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ISC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研究,但在它的章程中曾特别提到用它之资料来帮忙研究地震活动性,地震灾害之减轻及地震预报。这种研究之后果不仅是有科学意义,并且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内地震危险性之减小,人民之安全皆有重大关系。外界机关,例如保险公司,工程建筑公司等愈来愈乐于使用ISC的地震历史档案,这也是ISC设立团体会员(资格)的一个主要理由,这些团体会员也向ISC提供了额外的基金并希望ISC之工作有所改进。 ISC之地震历史档案常常用来找查某个地区之地震情况;此档案中仅包括有1463年以后的地震之“主估算(计算)结果”。这些主计算结果是当收集到足够地资料之后  相似文献   

2.
以ISCloc为核心方法和技术,ISC统一分析处理全球的观测数据并定期出版地震观测报告。从资料收集、数据关联、定位方法和技术、数据分析与出版4个方面阐述ISC观测报告产出的主要过程。2008年后,ISC每年汇集300 000—500 000次以上地震,其中约20%的地震需要地震学家分析和审核,观测报告发布、出版时间比实际地震发生时间滞后约24个月。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因此地震必须由很多国家共同记录,并相互交换资料,才能研究透彻。现在国际上有个重要的地震资料交换机构,即国际地震中心,简称ISC,它是一个非官方组织,由许多国家的学术团体或事业机构所资助而工作。任务是从全球地震台收集资料,把它重新加以分析和计算,并把结果印成月报和区域地震目录,供全球的地震学者或机构使用。 ISC之历史——19世纪末叶有个英国人名叫John Milne在日本制造了Milne式地震仪并研究地震。那时人们就感到,必须  相似文献   

4.
地震各向异性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之一,同时为岩石圈及其下部地幔在过去和现在相当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形特征提供了关键性的约束.Schutt和Fouch及Wiistefeld等分别于2001和2009年对地震各向异性数据进行了汇编.本文在此基础上,收集了最新的相关观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建库处理,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原始数据中关于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等方面的参数收集,这些地震各向异性的观测数据,基本覆盖了NUVEL-1A模型中除可可斯和斯科舍板块以外的13个板块.这些地震各向异性数据尽管来源不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给我们进行统一数据汇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很显然,作为基础数据,其汇编与统计分析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地震各向异性可以用来反映俯冲带流动场的主导因素,我们对这些汇编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也显示,地震各向异性与全球板块运动及应力场特征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尽管在板块与板块间的边界带,尤其是俯冲带地区,其相关性相对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板块俯冲机制的复杂性及上地幔中固态岩石层与软流层相对非定向流动的复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震地下水化学监测工作自1968年先后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以来,陆续有几百个水点投入观测。十几年来获得不少宝贵的水文地球化学动态资料和某些强震前的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异常变化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我们从全国范围内选用六十四个观测点,将1969年至1982年12月底以前的资料进行汇编,从1983年起将按年陆续汇编。资料内容包括多数点的水中溶解氡、水温、流量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中心(ISC)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资助下于1964年成立。作为国际地震目录(ISS)的延续,该中心紧跟John Milne教授和Harold Jeffreys爵士的开创性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地震数据中心和其他地震机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地震事件,以提高对地震科学知识和地球结构的认识。本文对ISC基本概况、数据来源和数据服务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机构,建立的目的是搜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得到全球尺度上的最精确和最完全的地震位置和震级。这些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相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均在地震发生后两年之内以月刊和半年一次目录的形式出版。这些数据也存储在计算机磁带上,其最后结果是一部详细的世界地震史。由于我们正在书写一部特殊的历史——地球的地震历史,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 ISC 是怎样随时间发展的、它的功能是怎样不断改进的。我还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ISC概况和ISC观测报告的编辑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介国际地震中心(ISC)的发展历史、主要任务、人员组成和出版物。对ISC出版的地震观测报告《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详细阐述其数据汇总和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9.
引言 本文确定了国际地震中心(ISC)的下一步发展战略。它经ISC执行委员会在2008年6月8-9日萨彻姆(Thatcham)会议上考虑并获得支持。ISC理事会在2009年1月11日开普敦(Cape Town)会议期间原则上批准了此战略规划。规划中还对ISC理事会成员在会后一个月内提交的校正/修改意见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山Ms4.6级地震进行了总结。主要依据《大震现场工作研究汇编》中的方法,运用河北台网的资料对本次地震的类型做出了及时的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短期内本区不会有更大地震发生。事实证明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1981年6月11日和7月28日在伊朗的克尔曼省克尔曼市先后发生了两次同样强度的强烈地震,共死亡4,500人,是1981年世界上造成最严重损失的地震。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及地震成因看法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81)震发监字第027号文的部署,国家地震局于1981年3月8日——14日在南京召开了1980年度国际资料交换台站评比会。参加国际交换的17个地震台和6个地磁台,以及即将对外交换的乌鲁木齐等老的地磁台和一部份磁变仪工作优良的基准台参加了交流评比;牡丹江、太原、高台、琼中和呼和浩特地震台派代表参加了观摩。十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的台管负责同志,国家地震局分析中心,地震研究所,汇编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对外交换部门的代表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72个地震的面波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面波均匀震级(MCH),然后计算了ISC、MOS、NEIS、UPP等测报系统面波震级与均匀震级的偏差(DMS),年平均偏差(EE1)及标准误差(EE3),介绍了各种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比较分析其结果,得出年平均偏差都小于0.1震级的单位,这说明均匀震级的测定工作已处在国际水平上。今后,我们准备将此项工作按年代顺序做下去,并陆续将其结果提供给震级研究工作者,为震级的归一化和实用化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分析预报工作的需要,我们从1980年8月开始把我国东部各区域台网测定的一级(M_L)以上的地震汇编成“中国东部地震月报目录”供大家应用。目前对五级以下的地震采录震中所在的区域台网确定的参数。为了使这份目录成为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两方面都有一定连续性和可比性的资料,有必要对各区域台网测定的参数进行对比,并加以改进和提高。本文讨论近震震级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前言“地震数据文件管理组”主要是为了管理地震年报和地震月报的数据。地震数据格式以子记录为单位被建立在五吋软磁盘內。一个月的地震数据就构成一个“地震数据文件”。解调数据文件可以生产地震月报的排版格式,可供影印制版印刷。编制印刷国际地震中心ISC所规定的震中参数格式数据,震相参数格式数据,作为同ISC交换地震资料使用。与此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本刊1981年第12期(总第36期)刊登的各国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概况综述的续篇,在概略提及前述的几个问题后,本文着重述及了地震虚报、地震谣言、生命线地震工程灾害预测、地震立法和地震保险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国际活动和资料交流以及互访考察等问题将另行汇编报道)。  相似文献   

