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世界主要几种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结合卫星相关技术和接收机相关技术介绍了卫星和接收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人们及时了解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发展动态,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进展及建设CORS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GPS和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进展,对GPS现代化的三个步骤作了简要介绍,对它和GLONASS的技术差异作了简评,对Galileo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导航卫星系统将进入一个多系统近百颗卫星同时并存的新局面,用户将面临多系统导航卫星信号使用方面的组合、选用和最优化问题。讨论了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及其在国内各地区各系统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缺乏在国家级层面对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建议明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的国家级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制定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国家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它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3年9月24日上午9点,第二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大会现场宣布了北斗高精度接收机推荐名单,发布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白皮书,并邀请了超过100位国内享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政府领导、北斗导航专家出席。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12日,最新一期的《导航定位学报》(2014年第2期)作为《北斗系统专辑》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导航定位学报》自去年创刊后又一个主动服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北斗系统专辑》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主线,内容涵盖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及兼容与互操作、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接收机测试评估技术、组合导航与导航  相似文献   

5.
卫星导航欺骗干扰信号检测是卫星导航接收机实施欺骗干扰抑制、防止产生错误定位和测速、定时信息的必要步骤.在介绍了导航战背景下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当前主要卫星导航欺骗干扰信号检测技术的实现难度、效果和场景适应性,指出了现阶段卫星导航接收机端最具研究价值的欺骗干扰信号检测技术.最后对欺骗干扰检测技术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探测大气电离层需要精确处理由接收机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ade bias,DCB)引起的系统误差。准确掌握接收机DCB的多时间尺度精细变化等特性是联合美国GP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和欧盟Galileo等多GNSS技术监测电离层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了基于零基线精密估计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方法,并对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日加权平均值进行了分析。基于4台多模接收机采集于2013年的双频观测值,揭示了站间单差接收机DCB的变化可能受3种因素的影响,即接收机内置软件的版本升级(实验中引起了约3 ns的显著增加)、拆卸个别接收机所导致的观测条件改变(实验中引起了约1.3 ns的显著减少)和估计方法的误差(引起了与导航系统卫星几何结构重复性相一致的周期性变化)等。  相似文献   

7.
接收机位置解算作为卫星导航定位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使用算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定位精度。文中使用诺瓦泰接收机采集到的北斗星历数据和伪距观测量,对北斗接收机位置解算的经典算法,包括北斗卫星位置的解算算法和最小二乘法接收机位置解算算法,进行了计算及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北斗空间控制接口文件所提供的算法计算所得卫星位置三维误差均在10 m以下,使用最小二乘法解算出的接收机位置三维误差均在5 m以下,均满足北斗官方性能规范要求,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性能的倍增,接收机内数字集成电路规模日益庞大,仿真验证能力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庞大、功能复杂的数字接收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瓶颈。仿真验证作为芯片前端设计验证的重要环节正不断进步,传统的卫星导航接收机使用的NC-Sim、ModeSim等软件仿真的速度劣势尽现,难以胜任大数据量仿真验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加载Chip-Scope在线仿真验证虽然速度很快,但是可见波形少,存储数据长度有限,无法设置触发条件,每次修改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综合、布局布线,无法适应现代数字卫星导航接收机集成电路开发的需求。为适应北斗导航接收机数字基带芯片的开发需求,设计了一种采用Palladium硬件仿真加速器的卫星导航接收机通用验证平台,实时接收基带数据,完全模拟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的实际状态。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而言,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综合时间最短、仿真时间最少、所有信号波形可见、数据存储长度大、触发条件可灵活配置的卓越性能。  相似文献   

9.
《东北测绘》2012,(5):225-225
近日,中海达全面推出支持北斗系统的各项产品,包括海星达iRTK,中海达V30和Vent8双频接收机等。 ●测绘装备进入北斗时代 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GPS卫星导航技术于我国航空摄影测量的简要历史和基本状况。从研究航空摄影测量的特点出发,描述航摄飞行导航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卫星信号模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标准信号源,可以产生卫星导航信号,为导航接收机的研制开发、测试提供仿真环境,是导航接收机设计的必备辅助工具。详细介绍了卫星信号模拟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最后,对卫星信号模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和完善加速了国产多模多频接收机的研制,促进了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升级,创造出巨大的商业机遇。介绍了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质量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分析软件对比了国产和进口北斗接收机的数据质量,总结了国产接收机的制造水平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3.
接收机端伪距偏差是指非理想的卫星导航信号在接收机前端带宽和相关器间隔不同时产生的伪距测量系统性偏差.研究表明,北斗二号、GPS和Galileo系统均存在与接收机类型相关的伪距偏差,影响基于混合类型接收机站网的精密数据处理.本文基于iGMAS网和MGEX网观测数据,采用MW组合、伪距残差和伪距无几何距离无电离层组合3种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测量接收机在位移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北斗高精度测量接收机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其在位移监测领域的应用优势。北斗高精度GNSS测量接收机的应用使国家重点行业尤其是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行业逐渐摆脱以 GPS 为首要定位和授时手段的应用需求,满足了市场对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导航高精度监测模块的需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缅甸农业部向全球公开招标采购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GNSS),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以卓越的综合实力一举中标520台套GNSS RTK,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斗导航企业向亚太地区提供北斗产品数量最多的项目,该招标项目也是全球单次招标采购台数居首位的GNSS接收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无线电波的频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俊勇 《测绘科学》2006,31(5):11-12
北斗一号是中国第一代区域性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本文综合国外对该系统的无线电波的频谱特征作一综合介绍。论述了北斗一号导航和定位系统的构成、工作频率和地面待定点的定位精度,论述了该系统的工作程序和北斗卫星的频谱,以及北斗卫星信号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中海达全面推出支持北斗系统的各项产品,包括海星达iRTK、中海达V30、Vent8双频接收机等。测绘装备进入北斗时代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8.
《全球定位系统》2020,(1):F0003-F0003
《全球定位系统》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主办,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全面展示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导航卫星系统在导航、定位、测绘、授时、遥感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促进卫星导航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卫星导航接收机中多波束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干扰是卫星导航接收机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新型多波束抗干扰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兼顾零陷深度与卫星信号增益的矛盾,达到抑制干扰的同时增强卫星信号强度的目的。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波束数目、波束分配方式以及波束指向偏差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自主导航的轨道确定及时间同步观测方程。以北斗仿真全星座为对象,通过采用仿真星间及卫星与地面锚固站间观测值,进行了60 d自主导航解算,分别探讨了锚固站数量及锚固站观测连续性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类卫星自主导航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锚固站数量及观测连续性对RERR及CERR无影响;加入1个锚固站即可显著改进URE结果精度,继续增加锚固站数量虽然可进一步提高URE精度但其改进效果有限;锚固站观测中断时间越长,其对应自主导航精度越低。因此,在BDS自主导航运行模式下应保持较高的锚固站观测频次以保证自主导航精度;另外,锚固站数量及观测连续性对北斗系统3类卫星自主导航精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