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吉村纯(东京航空地方气象台)1前言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地球变暖的危机正在扩大,但现在的科学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尚不充分,为了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需要进行各种研究。在各种研究中对过去实际出现的气候变化的分析是...  相似文献   

2.
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的类型、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影响因子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阐述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区域代表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王涓力 《干旱气象》2003,21(4):88-88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牵头联合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申请“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科技厅领导和专家组对“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进行论证,论证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三家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实力雄厚,在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领域开展合作很有特色和优势,完全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将使国家资源和投资发挥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防灾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环境诸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因子。首先气象条件作为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它们所需要的能量与物质。生物体如果不从大气中摄取水分与营养物质,更不可能有生命活动。其次?..  相似文献   

5.
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波滤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化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78年偏暖期和1979年以后的更暖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全球的气温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两上最明显增暖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和1979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中的我国云南气候与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我国云南气候、水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了近50a云南气候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变化和成因。在IPCC等相关工作的启示下.初步提出了云南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洪水、干旱、冰雹、沙尘暴、雪灾、地质灾害等灾种和城市、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灾害规律的影响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疆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防灾减灾的主要对策和某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今全球性环境危机问题,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提出只有积极地进行全球变化研究,才能很好地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俊  施能  封国林  刘锦绣 《气象科学》2006,26(5):478-483
本文回顾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提出全球旱涝年定义方法,用最新资料对全球的旱涝年,旱涝季进行了补充计算与统一划分。给出了1948~2001年全球旱涝年和旱涝季表。据此,研究了全球旱涝气候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了全球旱涝年、旱涝季、全球降水量与ENSO的关系。计算了南方涛动在解释年、季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方差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南方涛动在对全球,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中的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是59.5%;28.6%和47.2%。南方涛动在9~11月,0°~10°S纬度带内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中的解释方差高达到67.9%。南方涛动在20°N~30°S纬度带内的年降水量中有很大的解释方差。  相似文献   

10.
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变化加快,极地地区变化尤为突出,这对区域或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最明显的证据是极区的冰川和冰雪范围持续减少,永久冻土在消融和消失,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极地环境的变化跟地球其它区域的变化息息相关,如臭氧洞的形成与来自低纬度的污染物积聚有关。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不断地给我们提出新的科学挑战。极地冰盖下和大面积海冰下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领域,许多极地研究的前沿问题实际上存在于传统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并于2007年3月1日启动实施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旨在为极地气象学、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做出贡献,有助于发展更精确的海一冰一大气环流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预测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引起亚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亚洲季风的变化和人类的作用;然后主要依据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结果评估全球增暖条件下亚洲未来20~50年的变化。最后讨论了GCM模式在区域尺度模拟和评估上的不确定性,提出应将研究亚洲季风系统中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亚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两个科学问题,列入亚洲地区IGBP的研究,并和全球变化的三大国际科学计划IGBP、WCRP和HDP中的一系列核心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温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51~1989年全球格点及中国160站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中国气温场与全球温度场变化的关系及其相应的环流异常,指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暖的中国东北,新疆北部,属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北部增暖区的一部分,而中国西南地区的变冷局地现象。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主要由冬季气温贡献所致,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增暖相对应,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地也增暖,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则变冷,这种变化可从欧亚大陆纬向型流加强和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与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贵 《贵州气象》1996,20(6):7-10
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气象工作的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防灾减灾的需要。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气象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尤其是气候型农业防灾减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防雹减灾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防雹减灾是一项重要且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提高防雹减灾工作的效益和作业的科学性 ,我们研制了防雹减灾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知识库 ,集成了防雹减灾工作需要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数据。对于防雹减灾工作者它可作为防雹减灾作业的决策工具 ,用于指导防雹减灾作业。对于科研人员它是一个研究平台 ,可以提供研究工作所需要的观测数据和设备。本文着重叙述研究该系统的理论依据 ,包括防雹减灾原理 ;冰雹云的预报、识别方法 ;防雹减灾作业技术 ,包括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量的确定方法 ,各作业点、作业方位仰角的计算方法等 ;还包括物理效果检验方法以及防雹减灾作业所用的主要设备仪器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减少、粮食作物生产单一化和生产区域化等方向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这种发展趋势与主要农业灾害的相关性和灾害的消长规律。从农户自主生产、耕地质量变化、技术信息传播和气候变化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主要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今后从“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过程中,减灾的具体综合对策;提出了减灾宣传和技术上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变暖和新疆干旱气候特征背景下,未来新疆气象灾害将呈现加剧趋势,建议以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灾减灾建设相结合为原则,完善强有力的防灾指挥中心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其中加强非工程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从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相似文献   

17.
极地气象考察与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底,中国自主组织了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中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内蒙古暴雪灾害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暴雪灾害的成因。冬季的低温加暴雪形成深厚的积雪,这种积雪不但能掩埋牧草,影响家畜采食,而且增加了家畜的体能消耗,使大批家畜冻饿而死,从而形成了白灾。气候变冷、环境恶化及载畜量过大,都会加重白灾,而暴雪、大风加大幅度降温能在短时间内使家畜迅速丧失保持正常体温的能力,造成家畜大批死亡,这就是暴风雪灾害。提出了加强灾害预警,以防为主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干旱气象》2007,25(1):13-13
2007年1月16—17日,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