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桥梁变形监测是进行桥梁健康评估和后期修缮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实时采集的高频率BDS/GPS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静态和动态处理,并以相对静态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分析在桥梁复杂环境下BDS的PPP的精度,并把北斗动态PPP结果与GPS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1 h连续变形监测时间左右,北斗静态PPP精度和BDS动态PPP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可以监测出大型车辆经过桥梁时的变形情况,并与GPS监测变形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变形监测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监测结果表明,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达到mm级的精度,在变形监测方面有很好优越性,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袁本银  鲍志雄  潘国富 《测绘》2012,(6):247-250
BD系统的投入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单星座静态相对定位解算方法,使GPS/BD双星座相对定位解算成为可能,本文论述了GPS/BD静态相对定位解算的数学模型,对载波相位频率不同的双星座整周模糊度固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利用中海达新版后处理软件HGO软件来实现相关算法,并用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多项试验,证明了GPS/BD静态相对定位解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泰安市泰山区为例,介绍了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在新建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讨论了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建立城市区域控制网的方法,指出了在GPS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基线解算和网平差方面,进行了三维无约束平差计算和二维约束平差,分析了城市GPS区域控制网所能达到的精度。在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结合人工干预的方法剔除误差,使之可以达到更高等级GPS网的测量精度要求,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测量成果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冬军 《河南测绘》2007,(2):14-15,24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GPS卫星定位技术快速而广泛的发展,静态GPS、动态GPS(RTK)、卫星导航仪(手持式GPS)等各种卫星定位仪器已相对普及,高压输电线路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虽然目前手持式GPS卫星导航仪的定位精度一般为3~5米,不能用于线路定测;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相对传统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较长时间观测并事后进行数据处理,其测量定位效率大大提高,并能够满足一般城市测量的要求。利用GPS TRK技术可进行低等级控制点加密、工程放样、碎部点采集等测量任务。以下就本院使用Trimble 5700 1+2双频GPS RTK接收系统在商丘城市测量中的应用情况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7.
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变形监测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模式:长期连续监测模式及定期的复测模式。本文以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监测系统和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监测试验为例介绍了这两种监测模式的特点、精度及应用范围,可供用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科  李建 《北京测绘》2015,(5):122-125
基于GPS技术的优点,为防滑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重庆市蔡家组团B标准面分区防滑桩监测实践,介绍监测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肖天豪  周强 《河南测绘》2006,(4):4-6,10
一、引言 目前,河南省已经全面展开地籍调查工作,控制测量工作任务饱满,研究如何在保证地籍调查工作精度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必要。随着GPS软、硬件的完善与发展,GPS技术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方法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控制网。采用GPS布设一般等级控制网时,在每个测站上观测时间一般在1~2个小时,即使利用GPS进行一、二级导线测量,一般也要观测40分钟以上。如果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可以缩短到20分钟,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本文以邓州市D级网测量为例,利用静态(观测2小时)和快速静态(观测20分钟)定位观测两套数据,分别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基线解算和网平差,然后对网平差报告进行比较,得出预定结论。具体介绍了快速静态定位特点、作业组织模式、快速静态作业技术要求、数据处理、网平差及精度检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GPS静态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静态定位精度是实现精密测量的关键。简要介绍了GPS静态定位原理和卡尔曼滤波技术,针对GPS信号噪声特点,建立GPS静态定位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设计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对三种定位方式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小湾电站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基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的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先后成功应用于小湾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大坝和水库库岸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介绍布设于上述工程部位的的GPS变形监测系统的架构组成、技术特点和监测成果,为水电工程建设GPS变形监测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S技术的大桥自振频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GPS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对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进行自振频率测试,采用GPS动态监测的方法,通过对悬索桥关键点的点位测量和三维位移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点位时程图,经频谱分析得出长江三桥的自振特征要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了大坝短期和长期的形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地区为例,本文推导无线电探空推导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采用武汉无线电探空数据推算武汉地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以此模型计算GPS可降水量,通过与无线电探空结果比较来检验该模型的精确度。在WHDH站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的比较中,两者差值的均方根为3.0mm,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52。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2002年武汉站GPS数据和武汉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推算的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比较,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可降水量在数值上和发展趋势上比较接近,说明了无线电探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GPS在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PS技术在变形测量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在适当条件下,它能够实现自动化连续观测,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但是,对于视场狭窄卫星信号遮挡严重的峡谷地区,如何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测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讨。文中结合雅砻江卡拉电站滑坡变形监测的过程,探讨该项目中GPS变形测量方案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监测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滑坡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设备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接着根据某矿山的一个滑坡现场,进行GPS天线阵列监测方案设计,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最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几期结果的较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矿山自动化监测技术中,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监测技术,很适合滑坡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库大坝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用静态GPS接收机测量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基站网,对其精度与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毫米级或亚毫米级GPS监测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being actively applied to measure static and dynamic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larg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under winds. However, multipath effects and low sampling frequencies affect the accuracy of GPS fo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On the other hand, accelerometers cannot reliably measure static and low-frequency structural responses, but can accurately measure high-frequency structural respon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GPS-measured signals with accelerometer-measured signals to enhanc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otal (static plus dynam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a structure. Integrat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using both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nd an adaptive filter are presented. A series of motion simulation table tests are then performed at a site using three GPS receivers, one accelerometer, and one motion simulation table that can simulate various types of motion defined by input wave time histories around a pre-defined static position. The propos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recorded GPS and accelerometer data to find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displacements.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isplacement motions generated by the motion simulation table.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total displacement of a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大洋河水库勘测测绘中GPS静态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其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须通视、同时测定三维坐标、操作简单、全天侯作业,已成为控制测量的主要施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