估,初步建立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症状及对应指标的3级评价标准。基于对美味系猕猴桃陕西及河南4个主栽县28例灾害个例致灾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构建了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的综合指标及分级标准,并用3个主栽县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的低温指标(TD)分别为-12.0℃ < TD≤-8.0℃,-15.0℃ < TD≤-12.0℃,TD≤-15.0℃;综合气候致灾因子包括过程极端最低气温(X1)、-8.0℃以下低温持续日数(X2)、-8.0℃以下负积温的绝对值(X3)、-8.0℃以下过程有害积寒(X4);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的综合指标(Ih)分别为-2.08 < Ih≤0.82,0.82 < Ih≤2.15,Ih>2.15;美味系猕猴桃越冬冻害低温指标及综合指标等级划分在3个县验证应用结果均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美味系猕猴桃越冬期冻害的防御和评价、产业布局优化、引种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秋冬大白菜生产是解决贵州冬春叶菜淡季供应的关键,受冬季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冻害制约着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研究贵州秋冬种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可为大白菜低温冻害的灾害预警、种植区划和反季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试验研究以贵州省普遍种植的大白菜品种"鲁白六号"为试验材料,在莲座期将其置于人工气候室,设置5个不同的恒定低温,根据自然条件下低温天气过程气温日变化规律设定4个动态低温变化,分别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探讨冻害与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大白菜低温冻害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秋冬种反季节大白菜莲座期长时间低温冻害临界温度是-4℃,持续时间为10 h。动态低温轻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2~0℃,持续时间2 d以上;动态低温中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1-2 d;动态低温重度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4~-2℃,持续时间2-3 d;动态低温极重冻害指标是日最低气温-6~-4℃,持续时间2 d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茶叶萌芽至展叶期寒冻害为突破口,利用1987—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17个自动气象站2—4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及安溪各茶树种植区产量数据,确定茶叶寒冻害的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指标,分析日极端最低气温与茶叶减产率的关系,建立了茶叶寒冻害指数模型。计算安溪不同区域茶叶种植区不同等级寒冻害的发生概率,应用纯保费率方法厘定了保险费率,并根据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制定茶叶不同区域种植区寒冻害指数保险触发条件、赔付标准,设计了安溪县茶叶寒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合同。设计的茶叶寒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以客观气象数据作为定损依据,可以为茶农提供一种有效的风险转嫁方式,也为保险公司增加新险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江西省81个气象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资料,按照单站和区域两个方面,分析了1959—2019年江西省一季稻孕穗至灌浆期高温热害过程的强度、持续时间、总日数、次数等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 单站一季稻热害过程平均每年发生2—4次,最多达8次;江西省东北地区和吉泰盆地单站热害年均强度均达重度。2) 区域一季稻热害过程平均每年发生1—3次,最多达4次。在一季稻热害发生年份中,有443%的年份为中等强度等级,377%的年份达强或特强等级。3) 江西省单站一季稻热害的强度、持续时间、总日数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1993年以后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柑桔冻害及其变化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西是中国柑桔主要产区之一,冻害是江西发展柑桔的主要障碍。1991年底,江西发生了近50a来最为严重的冻害,冻死柑桔约3.3万hm^2。从近50a冻害资料来看,江西冻害的变化尚无明县规律可循。冻害往往是突发的、随机的,这给冻害的防御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树立有备无患的思想,在布局上选择有利小气候环境,在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柑桔抗冻能力,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我国南方罕见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8年1月中下旬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成因、主要特征以及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准静止锋是造成这次严重冰冻雨雪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逆温层是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西南暖湿气流及北方强冷空气的不断补充是造成南方连续出现冰冻雨雪天气及造成严重灾害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Micaps二次开发产品的利用有助于深入分析极端天气事件。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天气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贵州凝冻天气主要以雨凇形式出现,该文利用黔南州1968年12月—2018年3月12日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50 a来出现的雨凇和凝冻天气的空间分布、初始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利用NEC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黔南出现特重级凝冻和重级凝冻的500 hPa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凝冻天气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关系,尤其瓮安出现的凝冻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罗甸、荔波50 a来未出现凝冻天气;黔南凝冻平均初日在1月中旬到下旬初,平均终日在1月下旬后期;在区域性凝冻天气环流场分析中,高纬地区的冷高压位置越往南且强度越大,则影响黔南出现区域性凝冻天气可能性越大,尤其在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情况下,凝冻灾害最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00-2006年影响浙江省的20个台风所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 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建立评估模型, 在考虑台风本身自然灾变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致灾的社会、经济因素, 组合成10个灾害影响因子输入模型, 计算出台风综合评价指数, 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台风灾后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折算成规范化指数---灾级指数, 用来表示实际灾情, 并客观地将两指数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重、一般4个等级, 分别得到两指数各自的轻重灾害判据。对比分析表明:该灾害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率, 全部个例的两指数同级率达到了90 %, 错报等级也仅差一级, 能够较好地评价和预测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将其应用到应急管理中, 可为台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江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这次灾害性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为此,从天气气候特点、成灾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大,受灾人数多,损失重,1月22—27日大范围冻雨,以及1月28—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两场大雪,使危害迅速加剧;灾害影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有交通、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积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雨雪、冰雪融化等;冻雨强度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是此次罕见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承灾体设计标准太低、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等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传辉  姚叶青  李刚  李进 《气象科技》2018,46(4):753-759
基于1960—2013年10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江淮地区雨、雪、雨夹雪及冻雨4种相态降水日数气候特征、月际分布、年际变化、长期趋势以及各相态降水日数与纬度、海拔高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全年降雨日数为各相态降水日数之最多,空间分布上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雪日数空间分布与雨日数相反,为北多南少;雨夹雪和冻雨日数主要表现为纬向差异,东部沿海少于西部内陆;在近54a中,各相态降水日数区域平均值均呈减少趋势,其中雨、雪、雨夹雪减少趋势显著;从各站点降水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看,虽然各相态降水日数普遍以减少趋势为主,但冻雨显著减少的站点最少;除降雨主要出现在3—8月,其他相态的降水出现较多的时段为11月至翌年3月;4种相态降水日数中,降雪和冻雨日数与海拔高度关系最为密切,呈显著正相关,其次为雨夹雪。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大风和暴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近20年北京地区发生的大风和暴雨灾害,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北京地区近20年的19个大风和暴雨灾例的灾情评估指标与关联度,进行损失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灾情等级划分和灾情损失排序是合理的,比较符合实际对灾情的评价,能够对不同气象灾害和同一级别的气象灾害灾情差异尺度做比较,是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灾情评估指数公式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祚泳  杨怀金  燕鹏 《高原气象》2004,23(4):553-557
在分析灾情评估指标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指标的灾情评估普适公式;对不同的评估指标及其分级标准,用免疫进化算法对公式中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对不同灾情评估指标及评价标准适用的指数公式。公式用于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多种自然灾害的灾度评价,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该公式具有可比性、普适性和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西现有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并就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应按照中国气象局调整“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3类台站布局,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性、开放性、可行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根据一站多用、一站多能和一体化、集约化的原则,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全省各台站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形成一站多点、一站多能、满足多轨道业务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