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的变形破坏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调查发现在神户地震期间重力式码头破坏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侧向位移,因此,阐明挡土墙有变形机理对于改善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重力式码头的地基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底土的强度降低和局部液化是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墙后动土压力的增加为挡土墙的运动提供了条件。在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地基的运动以侧向位移为主。重力作用是地基侧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动土压力和充分填实基底下的砂土是增加重力式码头抗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岩崩塌是全球性重大地质灾害,破坏具有突变性、隐蔽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其破坏机理至今尚未形成定论,研究也愈来愈为岩土工程界所关注.根据现阶段危岩破坏机理的线性和非线性科学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建立危岩物理模型与力学模型,将其所受荷载全部集中于主控结构面,概化了危岩力学分析步骤,提出了采用准静力学解决危岩问题所存在的局限性.基于此对危岩破坏机理的研究发展趋势给予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厚层软基桥头附近桩周土体由于桥台填土外荷载作用发生变形或位移,致使桥头附近桩墩被破坏。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软基中桥头填土路基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不仅发生在施工期间,而且会在施工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采用快剪强度指标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移带位置的有效分析方法。在软土地区进行桥头填土时应进行认真详细的勘察,以了解土层情况,并仔细验算不同工况下桥台及台前一定距离内地基的稳定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土体或结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4.
饱和砂土在地震荷裁作用下极易发生液化,对工程建筑造成危害。本文探讨了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实例说明cFG桩和碎石桩共用具有明显的抗液化效果,并提出CFG桩和碎石桩抗液化,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围绕侧面位移桩的土壤变形不排水平面应变的研究提示出,土壤应力-应变定律和桩载传递曲线间的关系决定于土壤变形行为。用幂律来描述有应力-应变行为的土壤,整个桩位移流行的单一变形机理和应力-应变规律与载荷传递曲线紧密相连。基于此行为提出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破坏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地质历史时期任何类型的油气聚集都是短暂的动态变化史体,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遭到破坏。根据构造演化史和成藏史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世-第四纪是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时期。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油气藏破坏的地面显示类型多样,主要有:油砂、固体沥青和石蜡以及泥火山或油墩子。对油气藏的破坏因素分析表明:柴西油气藏破坏类型主要有断裂活动破坏、油藏抬升剥蚀破坏和异常高压作用破坏3种类型,而且油气藏破坏往往是断裂活动和汕藏抬升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当地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动地基中的桩基础的震害现象和抗震设计受到了工程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和其可能震害原因的归纳和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仍不能完全解释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现象。选取新泻地震中昭和大桥桩基础破坏案例采用p-y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地基侧向流动引起的桩基础破坏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显示,合理地描述液化砂土的p-y曲线模型在侧向流动地基桩基础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侧向流动地基中桩基础的震害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和抗震设计,有赖于更为合理和有效地液化砂土中的p-y模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液化场地桩基桥梁震害响应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大型振动台进行液化场地桩基桥梁震害响应模型试验,很好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场地液化及结构破坏的各种宏观现象。0.15gEl Centro波输入下,上部砂层局部液化,桩-柱墩加速度主要表现为低频反应,桩动应变幅值自下而上很快增大、到达地表则大幅度减小。0.5gEl Centro波输入下,整个砂层全部液化,桩被折断且加速度也主要表现为低频反应,桩动应变幅值自下而上很快增大、到达地表则大幅度减小。砂层液化与否,对桩-柱墩动力反应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岩石断裂破坏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岩体中岩石通常处于宏观压应力状态,因此人们常认为岩石的破坏为剪切破坏。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于岩石的断裂破坏,其本质应归为微裂缝的拉张破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桩基础的常用桩型及其特性,并进行了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比较;提出了上海桩型需要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几种尚未采用的新桩型,这些新的桩型在技术和经济性方面可能是有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及其派生的构造是当代花岗岩地质学研究的前沿。本文从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的意义出发,综述了花岗岩体定位的几种主要机制的研究进展、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控制因素、以及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研究方法等。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花岗岩体定位机制及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黄土地区的桩载试验,研究了标准值与静压桩终止荷载、桩顶沉降5 mm时对应的桩顶荷载与静力触探估计的单桩承载力标准以及静压桩终止压载等之间的相关性。据此,评价确定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19.
以灰岩地区砼灌注桩两个抽芯工程为例,介绍灰岩地区砼灌注桩抽芯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砼灌注桩抽芯检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通过假设从桩体排出的水量等于流入桩体的水量与桩体体积变化之和以及地基扰动区土体水平渗透系数呈线性变化,并考虑上部荷载逐渐施加,推导了考虑桩体体积变化的碎石桩复合地基超静孔压及固结度解析解。当加载时间趋于零时,本文解可退化为瞬时加载情况下的解;当加载时间及桩径同时趋于零时,本文解可进一步退化为Terzaghi一维固结解,这证明了本文解的正确性。通过与已有解的比较,对地基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过程对地基固结度影响显著,加载历时越长,固结越慢;在各种条件下,不考虑桩体固结变形时地基固结始终比考虑桩体变形时快,并且其影响随着加载历时变小、桩径比变小、桩土模量比变小、桩土渗透系数变小而逐渐增大,这说明在实际工程固结计算中不考虑桩体固结变形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