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林  洪星 《高原地震》2014,26(3):62-6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数字地震科普馆将成为传播地震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以福建数字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载体,在开展地震科普工作中所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并对数字地震科普馆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地震科普馆将是未来地震科普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以内蒙古数字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其建设需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情况,研究地震科普作品的创新方向,为今后数字地震科普馆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使用了一种图形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解码和仿真研究,阐述了用该语言实现EDAS-C24型数字测震仪实时数据流的解码过程,提出了在G语言下利用数字滤波器逼近模拟积分器及模拟微分器响应实现对解码数据实时仿真的方法,并通过设定频带宽度,比较了设计的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频带内,补偿滤波响应和实际的幅频响应是一致的,仿真的精度是理想的,成果已经在广东省地震科普馆的地震互动区部署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广东省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中心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全套引进的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的数字地震台网,采用24位数字地震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增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系统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系统的功能与结构。ADP系统已在广东省地震局连续运行,满足前兆台网综合化、数字化、自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数字地震观测专用设备建成的24位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达到了国际同类地震台网的先进水平。介绍了该台网的建设过程、台网性能、布局、技术系统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用网络虚拟现实手段对各地的地震科普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科普馆系统,对于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理念、共享防震减灾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应力分析和岩石力学的角度,综合其它学科的相关理论,给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活动断裂的新定义及其判据。其定义为:在现代构造应力场中,存在沿原断裂面破裂和扩展的断裂。其判据为:①某断裂走向与主压应力1σ方向所夹的锐角0°≤β≤50°时,其为活动断裂;②β=25°的断裂为最活动的断裂。通过对广东省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实验研究还得到其1σ方向分布图(广东省域从东到西,1σ方向大致为305°~360°~15°)、活动断裂或活动断裂分段的走向范围以及主要活动断裂分段内潜在的最大地震。大致为:①NW走向的断裂,除西部极少数外,全部是活动断裂。各断裂分段内潜在的最大地震在MS 5.1~7.4级之间:②研究区东部的近EW向断裂、西部NE向断裂的部分分段和SN向断裂,也是活动断裂。各分段内潜在的最大地震在MS6.8~7.5级之间。  相似文献   

11.
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华灯  叶春明 《华南地震》2008,28(3):104-110
“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建了初具规模的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为达到强震动观测台网监测、传输、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目的,利用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了GPRS网络接入及传输系统的研发应用。从GPRS网络接入背景、GPRS网络接入方案及优势、传输系统应用及其特色等方面对广东强震动台网传输系统GPRS网络接入应用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臭氧资料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对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1979—2013年的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平流层温度场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N以北的北半球冬季(12—2月)臭氧总量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主要模态与平流层上层(2hPa)、中层(30hPa)以及下层(100hPa)温度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5个,分别位于极地地区(75°N—90°N,0°—360°)、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0°N—40°N,0°—360°)、阿拉斯加地区(60°N—75°N,180°—260°E)、北大西洋地区(45°N—60°N,310°E—360°E)及西伯利亚地区(50°N—65°N,80°E—130°E).5个区域的冬季臭氧总量异常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后期是各个区域的臭氧总量异常由年代际偏多转为偏少的转换时段.此外,各区域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而且各个区域的年际周期存在明显的差异.臭氧总量异常变化与平流层温度异常变化的关系表明,臭氧总量异常的增加(减少)能够导致平流层上层温度异常偏冷(暖)和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异常偏暖(冷),其中平流层中层温度异常的偏暖(冷)程度要比下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TCP/IP传输协议及其在广东省数字地震台网联网中进行地震波形准实时传输应用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东省地震局的测震台网中心实现了实时接收来自海南省和广西自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地震信号。现在,由广东省地震局黄文辉等开发的台网中心数据汇集处理系统JOPENS,由于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流服务器,  相似文献   

15.
对2004-2009年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数字观测波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总结震中距30°-50°范围内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在30°-50°范围内,银川地震台对于地震频发的印度尼西亚震区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记录最为清晰,此结论有助于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往往与断层错动过程有直接关系。2008年5月12日06时27分59.0秒(GMT),在中国汶川发生了M_w7.9地震(31.06°N,103.37°E,h=7.6km)。地震发生后,在震中距5.2°~121.0°的范围内,周至台(Δ=5.2°)数字水位仪和全球数字地震仪台网(GSN)74个台(Δ=5.3°~121.0°)的宽频带(BH)和甚宽频带(VH)数字地震仪都很好地记录到了同震粘滑高频振动激发出的体波震相Xs和同震止滑低频振动激发出的勒夫型面波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为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提供技术支撑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地震应急指挥通信、震灾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地震灾情速报。提出系统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提供了高效的指挥技术平台。并对广东省地震应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单介绍了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发背景,对GPRS业务做了一定的阐述,着重介绍了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特点和系统组成。本系统在台站端采用嵌入式模块作为数据传输与控制终端,在台网数据中心采用C/C 、PHP和MySQL数据库技术组合开发,利用WindowsSockets的网络通信模式,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socket连接,建立传输控制链路。系统具有强震事件准实时传输、连续波形实时传输、事件短消息通知、反向控制与数据监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GPRS强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自2005年6月测试运行以来,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系统将被应用于“十五”广东省数字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动态信息     
广东实现实时接收台湾7个台站的地震数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东省地震局的测震台网中心实现了实时接收来自海南省和广西自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地震信号。现在,由广东省地震局黄文辉等开发的台网中心数据汇集处理系统JOPENS,由于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流服务器,可以从国际上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是基于微信开发的地震行业APP服务系统。以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为例,介绍了基于微信的地震行业APP服务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特点和优势,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的设计和实现,以及此系统尚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