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创始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先生继 1 998年获国际编号 674 2号小行星命名之后 ,近期又荣获了法国 2 0 0 0年弗拉马利翁奖。弗拉马利翁 ( 1 84 2~ 1 92 5)是大家熟悉的世界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 ,他的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也倍受人们喜爱。法国天文学会为了大力宣传天文科学知识 ,促进天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设立了弗拉马利翁奖。几十年来 ,该奖还从未授予过外国人。卞德培先生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向法国天文学会建议为卞德培先生授奖的法国天文学会副主席贝尔纳先生说 ,卞德培先生1 94 9年加入法国天文学会 ,是一个老会员了。…  相似文献   

2.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3.
1 1989年摄于北京天文台2 卞德培星(6742号小行星) 发现时的照片3 1998年在中国科协庆贺会 上与李元先生合影4 2000年在北京复兴医院5 1990年在日本访学6 1998年接受小行星命名证 书时留影7 荣获法国2000年弗拉马利 翁奖时的照片深切缅怀卞德培先生  相似文献   

4.
经过五年多与癌症病魔的抗争,2001年1月15日10时55分,卞德培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他的逝世,不仅是北京天文馆的一大损失,更是天文科普事业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Hubble cutaway,based on NASA schematic drawing卞德培先生收集的天文邮品  相似文献   

6.
本刊收到读者来信,反映有的地方流传着如下的说法:由于天体位置的异常排列,1999年将是人类“大劫难”的一年,在劫难逃。据我们所知,直到前不久,有的出版社仍在出版这方面的书,渲染无科学依据的这类谣传。我们特请卞德培先生撰写此文,谈谈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宇宙博物馆》卞德培李元主编16开423页624千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定价120元这是由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和李元主编的、大部头的、百科式天文科普图书。书如其名,这是一座宇宙博物馆,科学的展馆设计、丰富的展品、形象活泼的表现手法,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宇宙博物馆》,去领路宇宙的奥秘。迈入《宇宙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序言厅《太空漫游馆》。这是李元先生为我们专门设计的,他请青年画家喻京川为本书创作33幅可与世界一流同类作品相媲美的宇宙画,并为每幅作品配上了象散文诗般的文字解说,看了…  相似文献   

8.
记卞德培星     
记卞德培星本刊记者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小行星中心于1998年4月11日发出第31457号《小行星通报》,向各国有关方面正式通告了6741号“Liyuan”(李元)、6742号“Biandepei”(卞德培)小行星的命名情况。我...  相似文献   

9.
1978年初,我由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分配来北京天文馆,同年5月到饫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正在筹备《天文爱好者》杂志复刊。1978年8月20日《天文爱好者》复刊(双月刊)后的第一期杂志出版了,当时定价仅0.17元,杂志开本为普通16开,正文页码32页,四封虽然用胶版纸,但只有封面和封底是彩色印刷(较粗糙)。到今年4月,杂志总共出版300期:从今年起全刊改为铜版  相似文献   

10.
《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增刊“天文馆专刊”和2008年1月号刊载了由藤井旭先生原创,李元先生编译的四季星空图。为满足广大读者对藤井旭先生作品的热情并感谢他对《天文爱好者》杂志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特邀藤井旭先生的好友李元先生撰写此文,藤井旭先生也是《天文爱好者》的老朋友,曾馈赠给本刊许多精美图片,例如2007年初寄赠的麦克诺特彗星的精美照片就刊登在《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6月号上,在此我们再一次向他表示感谢。今后我们还将选登藤井旭先生的星图和天体照片,供广大读者学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月 2 0日 ,是李鉴澄先生九十五华诞。李鉴澄先生是江苏吴江人 ,1 92 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 93 0年赴南京到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工作。当时从国外归来的著名天文学家余青松所长正在创建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近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在创建紫金山天文台的初期 ,李鉴澄先生从土木建设到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等都亲自参加了工作。当天文台初具规模之后 ,他便利用当时仅有的仪器设备 ,从事天文研究工作。他对 1 60厘米光学望远镜的性能作了观测研究 ,又利用 61厘米反射望远镜、2 0厘米赤道仪、太阳分光仪等仪器对天体进…  相似文献   