17.
我们路村公社邢堡大队气象哨,从一九七二年八月一日以来开始兼搞地震测报工作.二年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强劲东风推动下,对地震测报工作,经历了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愿干到比较热爱、从而坚持业余搞好地震测报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我们为专业地震台提供了参考数据,为地震工作做出点成绩,不如说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改造和提高.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思想改造和坚持业余搞好地震测报工作的情况谈谈我们的体会.贵在坚持我们邢堡大队气象哨只有两个人,每天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到了观测时间只抽出一、二十分钟进行观测,然后又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气象资料的计算和做  相似文献   

18.
DK1地震仪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研究d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峰  赵永 《地震学报》1997,19(3):235-240
使用1987~1993年DK1地震仪的地震记录,以国际地震中心(ISC)MS震级为标准震级,根据误差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DK1地震仪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又从起算函数物理意义出发,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传播理论,考虑到地震波的频散、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DK1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导出了DK1地震仪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 使用本文导出的起算函数,不附加任何校正值.通过315个地震,对36个速报台的单台DK1面波震级和DK1速报台网的面波震级测定误差检验,结果表明,DK1面波震级MS(DK1)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相应地震面波震级MS(ISC)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误差,平均误差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2月10日至16日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地震台站观测技术与研究成果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61个单位,共89位代表。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特别邀请了 ISC 国际组织的中国理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馨菱先生,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陆远忠阿志分别向大会作了关于地震台站发展历史和介绍安徽省地震台站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经验的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业务牵头  相似文献   

20.
新疆哈密戈壁滩区煤层三维地震勘探实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新疆哈密地区煤田三维地震工作,讨论了戈壁滩区三维地震工作实施的难点及采用的技术措施,并结合戈壁滩区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特点对资料处理流程中的叠前去噪、静校正和三维偏移提频处理给予了重点关注.本次勘探表明在戈壁滩复杂地质条件区,利用“专用钻机成孔、高迭加次数、小炮检距、高频组合接收”采集技术,可获得较好信噪比的原始资料,经过精细处理和综合对比解释,地质成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