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冲江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中石英斑晶和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和子矿物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研究表明含矿流体来自富含挥发分的岩浆的出溶作用,最初从岩浆中出溶的流体为近饱和的超临界流体,其最低捕获温度在362~389℃左右,盐度在17.7%~18.9%NaCleq左右.随着出溶流体温度压力的下降,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分离,并分离出低盐度的气相和高盐度的液相.在石英绢云母化阶段进一步发生高盐度液相包裹体的沸腾作用,形成子矿物溶化温度高于气液相均一温度的高盐度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与粘土化有关的流体为流体演化的晚期产物,属低温、低盐度流体.  相似文献   

2.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驱龙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驱龙铜矿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分为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为190℃~510℃;盐度为0.5~52.5 wt%NaCleq.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表明,各类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与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从蚀变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LRM分析可以看出,驱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富含Cl-、SO2-4、Na 、K 、Ca2 、CO2-3,具有较高盐度和较强的Cu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晶 《地质与勘探》2018,54(1):20-30
水厂铁矿是冀东地区一大型铁矿床,属于典型的BIF型铁矿床,矿体赋存于晚太古代变质岩系中。本文选取不同类型的磁铁石英岩样品,对其中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特征分析及显微测温测试,探讨变质流体的物化性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结果显示,水厂铁矿主要发育五类包裹体,分为Ⅰ型次生包裹体、Ⅱ型富液的两相包裹体、Ⅲ型富气的两相包裹体、Ⅳ型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和Ⅴ型富CO_2的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水厂铁矿变质作用峰期发育Ⅲ型和Ⅴ型包裹体,峰期变质流体均一温度为377~580℃,盐度(0.35wt%~9.73wt%)NaCleqv,显示高温低盐度特征;而变质作用峰期期后发育Ⅰ型、Ⅱ型和Ⅳ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1~537℃之间,盐度范围为(0.88wt%~20.07wt%)NaCleqv,均一温度及盐度范围较宽。水厂铁矿以上流体包裹体特征结合其它地质证据,共同验证了水厂铁矿形成后遭受到变质作用的改造,并且可能存在多期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红外显微镜对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中不透明矿物黑钨矿的流体包裹体以及黑钨矿共生的透明矿物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钨矿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有富液体包裹体、纯液体包裹体和富气体包裹体等,其均一温度范围大致在230℃~320℃,平均温度为281℃;冰点-4.2℃~-12.9℃,盐度6.74%~16.80%溶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大致在202℃~273℃,平均温度为240℃;冰点-0.5℃~-4.1℃,盐度为0.88%~6.59%溶液。黑钨矿形成时捕获的流体属于中温、中等盐度、低密度的流体,石英形成时捕获的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通过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流体演化经历了自然冷却、混合作用等过程,这些过程可能是钨沉淀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山寨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粤东梅州地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西侧,属新华夏系第二个隆起褶皱带南段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交接复合部位。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该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10个石英包裹体片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从而为探讨其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纯气相以及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选取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和少量的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据温度测试结果推测,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经历至少两次流体活动。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广(156℃~380℃),可分为低温区间(181℃~240℃)、高温区间(261℃~338℃);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90℃~347℃)与富液相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温区间的较为一致,但三相流体包裹体盐度(0.4%~4.9%)低于富液相包裹体(1.2%~12.5%)。从本次实验结果推测高山寨钨矿床成矿机制为: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部分金属矿物发生沉淀;低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自然冷却作用及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属矿物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流体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取得了古地温、盐度、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群体包裹体的有机组份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数据.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期次、通道、相态、油气运移的温度、深度、有机组份、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水介质条件以及油气运聚丰度.  相似文献   

