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湟笔记     
正在河流声中成长湟水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的海晏县,流程三百里。河流两岸星罗棋布着无数村庄,西宁其实就是其中最幸运的村庄,它在湟水旁小心翼翼成长为一座有百万人口的都会。无论你要出发寻找世界,还是在旅行归来的途中,只要走过西宁火车站前的水泥桥,你就与这条河流相遇。同那些声名显赫的大江大河相比,  相似文献   

2.
你有记笔记的习惯吗?如有。你将因此不断进步,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洱海的营养状态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洱海多年(1990-1998)的几个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普适卡森指标TSIG值,建立了TSIG指数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洱海1999-2004年的营养状态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此预测结果可为今后的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洱海水体变化对局部重力场影响的解析式和量级,并且将理论结果与实测的水文、流动重力及定点重力分析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的程度因距洱海的距离而异。在台站重力测量中,由水体变化产生的干扰淹没在零漂之中(约占每日零漂量的2%),潮汐主频段上没有明显的干扰信号;而对流动重力测量,在水体变化大的情况下,部分测点所产生的变化可以达到10×10~(-8)m/s~2。  相似文献   

5.
6.
正《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出版发行,在温家宝同志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中广泛传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读书交流会。他的地质生涯、朴实的文字,格外地亲切感人和启人深思,学生们更期盼这位学长能再回母校,为大家讲述他的人生感悟。作为温家宝同志大学期间的同学,我读此书时感想更多。  相似文献   

7.
洱海水位变化对下关基准点绝对重力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下关基准点上进行的绝对重力重复测量数据及洱海的水文资料。结果显示:2001年12月观测值偏大的主要原因是洱海季节性水位变化,其影响可达10.3×10-8ms-2。  相似文献   

8.
正5月5日,地质出版社组织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仪式在厅三楼会议室举行。厅领导班子成员、各事业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地调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厅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参加。《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地质队员,我有幸学习了《温家宝地址笔记》,并联想到自己地质工作的经历,感受到了国家地质工作发展历程。战略转移我属60后,自1982年走进地质系统,在地质系统工作已30多年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发矿业"成为地质工作的代名词,找铁找铜铸就工业的骨骼,找油找气延续工业的血脉,矿业为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上滩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民多以土地为生,靠天吃饭。近年来,村里确立了"一工(务工)、二养、三种"的扶贫基本思路,有计划组织实施劳务输出,立足当地优势扩大养殖规模,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同时,金融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医疗扶贫等多措并举,形成了稳定的脱贫致富局面。因户施策——干部与贫困户结"亲戚"5月3日,连续几天的雨雪天气终于有所好转。傍晚时分,村民昝满贵姐正在院子里拾掇晾干的中药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3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新生代多功能厅笼罩着一种感动而激昂的情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地质出版社、中华读书报社举办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10余所大中小学的师生代表畅谈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汲取奋发前行的力量。"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也值得大学生们认真品味,从中汲取丰富而宝贵的精  相似文献   

12.
13.
正5月4日,在第97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和继承"爱国、科学"的五四精神,追寻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地质梦想,探索他们的地质精神,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以"传承五四精神品读地质人生"为主题开展了《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交流座谈会。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该书编辑、出版相关情况的介绍,并畅谈了读书感受与心得。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锤炼,又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炼。我经常背着装满石头样品的地质包,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累了就靠着山崖歇  相似文献   

14.
赵凡 《国土资源》2016,(4):10-13
正"我喜爱野外生活。朱龙关河还覆盖着冰雪,两旁的山巍巍峨峨,山上白雪皑皑。四周是那样静寂,除了哗哗的水响,万籁无声。"——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1974年4月19日日记写这篇日记时,作者32岁,在地质队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这段文字的场景主线是内心与自然的对白,很难将它与日后国家总理挂上钩,但它是的。《温家宝地质笔记》的通篇,都充满了这种文气。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2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座谈会。来自一线的地质工作者代表,温家宝同志大学同学代表、老同事代表等人,畅谈研读体会,回顾与温家宝同志同窗、共事时的点点滴滴,回顾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地质工作者经历的时代故事,学习温家宝同志的地质情怀、科学精神、做事风格。为地质事业前仆后继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唐菊兴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练就了  相似文献   

16.
正伴着和煦的春风,江西地矿局赣南地调大队30余名老中青地质队员日前齐聚一堂,畅谈《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体会和感想。一份系统珍贵的历史资料——野外记录簿。"这简直就是一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教材!"面对字迹清秀工整、图幅描绘清晰的地质笔记和手绘图,与会代表发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