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青海察尔汗盐湖不同K~+含量模拟卤水的理论蒸发过程,以25℃Na~+,K~+,Mg2+//Cl~--H_2O相图为依据,通过物料衡算,计算出各个析盐阶段和蒸发过程的析盐量、蒸发水量、成卤率。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单位含钾矿物和蒸发水量的关系式,为优化盐田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便于精控盐田。  相似文献   

2.
3.
阿塔卡玛盐湖卤水天然蒸发结晶盐中锂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Verga.  L  宋彭生 《盐湖研究》1989,(3):137-144
  相似文献   

4.
尕斯库勒盐湖卤水模拟自然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尕斯库勒湖是柴达木盆地众盐湖中较为典型的硫酸镁亚型盐湖。利用相图规律对该盐湖卤水自然蒸发的结晶路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内模拟自然蒸发试验进行了验证,最终获得了在自然条件下蒸发卤水分步结晶不同盐类的工艺路线,可为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柴旦盐湖夏季组成卤水的天然蒸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进行大柴旦盐湖夏季组成卤水的天然蒸发实验中确定,该卤水的蒸发结晶路线不是按照Na^+、K^+、Mg^2+/Cl^-、SO4^2---H2O体系25℃平衡溶解度相图,而是按照该体系的介稳相图预示的亚稳过程进行。从天然蒸发过程中盐卤的浓缩倍数与浓缩卤水中硼富集倍数的一致性认为,盐卤在天然蒸发浓缩盐析过程中硼酸盐一般地并不以固体盐形式析出,而是赋存于浓缩卤水中。  相似文献   