12.
海军学院走出的天文学家 王绶珀先生1923年出生,当时国内军阀混战,之后又发生了北伐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他的童年是在动荡中度过的,而且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1936年,王绶珀先生考入马尾海军学校。这个学校是清朝左宗棠在“甲午战争”之前二十多年建立的,模仿英法的制度,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3.
回归频频话恩克卞德培以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恩克名字命名的天体,只右一个.那时县“民市管(思克1791~1865)星”,众多岁星中,恩克鲁星的名气一点也不比1986年回归的哈雷当星差,请看,为俱培善他4出的吕兵之虽它是周期很短的管星中,最早被预报回归的...  相似文献   

14.
李鉴澄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地球磁场的专家,开辟了我国地磁研究的先河。他也从事古天文史的研究,特别对我国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方面特有建树。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他又带领我们进行人造天体的观测。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他不顾当时年过五旬,仍然和年轻人一样起早摸黑,不  相似文献   

15.
魔鬼头上的烛光──M31卞德培天文爱好者们都很熟悉仙女座大星云M31。公元IO世纪,阿拉伯人就发现了天空中这块小小的模糊斑点,欧洲人则是在17世纪初的1612年,才由天文学家迈耶尔用望远镜看到了它。因为M31太暗弱,给人以忽隐忽现的神秘感觉,加上它离...  相似文献   

16.
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加贺谷先生和他的《银河铁道之夜》,其唯美的画风令人震撼而沉醉。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给大家介绍一部具有很强天文背景的动画电影——《泰坦新纪元》。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制作的,运用了当时(2000年)最先进的CG动画(即电脑动画,一般也指3D电脑动画)技术,并与传统2D平面动画相结合,给面众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太空世界。将它放在这里介绍,算是给大家看看有别于加贺谷先生的另一种更偏欧美的画风吧!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一般被译为《冰冻星球》,我为什么要重新翻译一个名字呢?这将在后面详谈。  相似文献   

17.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退休已经2年多了。不经意间,又迎来了纪念本刊出版300期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更引发了我对编辑部深深的怀念。1978年~1984年,我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做文字编辑7年,1992年~2002年,我又担任杂志社社长兼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11年。到2003年9月退休,前前后后我在编辑部工作了整整20年。人生共有几个20年?一个人一生又能工作几个20年?所以,《天文爱好者》杂志早已成为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辑部的那一年年一月月,都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与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8.
席泽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史学家,他成功地利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对悠久的古代史料做出科学的诠释。五十年来,席先生在“天文考古”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厚积薄发,不断创新,成就斐然。去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席先生的自选集,最近此书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是我国科学史研究事业上的一件非常可喜可贺的事。编者以为,席先生的为人和治学精神应当是现今青年天文工作者效仿学习的楷模。为此,本期新书介绍专栏特刊登了原国务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健先生为此书撰写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和席泽宗先生的自序,以飨广大读者。此书定价146元。本刊编辑部可办理邮购,邮购价152元。汇款地址:北京西外大街138号《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邮编100044。  相似文献   

19.
约翰·道布森(JohnDobson)先生是鼎鼎大名的"道布森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者。他所倡导的"路边天文"(Side-walk Astronomy)活动在北美洲全境正如火如茶地开展。《天文爱好者》杂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介绍过他和他的路边天文(详见1984年第五期)。我们有幸在 IAU 启动2009国际天文年之际独家采访了这位现居美国旧金山的92岁高龄的传奇人物。在此,特别感谢负责联络的Donna Smith 女士。  相似文献   

20.
《宇宙之谜丛书》全套书6册明天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主编卞德培副主编李芝萍这套丛书内容非常丰富、新颖。从深宇宙到太阳系天体,从理论知识到观测实践,从历史到现在、到未来,全部包容在其中;内容新颖,包括了太阳系空间探测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成果。各册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