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玉北 《云南地质》1995,14(3):198-20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白石财硅灰石矿床地质特征。从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的,硅灰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提出该矿床属层控热接触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2.
蒙山地区位于江西西部,是我国南方较大的硅灰石矿产资源基地,已探明的硅灰石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1/5。区内硅灰石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侵入形成的蒙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300m范围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长100~400m,厚度2~20m;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硅灰石、石英、方解石,硅灰石含量一般为55%~70%,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CaO。区内燧石灰岩提供了硅灰石形成的硅钙质组合、中深成岩浆岩为钙硅化学合成硅灰石提供了反应热液是两个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属层控热变质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长崴子硅灰石矿床于一九八一年转入初勘以来,业已证实为一大型矿床。笔者经几年工作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并在系统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成分及其成因等作了粗浅阐述,仅供读者参考。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华力西褶皱系吉林复向斜的西南缘。区内地层以石炭系为主。岩浆活动频繁,皱褶与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相似文献   

4.
宁芜云台山硫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台山硫铁矿矿床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北段,矿体主要产于中三叠统黄马青组碳酸盐岩、钙质泥岩及粉砂岩中,少部分矿体产于上侏罗统龙王山组火山岩系。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明显受层位的控制。根据硫同位素及地层中硫的含量分析,其成因类型应属以层控为主体,并伴有热液成因的复合矿床。黄马青组提供了主要的硫源,火山活动对成矿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钛-磁铁矿型矿床是我国工业远景比较重要,地质上具有特性的铁矿类型之一,统称为大庙式;即以河北省承德北部某矿床产地最为著名,勘探资料较多,类型特征具代表性。此区即为本文所讨论之实例矿床。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明矾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明矾石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对明矾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居全国前列;但对其的控矿因素、成矿机理、成因类型的研究相对滞后。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境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与环境,将其分成:火山喷发沉积-热液交代型、火山热液交代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长城型金矿分布于冀东地区冷口断裂带的北侧。成矿受冷口断裂带控制,产于中元古长城系、蓟县系白云岩中,沿冷口断裂带北侧成群分布。矿床的主要特征是金呈超微细浸染状,围岩蚀变非常微弱,矿石与围岩不好鉴别。矿床的一些特征与卡琳型金矿相似,是卡琳型金矿大家族中的一员。金矿呈气相迁移、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调兵山硅灰石矿为特大型矿床,矿床分为3个矿段,控制程度较高的为泉眼沟矿段.硅灰石矿体主要产于古生界富拉堡子岩组硅化大理岩层内,矿体受层位、岩性和岩浆岩的控制.矿体走向NEE向,倾向SE,矿化带长约2000m,出露宽度14~65m.矿化带伴生有金、钼、铅锌、银等金属元素.鉴于矿体与围岩有较显著的物性差异,特选择覆盖区段进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获得3条走向NNE向的电阻率异常带.推测视电阻率在2400~900Ω·m之间的异常区域为隐伏大理岩和硅灰石矿体赋存的最有利部位.6个钻孔的验证均见到硅灰石矿化,揭示了区内进一步扩大硅灰石储量的远景.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气石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宗柳 《矿产与地质》2008,22(2):174-178
在研究我国电气石矿产产出地质环境、成矿地质过程和电气石矿物组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电气石矿产成矿类型:花岗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热水沉积型和表生残积砂矿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电气石矿床类型产出的时代、成矿地质特征和电气石矿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孙玉宝 《矿产与地质》2007,21(5):532-537
霍邱铁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处于北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部位,李老庄铁矿-菱镁矿床置于霍邱铁矿田中部。该矿床主要产于上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中,矿体赋存于富镁碳酸盐岩中,矿石类型可以分为菱镁矿磁铁矿石和蛇纹石磁铁矿石,各占25%。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变质岩系的多层、分散的含铁建造矿源层中。依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矿石同位素地质和测年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李老庄铁矿-菱镁矿矿床为-晚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刘文均 《矿床地质》1984,3(3):38-46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层控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金属的主要来源。我国东部地区碳酸盐岩中层控铅锌矿床的赋存层位很多,从元古界到中生界均有发现。但较为重要的矿化层位为数并不太多,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斑岩铜矿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侠 《矿床地质》1983,2(4):43-51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因此引起地质工作者注意。笔者曾于1974年至1977年参预了德兴、多宝山、公婆泉、白山堂、太阳山和铜矿峪等一些重要矿床和矿化点的研究,以后又收集过某些资料。本文对我国斑岩铜矿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提出某些初步认识,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区微细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存登 《矿床地质》1987,6(3):49-56
