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我而言,真实的魅力就是一种"炼金术",它将客观物质转化为人类的感知,即在建筑空间中获得某种情绪或感受到材质、物质和形式存在的瞬间。[1]—彼得·卒姆托彼得·卒姆托(图1)[2]是—位令全世界同行钦佩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是聚焦性的、毫不妥协并量身定做的。他所有的建筑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无限的存在感。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把清晰、严格的思考和诗一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201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结果揭晓,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共同摘得桂冠。他们创造了首次由三位建筑师共同获此殊荣的历史,也是继1996年拉斐尔·莫内欧获奖后再一次折桂的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于1988年成立了RCR 建筑事务所,一直密切合作。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对地域及其文化的执著尊重,创造出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寻求的是简单朴素的想法和原初恒定的理念。"——卡莫·皮格姆2017年3月1日,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位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图1)[1]共同摘得桂冠,创造了由三位建筑师共同获此殊荣的历史,也是继1996年拉斐尔·莫内欧后第二次折桂的西班牙建筑师。三位建筑师所设计的兼具国际特  相似文献   

4.
在165℃、175℃、185℃和195℃的温度条件下,对水热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粗晶三水铝石样品分别进行了XRD分析和SEM表征,研究了粗晶三水铝石在水蒸气和热水中转变成勃姆石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粗晶三水铝石转化成勃姆石的过程受控于溶解-再沉淀机制,而并非是通常认为的固体状态下的转变;相对于在热水中,水蒸气环境可以加速三水铝石向勃姆石的转化;所形成的勃姆石的粒径(4~7 μm)明显比前驱体三水铝石的粒径(120~200 μm)要小得多,表明可以利用粗晶三水铝石生产微晶勃姆石。在转化过程中,勃姆石微晶首先生长在三水铝石的晶体表面上,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形成壳层为勃姆石、壳下为三水铝石的具有双层结构的铝的氢氧化物颗粒,也有可能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勃姆石集合体颗粒。  相似文献   

5.
多聚磷酸盐(Poly-P)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磷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研究多聚磷酸盐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对理解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矿物—溶液界面的吸附反应是控制元素在沉积物和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因此本研究选取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勃姆石(Boehmite),即羟基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勃姆石在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pH条件下对多聚磷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吸附率均接近100%;而随着pH的升高,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本研究进一步采用XRD、SEM、31P NMR技术对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勃姆石吸附多聚磷的过程中伴随着多聚磷水解,长链中间的P-O-P键随机断裂,生成了许多短链多聚磷和正磷酸根,两者以内圈络合的形式吸附在勃姆石表面。  相似文献   

6.
赞比亚东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古元古代姆波洛科索群是研究早前寒武纪河流相、浅海相沉积序列和基底组分的重要地层单元。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岩石地层组成、沉积时代与沉积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及系统总结,并结合对该地区姆巴拉组实测剖面及其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获得以下认识:姆波洛科索群可能形成于1860 Ma之后,其上覆卡萨马群可能形成于1434 Ma之后;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辫状河、冲积扇、湖泊以及浅海等;姆波洛科索群底部姆巴拉组碎屑岩以班委乌卢地块基底花岗岩为主要物源,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之下;姆波洛科索盆地可能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化探分析数据显示盆地东部与北部地区分别具有金、铀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加里曼丹岛的成矿地质条件,着重介绍了克里安金矿床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并建立了克里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还对印尼中加里曼丹成矿带上的姆洛山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姆洛山金矿床与菲律宾的碧瑶、日本的菱刈金矿床一样,均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利用建筑加层技术解决既有建筑物的扩容,并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同时,更好地实现既有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既有建筑加层加固改造的同时建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建筑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能。本文重点介绍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的选择原则、加层形式以及隔震托换技术在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论述了天姆尖地区地层、岩石的重、磁参数特征和该区重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对天姆尖地区地质构造、隐伏(半隐伏)岩体、深部构造和火山构造进行了推断和解释,得出了该区具有寻找富大火山岩型铀矿远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论述了天姆尖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参数特征和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对天姆尖地区铀成矿地球化学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区具有寻找富大火山岩型铀矿远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张旭东 《探矿工程》2013,40(1):73-75
为解决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有限的施工空间和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采用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阐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对岩土工程损害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地下开挖诱导地应力释放一卸荷,从而导致岩土工程结构破坏的事实,引进依,姆,佩图霍夫和依,姆,巴图金娜的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对岩土工程卸荷破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岩土结构受地应力损害的防护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Al(NO3)3·9H2O与氨水作用制备出勃姆石(AlOOH)沉淀,通过超声胶溶将沉淀转化为勃姆石溶胶,向所获溶胶中加入聚乙二醇使之凝胶化,再经冷冻干燥脱水,得疏松勃姆石粉体.对该粉体及其煅烧产物进行SEM,XRD表征,发现400℃/2 h煅烧产物仍然为勃姆石相,表明此方法合成的勃姆石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用Scherrer公式计算的晶粒尺寸为10 nm左右;1 200℃/2 h煅烧产物为结构疏松、粒度微细的θ-Al2O3及α-Al2O3混相产物.  相似文献   

