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括莫达拉谟大学英国天文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在2005年3月25日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用高能体视望远镜系统(H.E.S.S)在甚高能(VHE)γ射线巡天时,发现银河系中心部分的新天体。新天体包括两个“暗加速器”——发射高能粒子,但似乎没有光学或 X 射线对应体的神秘天体。这次巡天使银河系中已知的8个新 VHEγ射线源一览无遗。这些结果将天文学推向一个以前未知的领域,扩展了我们在一个异常波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一般把由大量恒星、星团、气体、尘埃等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人们最早认识的星系,探测银河系的结构是一项古老而始终非常重要的天文课题。1609年伽利略刚刚把他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夜空,就发现那条看起来乳白色的光带——银河竟是由密密麻麻的恒星构成的。20世纪发现的射电源(radiosource)是“宇宙射电源”的简称,即能发射强无线电波的天体。发射无线电波的恒星称射电星;有强射电辐射的星系称为射电星系。  相似文献   

3.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用图森的多镜面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一颗以240万千米时速离开银河系的恒星,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可能是它与银河系中心黑洞近距离相撞导致的。就像一张弓射出的石头,由干力量太大了,这颗迅速离去的恒星最后将完全离开我们的星系,独自在黑暗的星系际空间旅行。  相似文献   

4.
在距离我们超过25.000光年之外有一个近距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它是我们银河系被尘埃所遮蔽的中心,那里挤满了横冲直撞的恒星。天文学家怀疑在银河系的最中央潜伏着一个质量超过太阳400万倍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5.
2003年至今,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16颗正在逃离银河系的恒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是其背后的“元凶”。有一些恒星正在银河系中加速,它们的方向是更为广袤的星系际空间。由于它们运动的速度实在太快,银河系的引力也无法“挽留”住它们。也就是在2003年,天文学家才第一次发现了这些超高速的天体。然而几十年前理论学家就预言了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银河系虽是我们的家,但它仍有许多大问题有回答。陋着天文学家对可观测宇宙边缘处星系的不断深入研究,你可能队内银河系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没有秘密了。其实不然。问题就在于地球所环绕的太阳是一颗处于银河系外围旋臀边缘上的普通恒星,于是我们也就无法获得可以鸟瞰银河系的视野。这就有点像在浓雾天同时公交卡里又公午剩下2元钱的情况下要摸清整个上海一样。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14,(2):18-23
夏季农村的夜晚,天空中南北走向的茫茫天河,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长者说,天河里有水,把牛郎和织女分隔在东西两岸。长大后,上了小学、中学,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许多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和彗星组成,天上的那条河是银河系,太阳系就在银河系内。后来加入了天文学的队伍,了解了更多字窗的奥秘。对子人类的活动空间来说,尽管银河系已是非常巨太,但它只是字窗的微小部分,在我们可观测的字宙中,有吒000亿个银河系这样大小的星系。认识星系的结构和演化是了解整个宇宙的基础。银河系真实的兰维结构是怎样的?它是搬何形成的,叉将如何演化下去?等等,关于银河系仍然有许多待解之谜。北京大学关文学系及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刘晓为正带领国内一批天文学家探索有关银河系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星流的搜寻     
在冷暗物质的宇宙学模型框架里,银河系(尤其是银晕)至少部分起源于对周围卫星星系的吸积。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大规模巡天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天文学家获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的关于银河系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天文学家发现了很多星流的候选体,为银河系的等级并合理论提供了观测上的证据。随着对星流研究的扩大和深入,人们对银河系及其结构和起源的了解也越来越详细。介绍了搜寻星流的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方法获得的星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30年代接收到银河中心方向的无线电波以来,迅速发展起来一门崭新的学科——射电天文学。迄今射电天文学已经成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重要天文发现。射电天文学开创了研究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新途径,它正在现代天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行星状星云是银河系中一种数量较多、外形美丽的气体星云。18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了这类天体,并把它们命名为行星状星云。后来,随着大望远镜的相继问世,人们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许多行星状星云,并且通过观测和研...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初,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天文研究与技术》刊登了叶泉志先生撰写的《业余天文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这篇文章认为我国业余天文学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问题上成绩尤其显著,我读之,深有同感。此文先给出天文爱好者、业余天文学家和民间天文学家的区别。同时又指出在双语文献中业余天文学家与公众天文学家的细微差异:"业余天文学家对应的英文不是amateur astronomer(语义更接近天文爱好者),而应该是citizen astronomer(直译公众天文学家)",这其实是给出业余天文学涵盖范畴,非常专业。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达数个世纪的探索之后,现在天文学家们终于对银河系的旋臂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有更多的未知留待发现。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天文学发展了几十年,在近、远紫外波段,虽然各式各样的卫星有很多,但过去的科学实践更强调获得天体的紫外光谱,尤其是银河系中恒星的光谱。而拍摄天体紫外图像的卫星,  相似文献   