黔西南区微细金矿沿广西裂谷及下甘河断裂分布,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许满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及下三叠统夜郎组粉一细砂岩、水云母粘土岩、泥质白云岩、泥晶灰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分枝状、囊状产出。金呈胶体金和超(次)显微金存在于水云母等粘土矿物和黄(白)铁矿中。根据矿床的硫、氧同位素组成、矿物包裹体测温和含盐度测定资料以及区内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认为该区微细金矿系壳源中低温地下热(卤)水溶滤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硫化镍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中立  李文渊 《矿床地质》1991,10(3):193-203
中国硫化镍矿床主要分布于古大陆地壳的边缘地带以及古陆壳之间的增生褶皱带,成矿时代以元古代、晚古生代为主,多形成于拉张的地质环境。含矿岩体类型以拉斑之武岩系列的侵入体为主,多为超镁铁岩或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属还原的深成环境,硫多来源于地幔,少数矿床有壳源硫加入。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方式,岩体小、含矿率高,陡产状。可归纳为四种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邱柱国 《矿床地质》1987,6(1):68-78
沉积矿床的形成过程,可明确地划分为同生作用、成岩作用与后生作用等三个矿化阶段。现在所见到的沉积矿床,主要是最后矿化阶段改造的结果。根据沉积矿床所经历矿化阶段的不同和表现强度的不同,作者将沉积矿床划分为四种成因亚类:(1)沉积同生矿床;(2)沉积成岩矿床;(3)沉积成岩-后生矿床;(4)沉积后生矿床。产于沉积岩和沉积矿床中的青灰色微细均粒菱铁矿系成岩作用形成,米黄色或淡黄色的粗至巨粒的成分较纯的菱铁矿系后生作用形成。它们都不是同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万子益 《矿床地质》1986,5(4):23-33
西藏自治区地质工作开展得较晚,研究程度无论从深度或广度衡量,均远远落后于我国其它兄弟省、区。而铁矿地质工作就更晚了,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才逐步开展普查工作,至目前尚未勘探过一个矿区。为了让国内外读者了解“世界屋脊”上的铁矿概貌,作者根据各方面的地质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现简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志刚 《矿床地质》1986,5(1):13-26
本文系笔者在探讨火山岩型铁矿成矿地质背景过程中,对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某些基本特征及与铁矿成矿作用关系的一点认识。笔者在另一文曾较详细论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各岩带、亚带、岩区和岩省火山作用及其产物的差异性,给出了各地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分出了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或响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三类火山岩组合及幔源型或幔壳混染型和壳源型两类不同成因火山岩;并指出玄武岩浆多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流纹岩浆往往发育于挤压构造环境,可把由某组分(上地幔和地壳)局部熔融形成的出熔岩浆之组分看作压力的函数(当然还有温度的影响);笔者还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和地壳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中国东部不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湘南的两类铅锌矿床,主要指的是东坡、香花岭矿田的铅锌、锡铅锌矿床和产于泥盆纪的层控铅锌矿床。前一类矿床的形成,不仅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小岩体密切有关,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层效应,集中产于中上泥盆统棋梓桥组、佘田桥组碳酸盐岩中。如香花岭矿田的铅锌矿床约有80%的矿床(点)都集中产于棋梓桥组上段下部的白云岩和白云岩化灰岩内,同时还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以往的多数研究者认为,东坡、香花岭矿田的铅锌矿床,其成因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19.
鞍本地区鞍山群富铁矿成因类型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守伦 《矿床地质》1986,5(4):14-22
鞍本地区太古界鞍山群变质岩层中产出多层鞍山式铁矿,富铁矿均产在鞍山式铁矿的厚大贫矿层中。有人曾用“母大子肥”来比喻这种产出关系。本文认为厚大贫矿层是产出富矿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厚大贫矿层中均有富矿,即“母大”不一定“子肥”,还必须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才能造成“子肥”。这种后期叠加成矿作用主要是退化变质作用,有的地方混合岩化作用也造成小型富铁矿床。这两种叠加成矿作用的主要区分标准是:前者是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形成的富矿,矿石组分均来自含矿岩系本身,没有外来组分的加入;后者是在“开放系统”条件下形成的富矿,矿石组分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因此,富矿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形成厚大贫矿的有利层位;二是在厚大贫矿层中出现后期叠加地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的若干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信 《矿床地质》1991,10(3):255-264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刚石矿床类型: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金刚石原生矿床类型。本文阐述了我国金伯利岩分布的构造部位、时代、产状、与暗色岩类的关系、围岩及其蚀变特征、岩管的岩相特征、岩石类型及岩石化学特征,并指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