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工作实践,围绕爆破地震效应及其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爆破地震效应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因素,有助于减少爆破危害,对生产过程中的爆破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爆破震害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期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爆破震害预测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爆破地震效应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克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公式的局限性,可选取影响爆破振动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达到爆破峰值和主频同步预测之目的.利用该方法对实际爆破监测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爆破地震效应预测中应用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这为爆破震害预测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谢建清 《华南地震》1992,12(1):64-73
本文介绍了有关爆破地震效应工程评价方法及其标准,汇报了观测仪器和得到的不同地区的经验传递系数,同时还介绍了部分振速及爆破地震烈度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地区爆破地震效应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在不同岩性,不同药量,不同爆心矩的条件下,得出五组K值和α值,为爆破设计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三次地表爆破与福建龙海两次井下爆破所获得的大量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观测资料。确认了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其它水化学组份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爆破后引起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与各观测点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的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问题属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范畴。汶川地震之后,记录到了大量主、余震山体地震动记录,结合"明灯一号"人工爆破山体地形地震动记录以及汶川地震震后现场与地形效应相关的震害调查资料,本文对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进行了详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陡边坡工程爆破地震效应观测选择的观测物理量及观测系统,概述了测点的布置及安全震动速度的选取,实测结果表明,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下一炮爆破参数整是确保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研究各种地震前兆现象,我国地震工作者已开始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在地震发生前的变化进行观测。利用爆破作实验,是企图发现地下水化学成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的变化,为识别地震前兆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铜矿前后三次爆破所取得的大量水化学观测资料,探讨爆破时水化学效应的特征,并确认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各观测井孔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又起了加强或削弱的控制作用。为合理地选择水化学观测井孔(泉),以及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浅埋地铁爆破开挖中,经常遇到地下管网、涵洞等构筑物,而爆破地震效应对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的正确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长沙地铁爆破开挖为例,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爆破振动下大直径混凝土污水管道的动力响应、变形和动应力等进行了计算,评价了爆破地震对管道的安全影响。研究表明:管道在控制爆破作用下是偏于安全的;爆心距是影响管道受到爆炸作用力影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加速度激励的时程分析方法以爆破振动对埋地管道的影响进行评价,是一种可行且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种途径分析了王家店水库重力坝在爆破时的地震效应。一是利用实测坝基地振动作为地面运动输入,对坝体进行了地震反应和爆破强度分析,包括具体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反应。二是通过振动速度分析了坝体混凝土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并与极限强度做了比较,给出了该混凝土重力坝爆破振动控制标准。最后讨论了重复爆破时对大坝可解产生的疲劳影响。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最大药量控制在300kg范围内,距大坝1700m处的爆破研究所进行的常年爆炸加工生产,对大坝是安全的,由重复爆炸对大坝引起的低周疲劳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的气象塔高耸结构抗震性能的安全问题,建立隧道爆破施工地震动荷载的确定方法以及隧道施工爆破振动能量的计算方程,重点探讨了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的气象塔高耸结构的位移场分布与地震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地下隧道爆破施工影响下气象塔不同位置的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属近源脉冲型破坏地震波,横波的破坏能力与其破坏能量及强度有关,高细型的气象塔结构质量和刚度突变的结构薄弱层处应力突变现象明显,顶部雷达受鞭梢效应的影响较大,爆破地震动对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明显,严重降低了地面高耸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地震波形与爆破波形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  任寰  袁海良 《四川地震》2004,(4):25-28,46
对爆破进行识别,以便区别于地震,避免把爆破当成地震用于日常地震分析预测工作.根据爆破的特征及实地调查,排除了成都市境内出现的微震活动条带是地震异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砂土中一些爆破地震的测试结果,比较了装药位置对爆破地震特性的影响,为爆破地震危害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安徽测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记录的小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计算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试图获得爆破和地震识别的定量指标。对比研究波谱特征,发现爆破与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等存在明显差异,为该地区小爆破的识别,提供了新的判据。最后,对爆破与地震其他方面的判据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应用福建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生在同一区域的爆破与地震波谱特征。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存在差异,据此得出本区域爆破识别的定量识别判据,为今后爆破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福建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生在同一区域的爆破与地震波谱特征。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存在差异,据此得出本区域爆破识别的定量识别判据,为今后爆破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地震构造人工地震爆破观测"项目中跨越海峡人工爆破科学实验的现场夜间实时通信任务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人工地震爆破现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运用检验了方案的可行性,为地震现场全天候的灾情收集能力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爆破地震效应数据处理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破及打桩振动地震效应实测数据,讨论了实测数据拟合K值与国家标准规定K值差别较大问题。结果表明:药量对反演安全距离无影响;爆破K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测点之间传播介质不均匀,近爆源测点介质致密,远离爆源测点介质疏松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刘更宁  汤连生  戚玉亮  桑海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037-1041,1059
结合某沉管隧道沉管段基槽开挖工程,采用爆破动态效应的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探索水下爆破水中冲击波和爆破地震波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动态效应特性。研究表明:(1)与地震波的峰值压力值相比,浅水条件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压力值较小,传播速度也没有地震波快,特定情况下,在考量岸边堤岸及岸边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可以忽略水冲击波的影响;(2)对于不同区域爆破施工来说,应根据其距离被保护对象的远近,选择各允许最大药量中的最小值作为最大爆破控制药量。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然地震波形与工业化爆破波形振幅比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翠玲 《内陆地震》2007,21(3):267-274
选取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新疆工业化爆破项目中的部分爆破资料,通过波形振幅比AS/AP以及记录在P波垂直向的初动符号的对比,总结出了识别爆破与地震的依据。工业化爆破振幅比的比值比较稳定,且小于天然地震振幅的比值,而天然地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振幅比的比值变化范围大。工业化爆破波形记录的初动向上为" ",而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初动符号具有四象限分布的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