6.
进行天然蒸发实验用卤水是冬季气温最低的一月份取自大柴旦湖表卤水区,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根含量明显地较夏季卤水低。在天然蒸发过程中顺次结晶析出NaCl、KCl,KCl.MgCl2.6H2O,MgCl2.6H2O和MgSO4.6H2O。这显然与夏季组成卤水的蒸发结晶顺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8.
盐湖卤水的蒸发结晶过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上,总结了三十多年我国数十个盐湖等温蒸发和天然蒸发研究结果和研究经验,概括了三种类型盐湖卤水蒸发结晶的规律性,推荐了卤水蒸发结晶的相化学基础数据.对氯化物型卤水,由于介稳程度小,可采用Zdanovskii推荐的四元体系Na+、K+、Mg(2+)∥Cl-—H2O平衡相图进行太阳池工艺计算;对于硫酸盐型卤水,宜用金作美五元体系Na+、K+、Mg(2+)∥Cl-、SO,-H2O介稳相图,而不是Van’tHoff平衡相图;对于后期,锂盐高度浓缩,宜用我们的四元体系Li+、Mg(2+)∥Cl-、SO-H2O介稳相因;对于碳酸盐型盐湖卤水,可用我们的五元体系Na+、K+∥Cl-、CO、SO-H2O介稳相图作为相化学基础,而不是Teeple平衡相图.从相平衡热力学角度上,实现了对卤水蒸发结晶过程的理论描述、计算和预测.其中对一里坪、达布逊、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等盐湖卤水的研究结果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盐田卤水蒸发过程的研究进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军 《盐湖研究》2000,8(1):63-71
通过国内外盐湖基本情况和工业化开发现状综述 ,介绍了盐湖卤水在天然蒸发过程中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从盐湖化学工程角度提出了盐湖卤水蒸发过程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制约我国多种体系盐湖进一步高效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发展 ,从化学工程理论和实际生产过程有机结合进行研究 ,将对盐湖开发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卡盐湖湖表卤水摸拟动态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叙述了茶卡盐湖卤水,在模拟湖区温度、风力条件下.蒸发、浓缩、析盐的相化学规律。给出了盐湖卤水的蒸发结晶路线、析出盐类矿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官厅蒸发站20米2蒸发池的观测资料与气象要素特征值之间关系,建立道尔顿类型的水面蒸发计算模式,计算了京津唐地区60个气象站的年、月蒸发值,并绘制年、季(典型月分)的蒸发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渭干河灌区陆面蒸发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渭干河灌区实测资料,采用水量平衡法、水热平衡法、Turk经验公式和折算系数法对监测区的陆面蒸发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各估算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在内陆干旱绿洲灌区内,陆面蒸发量高出降水量几十倍,陆面蒸发是其水资源的主要消耗;水量平衡法、水热平衡法和折算系数法适用于干旱区陆面蒸发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3.
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研究区44个气象站1960-2000年的逐月20cm蒸发皿蒸发量、气温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红河流域气温和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河流域年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1960-2000年间年均气温上升了约0.52℃;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气温变化不大,80年代和90年代急剧上升;季节上以夏季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为0.14℃/10a。(2)红河流域年均蒸发量呈下降的趋势,40年间下降了约45.52mm;其中60年代和70年代相差不大,80年代急剧下降,到90年代有所上升;季节上以春季和夏季下降趋势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3mm/10a和-7.63mm/10a。(3)年均气温和蒸发量变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全流域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在-0.21℃/10a-0.35℃/10a,主要的增温区域分布在李仙江和藤条江地区。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在-48mm/10a~11mm/10a,蒸发量明显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李仙江下游的江城、元江流域的楚雄、元阳、河口和盘龙河流域的文山地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文武人才的地理分布与南北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才的空间分布规律体现着人才与经济、历史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选取17000多名教授和1600多名将军作文武人才的地理分析。教授工作地集中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四川、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广东、吉林、天津,籍贯集中的地区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广东、湖南、山东、河北、天津,主要流入地区为北京、上海、陕西、吉林、黑龙江、天津,主要流出地区为浙江、江苏、河北、河南、福建、广东、山东。将军籍贯分布集中程度比教授更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如以县计,则集中在江西的兴国、永新、吉安,湖北的红安、大梧,安徽的金寨、六安,河南的新县,前面三县属中央苏区,后面五县属鄂豫皖苏区。工作在南方和北方教授数基本平衡,但籍贯在南方的约为北方的两倍,籍贯在南方的将军数为北方的两倍多。这种格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人才流向。近十年,人才流向和人才格局发生变化,不仅国内毕业生,而且国外留学人员也被吸引到南方沿海开放地区,为此,需要新的办法和政策。  相似文献   

15.
绿洲-荒漠交界处蒸发与地表热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利用波文比方法对绿洲-荒漠交界处的绿洲和荒漠的蒸发和地表热量平衡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波文比方法对于绿洲适用而于荒漠却不适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地开发、保护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山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并且,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成为平原区的生态屏障。但是,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植被一经破坏便不易恢复,土地生产潜力也较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差。为保证山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应在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条件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广大山区脱贫和实现小康应寄望于全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实现。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全新世地层中的元素分布与古气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14C年龄数据为年代标尺,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全新世地层中元素分布与古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这里自11000年来经历了早期温凉略温、中期暖干多风和晚期相对寒冷湿润的气候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栾维新  王海英 《地理科学》1998,18(4):342-348
在给定了海洋产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海域自然基础的特殊性,海洋产业结构与陆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并从技术和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可能性等方面分析了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海岸带地区由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海陆产业联系的自然基础,而海洋产业对陆域的技术和空间上的依赖则决定了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最后,作者从发展临海产业,海陆统一规划和协调海陆生态系统等三方面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对缓解人地关系紧张趋势,平衡耕地总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牧交错地带。本文从北方地区整体角度并结合农业部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10万TM图象所作的典型调查区资料分析了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空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重要工程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桂山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5,50(4):302-309
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21世纪前半期中国沿海平原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全球平均值的2-3倍,由此将给沿海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对中国沿海重要的海岸防护、水利与港口码头工程以及城市供水、防洪与滨海旅游业的可能影响方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