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显著提高,并已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杂交稻生育后期的抗寒性较差,适温幅度较窄,以及人们对低温危害其结实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在社、队和年际之间尤以晚季栽培的产量不稳定。连续几年来在参加“全区水稻两寒协作试验”的基础上,79年参加“全国杂交稻结实的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的探讨“联合试验,探索低温危害杂交晚稻结实的一些生理原因,鉴定低温危害结实的指标,为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进行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我国南方水稻区对籼型杂交稻秋季低温危害的农业气象指标研究表明,低温指标的区域性很强,即使同一品种,生态条件不一样,低温危害指标亦不一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即使同一低温指标,年际间危害程度亦大不相同。本文试图以温黄平原二县一市资料,统计分析历年来秋季低温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秋季低温危害的气候指标,为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叶枯病是危害晚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禾苗受害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有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一九七九年田阳县晚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达二万六千四百零三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17.3%,特别是杂交晚稻感病多,损失大。以四州公社为例,共种植杂交晚稻六千二百八十亩,其中三千一百五十二亩发病,占种植面积50.1%。为了探寻杂交晚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现对田阳县农业局和田州公社推广站作的大田调查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后季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是造成后季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后季稻抽穗扬花期的秋季低温危害规律,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出较确切和客观的低温危害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现有条件出发,于1977年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水稻抽穗开花期低温危害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1982、83年,我们以杂交水稻汕优2号作为对照品种,在扬中、镇江、溧阳、高淳四地设点,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播期统一为5月10日、20日、30日,6月10日,秧龄为30天。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黑龙江省正在开垦甸子地为农田。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甸子地粮食单产较高,但是还存在着“低温”危害。群众流行的谚语“甸子地是个宝,低温年分不得了”就是写照。  相似文献   

7.
8.
早稻适时移栽,是保季节,保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受移栽期低温影响最重要的地区在浙北北部及浙西北山区一带。主要发生时段在4月26日到5月5日之间,历史上全省移栽期低温60年代影响最重,其次是80年代,再次是90年代,影响最轻的是70年代。  相似文献   

9.
利用荆州试站1994~1997年杂交晚稻观测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该地气温高低对杂交晚稻灌浆充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晚稻齐穗期后3~7天有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秋寒天气极易造成其高空秕率;杂交晚稻灌浆初期温度较高的日期持续较长,对籽粒充实存在负面影响,适宜的温度对增加千粒重有利,而适宜上限温度为25.0℃,适宜下降温度为16.6℃。  相似文献   

10.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会议的精神鼓舞下,1977年浙江省连作晚稻秋季低温气象服务经验交流会于5月下旬在宁波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气象局、地区(市)气象台、县气象站和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气象哨的代表,浙江省农科院、杭州大学、浙江农大和中央气象局气象科技情报研究所也有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邹平水杏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86-2001年邹平水杏花期至幼果期低温的调查分析,发现春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水杏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了低温对其影响程度,提出了预报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气 《气象》1975,1(12):21-21
我国南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常遇低温危害,造成空壳秕粒,影响产量稳定提高。各地贫下中农和农业科技人员,为了防止低温危害,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办法,在生产中起到一定的积极怍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低温危害问题,能不能选育一些耐寒的水稻品种呢?通过一些实地调查,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1965年,我们在云南等地考察,看到那里的水稻抗寒性很强。  相似文献   

13.
杂交早稻近年在丽水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较常规早稻增产25.23%。它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产稳产性能好,是近期提高早稻亩产的重要措施。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在我区春夏之交的低温、盛夏的高温时有发生,有必要探讨高、低温对不同组合杂交早稻的危害,为选择最佳组合和采用相应栽培措施提供依据,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谚为线索,采用多张概率图作为综合因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试作了危害后季稻的秋季低温预报指标,希望通过这些指标能比较早而准确地预报出秋季低温到来的迟早,供领导部门参考,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低温带来的危害。本指标已在实际中使用四年,预报与实况均符合,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蕾  郭安红  何亮  侯英雨  赵秀兰  钱永兰  蔡哲 《气象》2021,47(12):1537-1545
基于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数据,融合下垫面信息、格点化寒露风等级和不同尺度寒露风指数,分析了 2020年我国南方双季晚稻区的寒露风特点.结果表明:2020年晚稻寒露风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普遍出现轻度至重度寒露风.寒露风发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4.7%,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发生轻度、中度、重度寒露风...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吸收的氮素,除来自生物固氮、灌溉、施有机肥等进入土壤的氮外(简称土壤氮),还有来自人工施用的化肥氮。化肥氮的施用,弥补了土壤氮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有一部分由于生物固氮、挥发、渗透等原因,不能被水稻当季利用,从而影响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如何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是很有意义的,它将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有关试验资料分析不同的施肥量、不同施肥时间、分施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探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稻孕穗期阶段性低温对结实及植株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孕穗中期 (小孢子期 )进行阶段性低温度 (12、14、16℃ )处理4 -7d。结果表明 ,阶段性强低温明显地延迟水稻抽穗、开花及成熟期 ,增加叶片及穗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降低小穗的结实率。在低温条件下 ,结实率可下降20 % -40 %。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1996年三都县杂交玉米“中单2号”结实状况差的原因分析,说明某些杂交品种内部仍潜伏着隐性的变异特征,而这种隐性的变异,只有在特殊年份异常的气象条件影响下才可能引发表现出来。1996年杂交玉米抽雄吐丝期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是“中单2号”结实状况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