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动态光弹性方法对震源物理中几种典型组合裂纹的动态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首次成功地记录了这些组合裂纹在单轴压缩情况下动态扩展过程中的等差线条纹图,并得到了裂纹的扩展路径。根据实验结果,本文确认在远场压剪应力场中扩展张裂纹尖端的K_(Ⅱd)=0,并求出了K_(Ⅰd),得出了在压剪应力场中该等裂纹属稳定扩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论确定地震震源深度的地震宏观方法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的认识,分析导出了相当于线、面源幅射场的深度公式,进而对源的类型不予作假定,将源指标的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且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该公式的诸种解法中,以计算方法较准确,精度高;作图求解有较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仅作为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的均匀性用。用该公式对我国发生的一些不同震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计算,经对比,效果很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初步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给出了宏观地震震源深度测定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3.
金星  陈超  张明宇 《地震学报》2000,22(5):509-516
将震源简化为有一定破裂长度的线状断层,定量研究了单侧破裂震源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影响.依据波谱随空间坐标的展开式,得到了描述地震动场相关性的表达式.在远场假定下,给出了理论解析公式,并依据地震动Fourier谱随空间坐标的展开条件,得到了计算地震动场孔径的理论公式.最后,以一次地震为例,给出了孔径随震中距、方位角、频率变化的三维图象.   相似文献   

4.
段星北 《地震研究》1992,15(3):271-282
分析G-R-闵公式后得出,它是从点源幅射场导出的,与地震宏观场不相应。因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在分析过程中,导出相当于点源、线源或面源以及复杂源的幅射场的深度公式。对实际的地震,它的源类型一无所知,所以不预作假定,将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而又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此公式的诸解法中,以计算方法准确、精度高,作图法有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只作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均匀性用。计算了9个8级以上巨震、1个71/2大震,和两个M_L=3的有感地震的震源深度,经对比结果很好,利用计算得出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在国际上给出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与麦克斯韦流变学原理有关的球面地球模型,计算了与1994年6月9日玻璃亚地震有关的同震位移和震后位移。将这些结果与玻璃维亚南部宽频带地震台网观测到的同震上升位移和预先做过的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我们的求解方法最近和于由大的岩石层地震引起地球形变的研究中,与纯粹的弹性地球模型相比,我们的方法还包括与地幔松驰有关经的影响。本文提供的结果表明:深源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被滞后的粘弹性地幔松驰明显地放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含超压气体裂隙震源模式,分析了地球内部放射热能向孕震区积聚的过程。建立了力学模型,对孕震区岩石弹性势能、位移势能、高能气体热能与地震波能量的转换作了定量分析,分别推导出地震震级与震源尺度、地形变、地震矩、孕震时间的关系式。所得结果与前人给出的相应公式和实际震例相符,据此,从能量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含超压气体裂隙震源模式。  相似文献   

7.
1668年郯城8.5级地震震源参数及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系统地计算和屯1668年郯城地震的震源参数,讨论了其特点进而提出了计算地震断层动摩擦阻力和应力的公式,给出了衡量地震断层破裂彻底度的判别指标和主震后强余震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推导了估计地震双力偶(DC)源三维空间旋转角的新的简化公式。导出公式的复杂性依赖于所需角度估计的准确性和期望解的完备性。该解比本人1991年根据四元表示提出的算法简单。我们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些新的表达式可以写成数行计算机代码,从而可对不同方法得到的双力偶解及地震震源机制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Fatti近似的弹性阻抗方程及反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nnolly的弹性阻抗(EI,elastic impedance)公式进行反演只能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信息,然后才可间接计算得到纵横波阻抗等其它的参数数据体,这样便增加了一步误差使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本文首先针对该方法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以Zoeppritz方程的Fatti近似为基础一种新的弹性阻抗公式,由该公式可得到比用Fatti近似更准确的反射系数,然后对这个公式进行了标准化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间量纲的统一,最后用标准化后的公式进行了反演,从反演得到的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数据体中可直接提取得到纵横波阻抗数据体.应用实例表明用这种方法提取得到的纵横波阻抗更加稳定、准确,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储层信息.这种新的方法是对以Connolly公式为基础的传统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两种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对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地震震级和震源参数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经验公式确定了该次地震震级为71/2级和8级时的震源参数,然后基于离散波数法和有限断层地震动随机合成法,并利用基岩与一般场地水平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计算了福建沿海8个场点的加速度、速度时程及其峰值,发...  相似文献   