7.
赣南茅坪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南茅坪钨矿是近年来探明的一个大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由石英脉型矿体和云英岩化花岗岩型矿体组成.本文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该矿床含矿石英脉石英和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分析,并尝试用红外显微镜对黑钨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和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的两相( H2O-NaCI)型水溶液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尚有极少量的含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范围较宽且均一温度分为较为明显的两个区间,石英中含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的高温区间较为一致,盐度则明显低于后者,但均一方式不同.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盐度最高,黄玉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盐度较高且分布范围较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特征表明了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和流体演化的复杂性.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早期沸腾作用和晚期混合作用可能是茅坪钨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在东营凹陷平南地区滨古斜15井火山岩岩心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的石英矿物之中,经显微观察和-185℃低温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确定子晶为石盐矿物.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359~496℃,流体的盐度为43.26%~54.51%.研究样品中5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共生,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并促进岩浆脱气.由于富CO2流体以岩浆脱气的方式逃离岩浆,而高盐度流体作为脱气之后的残余流体保存在包裹体中,所以包裹体中以高盐度流体(NaCl-H2O体系)为主,而另一端元组分(富CO2流体)较少.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的发现证实平南地区岩浆中存在高盐度流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岩浆脱气过程与高盐度流体不混溶作用有关.这个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岩浆脱气机制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张艳  韩润生  王磊  吴建标  成功 《地质论评》2022,68(6):2305-2318
流体包裹体是近年来研究地质流体,尤其是成矿流体的关键途径,各种与之相关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及理论成果日新月异。流体包裹体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还可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组成,为识别矿床类型、构建成矿模式提供直接证据。笔者等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与盐度、成分分析、pH测试与计算、P—V—T—x状态方程、热液金刚石压腔及其在矿床学上的应用7个方面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性;其次对各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分析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张艳  韩润生  王磊  吴建标  成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3-2022072003
流体包裹体是近年来研究地质流体,尤其是成矿流体的关键途径,各种与之相关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及理论成果日新月异。流体包裹体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还可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与组成,为识别矿床类型、构建成矿模式提供直接证据。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与盐度、成分分析、pH测试与计算、P—V—T—x状态方程、热液金刚石压腔及其在矿床学上的应用等7个方面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性;其次对各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分析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球气测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测试的角度,就影响地球气测量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集气材料的纯度和分析测试中使用试剂的纯度,以及在野外采气作业与室内分析时可能引起的污染是影响这一技术推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 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 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 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 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 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 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 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 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海泡石相变的粉晶 X 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功宝  张建洪 《现代地质》1998,12(2):204-209
摘 要  利用粉晶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特征。研究发 现‚海泡石在受热后将向滑石转变‚并可分为4个阶段:室温~200℃‚为海泡石相;300~ 700℃‚为向滑石转化的过渡相;800~900℃‚为混合相;900~1000℃‚为顽火辉石相。  相似文献   

14.
南沙西部海区构造沉降与古热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的构造沉降和热流演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南沙西部海区万安、曾母盆地岩石圈结构现今特征认为,该区可应用多幕拉伸的纯剪切裂谷盆地模型恢复盆地热流历史。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动态模拟,表明该区盆地演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快速沉降期;其古热流总体上由低到高变化,但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表现不同,有升高也有降低,同时也反映了构造运动对热流变化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盆地的沉积物充填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陕西镇安金龙山矿区构造演化及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着重阐析了金龙山矿区变形发展4个阶段的几何学特征及变形机制,指出变形期对应于3个成矿期次。在对先存层状岩石的褶皱剪切带特征及序列进行了分析后,对由韧性剪切变形到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产生的金矿床进行了构造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6.
GIS的社会化及公众GI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继专业化和行业化阶段之后 ,正处于社会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 ,GIS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文章在分析了GIS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GIS”的概念 ,即 :直接面向公众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公众进行行为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GIS相比 ,公众GIS更具有信息服务业的特点。公众GIS的建设应该突出信息的全面性、现势性和准确性、系统的友好性以及数据的易维护性等原则。公众GIS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系统的友好性设计等技术。公众GIS在建设全国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网、全国交通旅游信息网以及汽车导航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公众GIS的实例———“今日武汉”公众查询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天津海积软土结合水固结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当前近代海积软土工程沉降分析仍以传统的太沙基单向渗透固结理论为基础。而海积软土有其特殊工程地质性质 ,如 :高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渗透性 ,计算结果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本文从微观角度入手 ,根据压汞和SEM资料分析影响软土固结的本质因素 ;最后借助单向压缩实验 ,对比理论固结曲线与试验压缩曲线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阐述了海积软土固结机制 ,提出结合水固结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开合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包括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拉脊山早古生代火山岩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开合阶段,并以慢速开裂和快速闭合为特征,最大开裂规模为200km,认为拉脊山早古生代只发育为小洋盆。  相似文献   

19.
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性质及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周洪瑞  王自强 《现代地质》1999,13(3):261-267
华北大陆南部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演化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沉积类型、沉积组合、火山活动和花岗岩性质分析入手, 探讨了华北大陆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性质和演化历程。将其演化历史分为4 个阶段: (1) 裂陷火山活动阶段( 长城纪) ; (2) 拗陷、充填阶段( 蓟县纪) ; (3) 差异升降、充填封闭阶段( 青白口纪) 和(4) 活动大陆边缘发展和大陆增生阶段(震旦纪—早古生代) 。  相似文献   

20.
油气化探技术在黄土覆盖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区油气化探资料为基础,总结了油气化探方法、指标组合特点,讨论了近地表干扰因素对指标浓度的影响、校正措施及异常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油气化探技术在不同勘查阶段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