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天山-北塔里木的大地构造和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英 《地质论评》1989,35(6):512-52
本文据大面积的航空磁测资料以及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划分出南天山-北塔里木地块(简称天-塔地块),它被一系列的断裂所围绕。首次指出天山中央深断裂,塔里水中央纬向深断裂和罗布庄-尾亚深断裂(简称罗-尾深断裂)的位置和性质。作者认为,南天山地槽是在一个奥拉谷式的活动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出了东西向的沙丘河-库尔勒断折带在天山大地构造演化中的分段控制作用。它类似于火洋板块中转换断层性质的深断裂。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里木地块北缘碱性岩(矿)带的地质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地块北缘碱性岩矿带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和塔里木板块会聚的天山造山带中。碱性杂岩和矿产明显受深断裂控制,由北而南划分为活动陆缘深断裂、板边深断裂和板内深断裂三种不同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3.
朱英 《物探与化探》1986,10(4):247-256
文中根据地质和航空磁测资料,系统地论述了中朝准地台大地构造分区和地壳结构的若干问题。指出中朝准地台应该三分,即华北地块、包银地块和胶辽地块。详细描述了华北地块的地壳结构,指出它的两个边缘壳断裂的性质。第一次指出了平勿断折带是个幔源超深构造,并简述了它的东西两段的特征和它们在大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阿奇山-喀拉塔格地块,北为康古尔塔格造山带,南以干沟-卡瓦布拉克断裂为界与南天山造山带毗邻,向东越过罗布泊-尾亚断裂即为星星峡-旱山地块(李锦轶等,2002).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东缘早古生代弯山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中国中央造山带内部的柴达木盆地周缘出露有代表原特提斯洋盆的蛇绿岩带、指示大洋俯冲与大陆深俯冲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以及不同性质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带。根据这些构造单元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综合地质年龄分布,表现为一条环绕柴达木盆地东缘的连续而弯曲的加里东期造山带。造山带内发育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和韧性剪切带,与古地磁资料所揭示的柴达木地块在早古生代的相对逆时针旋转息息相关。本文提出,柴达木盆地周缘造山带为一弯山构造。它是在原特提斯洋向南斜向俯冲闭合过程中,诱发的大型走滑断裂和柴达木地块逆时针旋转牵引造山带发生弯曲所致。  相似文献   

6.
1成矿地质背景天山成矿带铁磷矿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地台北缘的库鲁克塔格隆起、星星峡地块与觉罗塔格裂陷槽边缘带、天山南麓山前凹陷、柯坪前陆盆地内。从铁磷矿产出的构造环境分析,内生铁磷矿明显受微板块边缘深大断裂控制。含磷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板块边缘深断裂两侧,目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矿庆地质概况黄山东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吐鲁番-哈密前寒武纪地块与其南侧的觉罗塔格活动陆缘衔接部位,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地块北缘碱性岩(矿)带的地质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里木地块北缘的碱性岩带是中国大兴安岭—内蒙地轴深断裂碱质活动带的西延部分,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和塔里木板块会聚的天山造山带中。碱性岩带包括了在晚志留世海盆扩张时形成的碳酸熔岩、在微板块消减收敛阶段侵入的半深成、浅—中成碱性侵入岩及与其相关的碱性伟...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会东县云南省东川县属川滇黔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属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菱形地块之会理-昆明裂陷带。川滇黔菱形地块与三江褶皱系、义敦岛弧带、甘孜-理塘洋、龙门山构造带和华南褶皱系相邻;由4条深大断裂所围(小金河-中甸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  相似文献   

10.
1成矿地质背景卡拉盖雷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微板块之伊犁裂谷带南缘,那拉提构造带境内西段。那拉提成矿带主体为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北部还包括伊宁部分中央地块。缝合带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塔里木板块之间,那拉提南、北缘断裂分别为南、北两界。古板块的多次裂解、拼合,形成了成矿带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天山地质构造给人的印象是:北天山优地槽、南天山冒地槽,中间夹着一个长近1500公里,南北宽10—80公里(最狭处仅5公旦)的一个“中天山结晶轴”。对“中天山结晶轴”的看法,归纳起来在以下三方面分歧较大:(1)变质岩带的地层时代问题;(2)变质岩带两侧深大断裂存在与否;(3)变质者带的构造性质。  相似文献   

12.
