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岩体时代景可靠的方法是地层法。但是,陕西秦巴地区的花岗岩类岩体由于被侵入的地层时代不明,或者缺乏上覆地层,或者侵入地层与上覆地层时代相距太长等原因,用地层法难于准确地确定岩体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偏重用同位素年代法来确定某些代表性岩体的时代,再借助地质构造分析和岩性对比,拟定全省花岗岩类岩体的生成时代。目前,陕西省花岗岩类有 K—Ar 同位素年龄样417个,U—Pb 同位素年龄样92个,Rb—  相似文献   

2.
刘家坪杂岩体出露于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该区扬子期岩浆活动,早期为刘家坪组海底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系,晚期先后侵入有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脉。岩浆岩具有幔源岩浆及造山带地区火山岩的特征。据震旦系覆于刘家坪杂岩体之上,其底部砂砾岩的砾石中有杂岩体成分,以及杂岩体侵入于同位素年龄值为6.43亿年的刘家坪组之中,认为刘家坪杂岩体时代为前震旦纪。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4.
白干湖花岗岩位于新疆哈密市白干湖南部,主体由肉红色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构成。侵入岩南部与早石炭世雅满苏组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白干湖西铅锌矿。为了解侵入体形成时代及确定铅锌矿成矿时代,在该岩体碱长花岗岩中采集同位素年龄样,采用SHRIMP法锆石U-Pb测年,获得岩体结晶年龄(240.4±5.6)Ma,推断白干湖西铅锌矿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即早三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新疆哈密白干湖花岗岩同位素测年为研究该区岩浆演化提供了年代学数据,也为本区铅锌矿成矿时代提供了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5.
云南腾冲新岐钨锡多金属矿产于钠长变花岗岩体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次为云英岩型。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8个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定,首次获得了新岐地区精确的成矿年龄为68.6±3.9Ma。该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晚期古永岩体和早期新岐岩体成岩年龄为72~65Ma。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该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与成岩同期,成矿时代同时或稍晚于成岩时代。  相似文献   

6.
安徽青阳花岗闪长岩体的K-Ar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沿江两岸和皖南山区广泛分布着燕山期侵入的各种花岗质岩石,它们和该区的铁铜矿床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关于该区是否有印支期的岩浆活动,看法不尽相同。位于江南青阳县一带的花岗闪长岩(青阳岩体或九华山岩体)其形成时代有印支期和燕山期两种看法,已有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从126—220百万年之间(表1),很分散。一些学者从区域地质和构造出发,强调印支期的存在和重要性(南京大学地质系,1981)。为此,作者测定了青阳岩体中黑云母的K-Ar同位素稀释法年龄、~(40)Ar-~(39)Ar全熔融年龄和阶段加热年龄,以确定是否  相似文献   

7.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Sm-Nd年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富含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对其已进行过详细研究。但是岩体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Sm-Nd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攀枝花、白马、红格岩体的年龄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年龄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年龄283~197 Ma。红格岩体283±38(2σ)Ma,白马岩体197±60(2σ)Ma,攀枝花岩体上部岩相旋回210±43(2σ)Ma,下部岩相旋回282 Ma左右。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在对福建省已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统一计算、制图和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地质事件年龄表;阐明了福建可能存在元古界甚至更老的基底;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具确明显的同源同时性和演化规律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侵入岩体的侵入时代、地层的变质时代、成矿期和福建存在多旋回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多旋回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以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确认了各时代侵入岩的主要岩性,指出了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西准噶尔花岗岩中锆石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准噶尔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经历多旋回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发育各类侵入体,尤以花岗岩类侵入体广泛分布。区内以往确定侵入体的成岩时期为华力西期,主要依据岩体与地层的接触性质及区域地质的分析推断。在花岗岩中采集的个别长石和黑云母进行钾—氩法测定同位素地质年龄普遍偏低,与地质推断成岩时期出现明显矛盾,因此一般都不采用。近年来,我们从一些花岗岩体中分离出的新鲜锆石矿物,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敦一进行轴—铅法测定,首次获得一组错石同位素年龄,其具体岩体的数据如表1。从表可  相似文献   

10.
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岩-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出露在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上的新华屯岩体属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其同位素年龄为160~165Ma,表明该晶洞花岗岩体不属于印支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属于长英质“I”分异型,并在岩体就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控制岩体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仍是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年轻的钕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显生宙的地壳增生。  相似文献   

11.
邹平火山岩盆地是山东省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区之一,区内含有1套多旋回多期次的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均与晚期侵入杂岩体及次火山岩有关。为了查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时代,采用SHRIMP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区内与铜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王家庄铜矿床的赋矿围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28.8±0.8)Ma,盆地中部裂隙充填交代型铜金矿床的赋矿围岩环状二长岩岩墙的侵位年龄为(122.9±0.5)Ma;对王家庄铜矿中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126.7±4)Ma及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128.2±0.8)Ma,代表了辉钼矿在流体中沉淀的时间。所获年龄数据准确地厘定了区内晚期岩浆活动及其矿化时限,表明王家庄杂岩体的侵位时间早于环状二长岩岩墙,其多金属矿化时间与成岩时间接近,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而裂隙充填交代型铜矿的形成时间晚于环状二长岩岩墙,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的野马泉地区,是青海省内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区以往的工作程度较低,与花岗岩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多是近几年地质大调查中新发现的。本文报道了野马泉地区与铁、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景忍中细粒正长花岗宕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 SHRIMP U-Pb 定年数据,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景忍正长花岗岩具有造山晚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年龄为204.1±2.6Ma,属印支末期。因此东昆仑西段与东段一样,主要的构造岩浆旋回也应是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根据景忍花岗岩锆石 SHRIMP 定年结果,我们推测在祁曼塔格地区与景忍花岗岩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的主要成矿期也应为印支期这一结论与该区迄今己发表的关于成矿岩体与蚀变岩的高精度同位素年龄数据均为印支期相吻合因此今后该区的区域找矿方向,应该重点放在寻找与印支期花岗岩岩株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与其它岩体和脉岩的穿切关系,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探讨了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通过实际资料分析,认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构造岩浆活动期的末期,即在中生代晚白垩世到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之初,成矿年龄为77—108Ma。  相似文献   