11.
付虹  王世芹 《地震研究》1994,17(4):350-354
本文通过对1992年4月23日缅甸6.7、6.9级地震前近场区异常研究,发现该地震在澜沧、耿马地震后,中小地震区域活动水平一直较高,表现为地震频度和应变释放一直较同,并形成了地震空区。震前3个月开始,震源区的频度增加,应变释放加速显著,近场区的短期前兆异常也较突出。笔者对这些特征进行了一定剖析。  相似文献   

12.
位错模型的有限单元公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弹性和粘弹介质中用劈节点技术离散的结构面与非均匀位错面的等价原理,并由此证明有限单元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与沃尔特拉位错公式表示的位移场等价,从而获得求解断层面错动产生的位移场与应力场的统一理论和方法,即用Volterra(沃尔特拉)位错公式和地面位移观测资料,反演断层面上的位移或位移速率,再用位错的有限单元公式和反演的断层位错,正演计算位移场和应力场。  相似文献   

13.
段星北 《地震工程学报》1997,19(1):76-82,90
根据震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近场吸收系数a/km^2都随实际地震而异的性质,导出了完整震源深度公式,并获得K-G问题的通解。对此通解及震源深度公式分别提出3种算法,效果都较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粗略地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动预测的基础课题。该文在地分析地震科学联合中基金6个有关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对12个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再研究与论证,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震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近场吸收系数α/km2都随实际地震而异的性质,导出了完整震源深度公式,并获得K-G问题的通解。对此通解及震源深度公式分别提出3种算法,效果都较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粗略地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震源谱的尾波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选用北京遥测台网东部9个台站所记1989-1990年唐山地区10个地震的数字化记录,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并和单台多震法求得震源因子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多台法所得震源因子精度明显优于单台法;且两者均比直达S波所求波谱比的精度提高1倍以上。提出了以一定的震源模型为基础,由震源因子求震源谱的方法.结果表明,ω一次方模型(即震源港高频部分与角频率ω的一次方成反比)较二次方模型更适合于本文所用的数据(震级范围为ML,3.0-5.2).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故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为研究震源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活火山区记录到的微震活动,通过对微震的相对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有关该火山的构造及长期动力学的信息。1988~1999年期间,夏威夷火山观测台地震台网8个以上地震台记录到发生在冒纳罗亚和基拉韦亚火山的32000次地震。我们研究了其中的17000次地震,并对70%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再定位,定位精度为10~500m。约75%的再定位地震位于深度8~11km的近似水平的脱顶面附近。但再定位结果反映出的走向特征是多个作为逆断层活动的向东南陡倾的断层面,这些断层面明显地位于脱顶面的下方并与之相交。如果这个脱顶面像许多作者所假设的那样与前冒纳罗亚海底重合,那么这些逆断层就造成了前冒纳罗亚海底洋壳破裂。火山的重量和岩浆存储系统内的压力可能是引起这些破裂的原因,这与Gillard等(1996)所计算的局部应力张量完全吻合。这些逆断层可能产生了由沿脱顶面千米长水平滑动垂直线理所揭示的断层崖以及大规模粗糙的凹凸体和正应力变化。这些因素能导致粘滑、大震级地震、基拉韦亚火山南翼观测到的微震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希利纳型失稳。与脱顶面相交、使脱顶面产生大规模粗糙度的破裂可能是控制夏威夷火山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段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珠  陈农 《四川地震》1995,(4):19-30
本文采用人工地震折射测线和天然地震观测资料,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省境内北段P波和S波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一种数值性能极好的定位方法和走时与慢度结合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修定了沿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北段及东侧盆地边缘的110个地震,给出了震源位置的精确解,讨论了地辰原深度的分布。本文还将定位结果与常规的四川台网地震目录进行了比较,对台网目录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高台网定位精度的意见和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收集整理了前人所做的辽宁地区震源机制解结果,又利用近震P波初动资料,求行了本区13个较大地震的断层面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本区23个(3.5≤M≤7.5)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的统计,其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P)集中于NEE向,主张应力轴(T)为NNW向,断层面所受的力以水平分量占优势,N轴仰角大多较陡,其断层活动以走滑借动为主。  相似文献   

20.
1991年4月22日哥斯达黎加拉埃斯特雷拉谷地震(Ms=7.6)是一次与中美加勒比板块下俯冲有关的背弧俯冲事件。主震后在哥斯达黎加南部架设了一个由三台便携式PASSCAL型地震仪组成的台网,监测余震活动2-6周。根据这些三分向长周期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线性矩张量反演方法,获得了15次小余震(震级在3.2到4.4之间)的震源信息。在如何获得震源参数方面我们做了几次实验,研究了定位不准和未知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