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该区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包括重力测量、航空磁测、深反射地震和天然地震资料)的分析整理和编图,发现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存在着一个菱形块体——川滇黔菱形地块,由四条(隐伏)深断裂带所围限。地球物理资料较为清楚地反映了菱形地块的构造格架。西侧重力异常梯度陡变,地壳厚度急剧变厚;内部存在由地幔隆起形成的重力高异常带,隆起带可能是菱形地块在元古宙时期裂解留下的遗迹;沿边界断裂地震活动剧烈而频繁。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及其内部的隆起带控制着本区的成矿作用,不同时期的矿产在菱形地块内有规律地分布。沿近南北向地幔隆起带分布有元古代沉积-喷流型Fe—Cu矿床,其两侧分布有与晚古生代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沿菱形块体边界分布有新生代与超壳深断裂有关的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沿菱形地块内部的南北向深断裂(如小江深断裂)有剪切带型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床有时相互叠加形成复合成因的矿床(如东川地区)。这表明,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控制着不同类型矿床,同时表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一个不够稳定的地块(准地台或活化了的地台),菱形地块陡变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东侧稳定块体(缓变)。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在独库公路范围内出露于铁力买提达坂一带,其构造岩片主体向南逆掩于塔里木盆地之上,构造样式以双向逆冲为特征。相关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矿物~(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坪年龄368±1Ma和等时线年龄368±6Ma。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这条作为南天山中央地块南部构造边界的大型复合式构造带,主要形成发育时限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在二叠纪重新活动。前者可能是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构造变形过程的痕迹,后者则可能是由伊犁-塔里木复合地体与北天山地块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4.
王国灿  张孟  张雄华  康磊  廖群安  郭瑞禄  王玮 《地质学报》2022,96(10):3494-3513
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伊犁-中天山地块之间分布着多条时代和类型各不相同的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前人一般将这些蛇绿混杂岩统一视为北天山洋盆的纪录,并由此推断该洋盆的时代跨度至少始自寒武纪并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甚至二叠纪。本文基于近几年在东天山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成果,通过新界定的以康古尔塔格-大草滩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北天山洋两侧志留纪—泥盆纪活动大陆边缘物源性质和生物古地理对比,对北天山洋的构造属性和演化过程进行了重新厘定。研究揭示,志留纪—早泥盆世,北天山洋两侧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和伊犁-中天山地块分属于不同的物源体系和生物古地理区系,指示该洋盆具有显著的构造古地理分隔意义。至中泥盆世,北天山洋两侧隶属同一生物大区的珊瑚动物群指示该洋盆已演化至残余洋盆阶段;晚泥盆世晚期—早石炭世,天山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磨拉石-火山岩建造与下伏岩系之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关系以及南北两侧物源的相互贯通说明东天山段的北天山洋已完全闭合,南北陆块的碰撞缝合应发生在此前的晚泥盆世早期(~370 Ma)。 石炭纪—早二叠世,可能受南部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及板片后撤作用影响,在前期已经碰撞拼合形成的统一准噶尔- 吐哈-中天山地块之上,沿康古尔-雅山一带重新裂解出具不成熟洋壳的康古尔弧后有限洋盆。该有限洋盆存续至 早二叠世早期(~290 Ma)最终闭合,其与北天山洋盆是两个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天山巴伦台地区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带由以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二辉岩、斜长花岗岩等为主的深成杂岩、以玄武岩为主的铁镁质火山岩组成,可能代表了吉尔吉斯洋盆的洋壳残片,上覆岩系主要由硅质岩、硅质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远洋沉积物组成。该洋盆在早元古代可能已打开,至早—中奥陶世闭合,伊犁微地块与中天山微地块形成统一的伊犁-中天山地块。乌兰莫仁构造混杂岩的识别,对于探讨吉尔吉斯洋盆是否延伸至巴伦台地区以及巴伦台地块与伊犁地块间是否存在洋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于重新认识巴伦台微地块(中天山地块)和伊犁地块间的关系及探讨中天山地区乃至中亚造山带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所完成的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推进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发育有F1~F10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2向北倾斜是早期的主断裂,F1则是后期主逆冲断裂,它们共同构成空间结构复杂的嘉黎深断裂带.