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塌陷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具有发生突然、地点隐蔽的特点。多发育在人口相对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或工矿区,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严重。根据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我国一般将其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黄土湿陷三种。它们的形成除自然因素外,往往与... 相似文献
2.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岩溶地区断桩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石灰岩岩溶地区断桩的原因主要有:地质原因、设备原因、材料原因、施工原因等等,对于断桩事故的预防,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全套管旋挖钻进技术应用范围,并论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旋挖全套管钻进用设备及工法、套管的结构性能以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新钻杆和未到使用寿命的钻杆折断,是一种非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我队生产中不断出现。据初步统计,79年1—10月份,全队共发生断杆事故231次,约占孔内事故总次数的53.08%,处理钻杆折断损失1681个台时,相当一台钻机2.3个月未钻进,极其严重的影响了生产。为了解决钻杆折断问题,我队曾下较大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我队钻杆折断情况、折断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钻杆折断情况1.从现场收集的钻杆断头样品看,约有98%的断头发生在丝扣的端部,而且绝大多数是沿着丝扣牙底断开,少数断头尚保留部分螺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岩芯钻探施工中,下套管护壁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我队在某矿区施工,冰碛层相当厚,少者几十米,多者达500余米,用泥浆护壁钻穿此层后,还必须下套管.否则,在继续钻进时,经常掉出活石.前几年,打大口径钻孔,下φ108套管,由于钻孔较深,施工周期长,往往发生套管或套管接手从丝扣根部折断事故.例如506机施工的11号孔,下φ108套管381.56米,钻进到600多米时,套管先后折断六次.推广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后,钻孔口径较小,只能下φ73套管,套管接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石油钻井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套管钻井技术的特点、优点、发展历程和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套管钻进技术用于地质钻探的优点和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了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我队在某矿区开展补勘工作,开动金刚石钻机五台,平均孔深600米,最深超过千米。大多数钻孔地层破碎,软硬不均,倾角很陡,漏失塌涌,孔斜十分严重。如不采取防斜措施,达不到地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准噶尔盆地为我国重要的陆上含油气盆地, 对其进行地层剥蚀厚度恢复能够有效地研究盆地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资源评价.通过分析声波时差法的方法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认为此方法适用于恢复准噶尔盆地断拗转换期剥蚀地层的厚度.实际计算结果表明: 断拗转换期上、中二叠统之间为主不整合, 剥蚀厚度大; 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形成次级不整合, 盆地剥蚀厚度相对较大, 区域位于西部盆缘地带, 自北西向南东剥蚀量逐步降低, 至盆地中心剥蚀量最低.各构造单元中, 凸起相比于凹陷所遭受的剥蚀程度较大, 反映古地貌呈现盆地西北缘高、腹部低的地形特征, 同时反映准噶尔盆地断拗转换期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改造具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8.
19.
在陆相断陷盆地中,断裂与砂体是构成油气运移输导网络的主要要素。为了探究断砂组合输导条件控制下的油气运聚规律,本文对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区的断砂组合样式进行了划分,并通过断裂、砂体输导性的定量评价分析了不同样式断砂组合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依据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同,划分了油源断裂与多套砂体上下叠置组合、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调节断裂与砂体"Y"字型组合,共3类4种断砂组合样式,在空间上形成了"接力式"的成藏模式。断砂组合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油源断裂与多套砂体上下叠置组合主要控制形成岩性-构造、断块类油气藏,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控制形成断块、断鼻和复合类油气藏,调节断裂与砂体"Y"字型组合控制形成断块类油气藏。②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过程;油源断裂根部与大面积砂体组合沟通深层烃源,在油源断裂活动时,油气先沿断裂运移至浅层,并远距离运移至断阶区高部位富集,输导断裂与砂体顺向或反向阶梯式组合为油气提供阶梯式垂向-侧向运移通道,调节断裂与砂体组合则对油气富集起再调节分配作用。③控制了油气的聚集部位;当断裂输导概率f >50%,砂地比>0.50时,断砂组合起完全输导作用。在中浅层,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输导断裂封堵性控制成藏;在中深层,油气富集程度则与砂地比值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