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从研究性学习成效的角度来看,只有落实到学科教学,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切实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从主流阵地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研究性学习的“特质魅力”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情感态度发展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好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1999年全国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议。随后在发展中,全国的初中和高中都积极开展了各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且覆盖到了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探究性教学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09,(10):42-43
学生学习“认识方法”,实质上就是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也是学生从中发展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认识方法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直接决定着学生认识活动的水平与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设置的核心。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结构中,增加了大篇幅活动课的内容,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健康发展个性,开辟了广阔的学习天地。  相似文献   

7.
王丹 《地理教学》2011,(24):28+37-38
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心理和知识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创新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因此,有效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强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倡导"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主题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一、学生期望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传统的学业评价主要是以学习结果为主要依据、以分数论成败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削弱了评价的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社会以及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均不满意。在一项关于高中学生评价的调查中,有85.4%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从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得知,部分高一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地理学习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关注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适应性问题,找到学生地理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适应高一地理的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为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个高一地理箩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方平 《地理教学》2015,(7):39-40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近年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弊端愈来愈明显。多数地理一线教师深感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适合本应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在新一轮课改潮流中,需要鼓励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力争还课堂真实面目,与学生共谋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挖掘学生的经验资源,丰富教学素材。通过交流活动,引用学生的发言材料,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学习的学科融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它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未来学科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感悟阐述了学科融合的价值,并以"走进青岛纺织寻找城市文化根脉"这一融合地理、政治、历史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为例,说明项目学习的特点、基于项目学习文综融合的方式方法、项目学习的收获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思扬 《地理教学》2024,(4):27-30+46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9年提出了《学习框架2030》,确立了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本文在分析《学习框架2030》内涵及其子项目课程图谱分析(CCM)基础上,以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1》为例,构建了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路径,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可为教师开展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发展“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创设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是一种着力于培育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指向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思维发展活动。本节课选择浙江塘栖作为区域背景,由浅入深地分析材料,建立合作探究式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行为动词,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新课标学科课程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马季青 《地理教学》2014,(12):155-156
网络时代的悄然而至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对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均发生了系列变化,单凭课内语言教学显然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科学借助网络技术与学习软件,充实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科学的语言实践环境,通过校园英语学习平台,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获得飞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一、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学什么 初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回答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内容的生活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