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北省强震区内外深部S波速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发现强震区具有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即:(1)地壳厚度低于周围台站;(2)S波低速层速度低于周围地区,高低速层差异大;(3)具有较低的上地幔S波速度;(4)强震往往发生在低速层上面的高速层内或高低速层交界面上;(5)易震层往往是两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等,并对这种结构易于发震的机理给出了分析。总之强震的发生是与低速层紧密相磁的,而剪切波对于反映低速体构造非常敏感,因此S波速度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深入研究震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强震我所共同具有的这种特征为我们今后强震危险区的划分和强震地点的预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κ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P/V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燕山带地壳厚度的变化相对平缓,而在兴蒙造山带内,以索伦缝合带为界地壳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厚趋势,并在缝合带附近变化迅速.VP/VS比值在整个研究地区也表现出显著波动,特别是在燕山带波速比横向变化明显,在靠近兴蒙造山带的边界附近(大致对应于南北重力梯度带位置)明显增高;而在兴蒙造山带波速比则相对偏低,且横向变化较小.燕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地壳结构特征的差异表明,燕山带在中-新生代可能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后期改造.南北重力梯度带附近地壳结构的明显改变,并结合前人观测到的该处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强烈横向变化,表明重力梯度带可能是一条岩石圈尺度的大型陆内构造边界带,其两侧地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显生宙岩石圈演化过程.兴蒙造山带(索伦缝合带附近)以及辽东台隆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形相对应,而其波速比值也相对稳定,这可能反映了两个区域各自受到的地壳改造横向差异性相对较小,结构和成分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波速比(Vp/Vs)异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2000年姚安6.5级、2001年施甸5级、2001年永胜6.0级和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序列,分别采用多台法和固定台站方法计算了这些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由于采用的均是数字波形资料,到时读取精度达到0.02s。考虑台站因素,计算波速比的置信度最低达到95%。文中讨论强余震之前波速比的变化特征,发现强余震前出现波速比趋势性下降的特征,这对强余震的短临预测有实用价值;主震发生时和发生以后波速比的波动范围的对比,对震区的震情趋势判定有一定的指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佘山(SSE)地震台站下方170km深度低速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接收函数多次波研究了上海SSE台站下方170 km深度低速界面.通过全波场理论接收函数模拟,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合理解释.结合该区域已有研究成果,推断该低速界面可能由软流圈中的低速异常体引起.另一方面,该结果也和面波层析成像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深源远震记录波形研究台站区域的介质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北京房山周口店台维开克型地震仪的两个深源远震记录波形实例,阐明了借助综合地震图的计算来研究该台站下方介质结构的方法。 文中给出14个典型模型的综合地震图与观测波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对介质模型的可接受程度,可由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的可相比拟程度进行判断。文中据此给出了该台站下方的介质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SH波场中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无限域中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稳定有效的吸收边界来消除人为边界截断所引起的虚假反射.本文首先写出了全匹配层(PML)内SH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结果,并给出了方程的Crank-Nicolson计算格式与其中窄间导数2阶,6阶,10阶精度的有限差分算法以及伪谱法算法.然后设计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和分层溶洞模型并引入图像处理中的信噪比(SNR)概念来定量研究边界吸收效果同PML宽度、不同精度算法的关系.数值结果表明当匹配层宽度比较薄时可以用低精度的有限差格式来获得比较好的吸收效果,当匹配层比较宽时,采用高精度的算法可以获得很好的吸收效果.最后对\"反射系数\"进行了讨论,指出\"反射系数\"的不足和文中用SNR来定量衡量吸收边界 相似文献
9.
针对浅层软土中埋设的矩形截面地下综合管廊进行了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作为首个此种类型结构非一致激励的振动台试验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试验方法,重点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开洞试验模型箱与模型结构设计,根据试验的特殊要求而开发的土体滑移传感器和地下结构接头位移测量装置,以及人工合成输入地震波动时程的方法与步骤。上述试验设计方法可供今后类似试验工作参考。试验结果分析及数值模型验证结果将在后续系列论文中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Timespace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abruptvariationofwavevelocityratiointheseismogenicprocesofrecentstrongearthquakesinYunna...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津地震台网2002-2007年记录到的天津及周边地区,ML≥1.5地震。在天津及周边地区,按照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圈定4个区域,采用单事件多台观测资料,对所选区域里的地震事件进行平均波速比值的计算,得到天津地区波速比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Shanxi uplift area is bounded by Ordos block to the west, Taihang Mountain front fault zone to the east. On the north side, it is also adjoined with Yinshan fold belt and Hetao-Baotou fault depression basin accompanied with its southern active ruptures, as well as on the south side, connected to Weihe fault depression basin accompanied with large rupture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ling fold belt. The interior of the Shanxi uplift area, with complicated tectonic structures, …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年1月-2008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事件直达波到时数据,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吴忠-灵武地区该时段内MS ≥ 5.0地震发生前波速比变化进行回溯性分析,并对该区未来短期内震情趋势进行研判,所得结果表明:①吴忠-灵武地区MS ≥ 5.0地震前波速比存在正常→降低→上升(恢复)→发震的异常变化过程;②研究区台站出现波速比异常,其空间分布对发震位置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即发震位置可能位于波速比下降台站或存在异常台站所连线的多边形边缘或内部;③据近期扫描结果,海原地震台波速比异常较显著,需密切关注宁夏南部及邻区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许多工程场地覆盖层薄,现有野外波速测试仪可测范围一般是≥1.0m,对于众多厚度为数十厘米的薄土层,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合并处理,则测出的波速失真多,并且难以确定这种混合层的土动力参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薄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并在临沂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中得到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土层剪切波速在泉州市区场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述了剪切波速的测试技术,并分析了剪切波速在泉州市区各类土层和各种典型地层结构中的统计规律与基本特征,研究了剪切波速在场地分类中的应用,及其与脉动卓越周期在场地评价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收集整理了天津地区的原位波速测井资料,对浅部土层泊松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津浅部地层的泊松比随深度的增加呈三段式变化,0~5 m范围内的浅表人工填土盖层泊松比迅速增加,5~20 m 范围内的软流塑淤泥质层泊松比值趋于稳定,20~200 m范围土层岩性差异大,泊松比离散性强,但显示了一定的线性特征;(2)土层的泊松比与土层含水量、孔隙比呈正相关,与湿密度呈负相关,但含水量的影响比湿密度或者固体矿物成分的影响更显著;(3)土层泊松比与土层岩性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