14.
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在厂房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对原有旧承台进行托换加固,在国内的基础托换施工中还较少采用,通过对某厂房基础托换加固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效果较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泰宁是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主持人,多年来,程泰宁坚守在中国建筑创作的第一线,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之道,在设计中努力把现代建筑理念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建筑作品。最近,程泰宁建筑作品展暨论坛在京举办,展览及论坛通过对程泰宁作品及建筑理念的解读,从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发展等角度,探讨了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16.
累托石作为一种具有优良物化性能的铝硅酸盐矿物,近年来在开发利用方面有了创新性进展,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累托石的成分、结构等特征,概述了累托石钠化改性、有机改性、无机柱撑改性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目前累托石改性存在的问题,并对累托石的改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加里曼丹岛的成矿地质条件,着重介绍了克里安金矿床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并建立了克里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还对印尼中加里曼丹成矿带上的姆洛山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姆洛山金矿床与菲律宾的碧瑶、日本的菱刈金矿床一样,均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正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图1)[1]是瑞士提契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马里奥·博塔作品无数,遍及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其作品既因现代形制而广获应和,又因能够体现地区传统而深意独藏,其中,代表性项目包括:瑞士国家体育中心、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艾弗利天主教堂、德国多特蒙德市图书馆、意大利罗弗莱托现代艺术博物馆与文化中心、日本东京艺术馆、韩国首尔陶艺博物馆、以色列耶路撒冷"诺亚方舟"……马里奥·博塔获得了包括苏黎世混凝土建筑  相似文献   

19.
正建筑设计大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图1)1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在法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辉煌。他所创造的建筑风格是对时间观念的挑战,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时代记忆的纪念碑。这位年轻的建筑师用精湛的造诣带给大家众多的优秀作品,1988年,年仅35岁的佩罗拿下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型国际设计的招标项目,他的设计方案在建成后荣获"密斯·凡·德罗奖"(Mies van der Rohe Award)2。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柏林奥林匹克游泳池和竞赛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欧洲共同体法院等,这些杰出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当代建筑界一流建筑师的实力。如今,多米尼克·佩罗的名字和他宏大震撼的建筑作品已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柱化剂制备的有机累托石,以聚醚二元醇、甲苯-2,4-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为基本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累托石/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乳液中有机累托石加入的质量分数对水性聚氨酯涂料防沉降性能和触变性能的影响,并对有机累托石和乳胶膜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乳液中有机累托石加入的质量分数为3%时,水性聚氨酯涂料的防沉降性能与触变性能得到显著提高。FTIR和TG-DSC分析显示柱化剂进入了累托石层间。XRD分析表明累托石有机化前后的d001由2.438 nm增至3.562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