14.
皖南地区几个晋宁期岩体围岩中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宝  徐树桐 《安徽地质》2003,13(3):165-168
皖南地区的几个晋宁期岩体分布在上溪群变质岩中,它们分别是休宁岩体(953Ma)、许村岩体(877Ma)和歙县岩体(928Ma)(见图1)。以往由于在变质岩中缺乏古生物化石资料,只是根据这几个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为中元古代地层,并称之为古陆。作者的工作不仅在休宁岩体的围岩中发现了二叠纪的化石组合,而且在许村岩体和歙县岩体围岩中发现了一批早古生代化石组合。这些化石资料的定时均与根据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的围岩时代相矛盾。因此,作者认为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具有以下意义:1说明在本区根据岩体同位素年龄确定围岩时代的证据不能成立;2为确定上溪群(部分)变质岩的时代提供了直接的证据;3将本区地质构造格局和这几个岩体侵位机制再认识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在金属矿床的普查找矿工作中,同位素地质年龄(以下简称年龄)测定方法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积累了5000多个年龄数据,这对阐明地质运动史、岩浆活动旋回、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等提供了地质年代学方面的宝贵资料.同时也获得一些与传统地质概念或野外观察结果不相符合的实验资料,例如野外观察为较老的地质体,测得的年龄却很年青;同  相似文献   

16.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龙源坝岩体是南岭花岗岩体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东段,研究程度十分薄弱,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龙源坝岩体是一个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其中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尤其是印支早期。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1.0±5.9Ma和241.0±1.3Ma(两个样品),印支晚期花岗岩为210.9±3.8Ma,燕山期正长岩为149.4±1.2Ma。龙源坝岩体在时代和成因上不同于其东侧的陂头岩体,但相同于北侧的诸广山岩体有亲缘关系,因此在探讨该区的铀成矿前景时,应把诸广山与龙源坝两岩体整合起来考虑,并加强对龙源坝岩体的铀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申扎县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两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体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较大的花岗岩基,但实际地质调查表明,这两个岩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岩性的小岩体,K—Ar同位素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90.55Ma-114.67Ma)和喜山早期(58.75Ma)。对其中部分岩体开展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Rb—Sr和Sm—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表明,两地出露的花岗岩体虽然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具有相同的以壳幔混合带为主的源区。另一方面.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体具有含量、配分、趋势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其具体的成因和分异演化过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煎茶岭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采用Sm—Nd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超基性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27×10~6a左右.岩体属于晚元古代产物;侵位其中的有花岗斑岩,其Rb—Sr法全岩等时线年龄为400×10~6a左右,属加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后期辉长岩等岩脉K—Ar法年龄为206×10~6a左右;结合铅同位素资料,还讨论了煎茶岭地区岩浆演化史、岩石变质文以及镍矿床的主要成矿时代.为研究煎茶岭地区变质超基性岩体地质提供了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Fe-Au-Mo多金属成矿区带。鄂东南地区铜铁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岩体年龄及岩体热年代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湖北大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有关的铁山岩体中的黑云母与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成岩时代的研究,获得了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3.0±1.0)Ma、(137.0±2.0)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137.3±1.6)Ma,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铁山岩体的成岩时代,结果与鄂东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岩体年龄一致。与铜陵地区主要成矿岩体年龄对比,利用岩体冷速率与成矿关系以及小岩体成大矿的原理,铁山岩体冷速率偏高,成矿规模一般与冷速率呈反相关,但可能由于其有着特殊的生长结构,浅部小侵入体可以得到一定深度岩浆房的成矿流体和热能补充,以致会出现"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同时,在结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基础上,可以推断出鄂东南地区早白垩世矽卡岩铁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之全吉地块花岗质岩体大量发育,具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全吉地块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发现该区花岗岩有4次侵入,侵入时代分别为早奥陶世(471~476Ma)、中奥陶世(459±5Ma)、早志留世(423±4Ma)和中泥盆世(366±2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4期花岗岩均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轻度亏损、Eu轻微负异常—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2O、Rb、Ba、Th等相对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Zr及Yb明显亏损,除第4期岩体即具I型,又具S花岗岩特征外,其它各期次均属I型花岗岩,总体显示岩体具壳源特征,为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花岗岩,研究推测,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第1、2组年龄为全吉地块与柴达木陆块碰撞的时代,第3组年龄反映了深俯冲地下的板块由于拆沉而折返的时代,第4组年龄为碰撞隆起后造山带伸展、滑塌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