14.
NGC4631是一个非常像银河系的近距旋涡星系。最近发现在它周围有一个巨大的热气体晕。这一发现使我们对银河系乃至一般的星系的结构和演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该发现是由马萨诸塞大学的旺领导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用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和哈勃空间望远  相似文献   

15.
在天文学飞速发展的20世纪里,天文学家在每一个可能的电磁波段都进行了多次巡天。这些巡天引领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伟大发现,并为许多研究课题,例如描绘银河系结构乃至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搜寻极端天体等等方面,提供了海量的基础性数据。本文是对各种巡天的综合“巡视”,对近年来比较著名的大天区巡天——2MASS、SDSS、2dfGRS、UKIDSS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列举了它们作出的部分重要科学发现,并对未来的巡天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巡天。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两位天文学家说,约有25000个黑洞就像围绕着中心营营飞叫的苍蝇隐藏在我们银河系的核心。 虽然,在银河系中已探知有10个恒星级黑洞候选者(见本刊1998年第4期第10页),但一些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充斥着由爆发恒星形成的黑洞,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米拉尔达(Jordi Miralda Escude)和古尔德(Andrew Gould)认为,这些黑洞会在银河系中心形成黑洞集团:因为这些黑洞倾向于将它们的部分轨道能量传递给在运动中不时遇到的较小的天体,丢失能量的黑洞便将向银心落去。但这种迁徙是极其缓慢的,两位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在银河系已存在的100亿年的生  相似文献   

17.
星云之谜     
在晴朗的夜空中,人们除了可以看到白茫茫的银河,还会常常看到一些模糊暗淡、宛如白色云雾的“云雾状天体”,1694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把它命名为“星云”。1755年康德指出:“星云”和银河系一样,可能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在浩瀚的太空中,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天体系统。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洪堡把这种天体系统形象地比喻为宇宙中的小岛,他将德文welt(宇宙)和insel(岛)连用,起名为weltinsel,即宇宙岛。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近距星暴星系M82的天文学家发现,新近其中正在形成球状星团。 领导这一课题研究的NateMcCrady说,这一发现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我们的银河系里球状星团是最老的天体,并且我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深空中的神秘天体最近,天文学家发现哈勃空间望远镜1995年12月用10天拍摄的哈勃深空区(HDF)里的星系远不止开始时确定的3000个左右。在这些位于宇宙边缘的遥远星系当中看起来大约有90个很暗的银河系中的前景星。但天文学家决定更近地观察它们...  相似文献   

20.
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这些宇宙间的天体——恒星,不仅仅赋予我们奇妙的美丽星空,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口,去揭开宇宙从诞生一直演化到今天的奥秘。 20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人们认识到在银河系中数以亿万计的恒星,并不都是和太阳一样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其中有一类恒星,它们的大气中重元素(如铁元素等)的丰度远比太阳低得多,从而能够为探究现代天体物理中许多未解之谜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证据和解释。这类特殊的恒星群体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记录宇宙年龄的“活化石”——贫金属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