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1991年3月26日山西大同—阳高5.8级地震宏观烈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巍  安卫平 《中国地震》1992,8(3):19-27
本文叙述了1989年大同-阳高M_s=6.1地震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对这次地震的类型、余震活动、地震趋势、宏观烈度、震害特点等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本次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多次主震集中发生的特征,属震群型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衰减正常。由于建筑物的设计结构不合理,以及多次主震震害迭加的效果,高烈度区的震害加重。文中还简述了1991年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展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a无6.0级地震的相对平静,敢是继1966年至197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震害和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的震害情况,讨论和分析了其特点和震害偏重的原因。介绍了地震后进行的震害指数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的工作情况,并结合震害指数的分布特点和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烈度的分布情况和特殊性,指出震害分布与发震构造有密切关系,认为把烈度和震害指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更好地反映出这次震群活动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同—阳高地震群发震构造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群发震的区域构造环境、震区的活动构造格局、地震期间建筑物的破坏特征、地面强运动所造成的构造地裂缝的性质和几何组合等。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群是在晋北张性区内地壳伸展条件下,北东东向六棱山北麓断裂突发性正断倾滑错动,并诱发北西向断裂的左旋滑动和被它们所围限的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等联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发生可能标志着山西裂谷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阳高—带发生了主震为 Ms 6.1的震群活动。这次震群活动使山西、河北和内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特点、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7.
8.
刘巍 《山西地震》1992,(1):8-18
叙述了1989大同—阳高地震的基本情况,回顾了此次地震现场的分析预报工作。按照《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所确定的原则,采用国内常用的一些方法,对此次地震的类型、震前活动、地震趋势、余震活动等做了分析。并对几次强余震的预报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大同-阳高地震发震构造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地震地质》1992,14(1):10-11
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发生一次中强震群型地震活动,其最大震级为6.1级。1991年3月26日又在当地发生5.8级地震。这是近年来在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正确认识其发震构造,是推测地震发展趋势的关键问题之一。震区附近有几组活动构造,以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的为最发育。孙加林、吕佩苓等分别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初动分布得到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大同地震为平移型地震,主要节面为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鸣、王培德等在大震后曾在现场布设台网, 由  相似文献   

10.
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最佳控制范围内,该序列记录完整,定位精度高。本文根据现场分析组编制的单台(三分向)目录和台网定位目录,在现场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之上,讨论了此次地震活动的时序和空间演化等特征,得出如下结论: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多主震集中发生的特征,平面上具扩展收缩、深度上具分层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监测系统的组成情况及对由多省区组建而成的地震现场监测系统进行统一组织指挥、统一技术管理的作法,指出在地震现场监测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原有监测网点的作用,应增设短临预报效果较好的观测项目以弥补原有台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0月18~23日在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为Ms6.1。这次地震是在华北地区1966~1976年强震活动高潮之后,在连续10a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平静背景上发生的。由于本区观测台网较为密集,因而在震前观测到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通过对这些前兆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大同—阳原盆地加速下降后(震前2~3a),在前兆中长期—中期阶段,前兆异常由震源区向远区扩展(135→330km),在前兆异常的短期阶段,大部分异常从远场逐渐向孕震区收缩。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大同—阳高孕震区地壳内存在断层面的障碍体或硬包体,它们具有较强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使得该区的应力随时间不断积累,在此过程中,周围地震的发生对其应力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使其增加,如渤海地震,有的使其减小,如邢台地震,到1985年前后,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应该从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中总结的经验、汲取的教训、得到的启示,结合太原市建筑物的状况,提出减轻地震灾害应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文中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区的烈度划分原则、烈度分布范围、烈度异常情况,给出了宏观地震参数(h=11.2km,震级5.8M_L),指出宏观调查的烈度值与强震仪记录的强余震加速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刘艺林 《山西地震》2000,(2):28-30,42
根据在地震现场收集的大量资料,总结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应急救灾的作法。叙述了该次地震后成立救灾组织、分配救灾物质、慰问灾民、传递灾情等政府的主导作用、部队主力军作用等。提出防止二交及衍生灾害、发挥金融机构在救灾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应总结群众救灾经验、注意发现宏观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认为此法能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提出这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regional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for the Zhangbei- Shangyi earthquake is described,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scopic seismic intensity,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ineaments on satellite image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e earthquake and possible seismogenic faul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is a result of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 northwestern termination of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and we should 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trend of seismic activity along this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8.
Thefracturecharacteristicofthe1989Datong-YanggaoearthquakesequenceSi-ChangZHANG(张四昌),Gui-LingDIAO(刁桂苓)andLi-MinYU(于利民)(Sefr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