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主断裂系由略微向南陡倾的F3、F4和F5三组超壳深断裂构成;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强烈的改造,缝合带内发育多条延深不大的上地壳断层.唐古拉断裂带由F6、F7两组主断裂和一系列次级断裂构成;主断裂产状上陡、下缓,总体向南倾斜,向下延深达下地壳.而金沙江缝合带是由F8(金沙江断裂)和F9(可可西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一系列上地壳次级断层共同组成的,是一组很宽的地块碰撞缝合带.F10即昆中断裂是产状陡立的超壳深断裂,是昆仑山断裂带的主体构造,它构成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的北部边界.从剖面电性结构特征分析,昆中断裂以南属于西藏高原主体;而以北地区是否还归属西藏高原?这有待更深入的讨论.值得特别关注的事实是,研究区内2组缝合带之下都存在向上地幔延伸的壳内高导体,它们可能反映区内壳幔热交换过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观察、测量与分析,特别是综合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第四纪活动性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表明现今华北地块南部NWWNW向断裂活动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性质;在前新生代构造基础上发育的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带和新构造期发育的新乡-商丘断裂带是具有走滑性质的新生代壳内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介休-新乡-溧阳和巴东-泉州-台湾地震带西北部的深部存在两个NW向构造带,在地幔可能汇聚为一条构造带。综合这些断裂及其所控断陷盆地的展布特征,明确了该区的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的运动学关系。即在应力应变基底格局的制约下,两个NW向构造带强烈的左旋走滑拉分运动作用下导致华北地块南部发育拉分盆地,NW向新断裂的形成和先存NNE、NW及近EW向断裂的复活,控制了新生代复杂的断裂或断块构造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位于康古尔断裂和阿齐克库都克断裂之间的东天山板块缝合(区)带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即泥盆纪吐哈古大洋形成、早石炭世俯冲造山、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以及二叠纪造山期后缝合带的进一步变形.自北而南划分为4个构造带, 共同组成了一个向下收敛的楔状缝合区(带).东天山的矿产严格受构造控制, 相应地从北向南分布有前缘推覆带斑岩型铜矿床→蛇绿混杂岩带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叠瓦岩片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热液型金矿床.这些类型的矿床集结成东天山地区4条大的成矿带: 康古尔断裂以北铜矿带, 金、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北带), 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南带)和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崔军文  唐哲民 《岩石学报》2011,27(1):231-242
以区域构造背景为基础,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构造格架是本文的主要宗旨。塔里木盆地中部存在一规模较大的近于E-W向的构造带,谓中塔里木构造带或中塔里木断裂带,平面上它大致和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相对应,东延,和阿尔金造山复合体的一组规模较大的、近于直立的E-W向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相连,西延,插入西昆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剖面上具有背冲式(断背状)断裂组合,其形成始于早古生代,强烈活动期在三叠纪后。断裂带具有逆冲、走滑和垂向挤出性质,是目前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含油带。中塔里木断裂带和塔中隆起带属于同一动力学系统中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在空间上是互为一体的,在早古生代为一强烈坳陷带,晚古生代以后逐渐转化为隆起带。大致位于北纬39°30'~40°的E-W向高正磁异常带,为一以基性麻粒岩为代表的结晶基底、基性岩墙和花岗质类岩石,并叠加晚元古-早古生代活动陆缘岩浆弧的大型东西向构造杂岩带。中塔里木断裂带(塔中隆起带)以南至塔南前陆盆地的塔南地区,以E-W向构造岩浆岩带上叠NEE向断裂构造(断隆和断凹)为基本特征,其断裂组合完全可以与南阿尔金断裂以南的南阿尔金地体的断裂组合相类比。中塔里木断裂带以北至塔北前陆盆地的塔北地区以长期坳陷为特征。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表现为西昆仑山体的北向逆冲推覆和山前带的强烈挤压及塔南前陆盆地的急剧沉降,而西天山-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则表现为由于塔里木地块向天山复合造山体的强烈北向俯冲导致的南天山的南向逆冲推覆和塔北(前陆盆地后的)隆起。塔里木盆地处于南北两侧向盆地挤压、东侧左旋走滑和西侧右旋走滑的复杂构造应力状态,塔里木盆地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基本上是上述4类不同性质的构造应力场对先存的E-W向构造经多次强烈改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博罗霍洛褶断带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属中天山褶皱裂隆起带的一部分,北邻准噶尔阿拉套晚古生代岛弧,南毗伊犁地块。博罗霍洛褶断带的发展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它的雏型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已展现出东西向隆起带,早古生代成为在陆裂谷,到晚古代随着天山地槽的封闭开始褶皱隆起,中新生代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强烈的构造复活并产生大量新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