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2000,18(4):301-311
系统阐述了太阳中微子“亏缺”问题出现的背景,包括介绍标准太阳模型,太阳内部的相聚变反应,太阳中微子能谱和流量的理论估算,以及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和结果。讨论了为解释太阳中微子“亏缺”而提出的各种非标准太阳模型以及近年来愈益受到重视的中微子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8):15-15
7月中旬,“心宿二”(ANTARES)中微子望远镜顺利安装完成,它将在地中海水下2.5千米处的基地探寻难于捕捉的粒子——中微子。“心宿二”的服役期约为5年,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将在它的设计基础上研制个头更大的版本,足以与体积1立万千米的南极“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相媲美。两大望远镜计划互为补充,透过地球观测太空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3.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由于中微子不可见、不带电,而目几乎没有质量,因此几乎处于无法探测的境地。科学家一般认为,理论上有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三种形态,其中只有前两者能被观测到。与光子和其他高能粒子不同,中微子可毫无阻碍地穿过行星和恒星,穿越星际空间广袤的磁场,甚至可以穿透整个星系。科学家们花费了大半个世纪,才摸清太阳能量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为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提取的企图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模型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10,(9):18-18
虽然仍然在建造中,但位于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已经开始产出科学结果,其中就包括了它本未设计来研究的新现象。“冰立方”是用来探测难以捉摸但却极具科学价值的中微子的。它所专注的是穿过地球的高能中微子,这些中微子携带了在北半球天空中可见的超新星爆发或者和黑洞等高能事件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用激光测距技术探测空间碎片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现状和未来探测的需求,首先对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的探测成功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其次计算分析了望远镜口径大小、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及重复频率与可探测空间碎片大小及探测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功率激光器与大口径望远镜可有效地提高空间碎片的探测能力。为满足探测微小空间碎片(尺寸在20 cm左右)的需要,建议采用能量在2 J~3 J之间、重复频率为100 Hz的激光器和口径1.2 m以上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7.
高能中微子天文学简介─—兼谈中微子应用许梅随着人们对中微子的许多性质与运动、变化规律日益加深的了解,以及更多中微子探测装置的建立,可以预见中微子天文学在21世纪初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恒星(包括太阳)内部、超新星爆发过程、星系(包括银河系)核心、类星体以...  相似文献   

8.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在连续观测时,太阳辐射导致的温度变化使其光机结构产生热变形,主要表现为焦点实时变化,产生离焦像差,影响观测数据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焦点扫描探测算法并结合望远镜的系统结构设计了一个焦点探测系统。首先分析了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焦点变化并设计了焦点探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重点对系统的重复精度和焦点探测精度进行测试,表明系统能满足望远镜的焦点探测精度要求;最后给出了焦点探测系统在望远镜上3个月的运行结果:系统能实时监测望远镜的焦点变化,根据焦点的变化量进行调焦,能得到优秀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太阳中微子问题的现状与前景许梅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内约有600亿个中微子穿过,但被专家们探测到的却少得可怜!问题的由来中微子,不带电,质量极小(可能为零),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极弱,但数量极多且充斥于宇宙间的每个角落。因此,对中微子的深入研究不但...  相似文献   

10.
“空间太阳望远镜”是一颗载有口径为1米的主光学望远镜、极紫外望远镜、Ha与白光望远镜和宽带光谱仪及射电频谱仪的科学卫星。它将在距地面730千米轨道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在摆脱了地球大气层影响后,对太阳进行广泛光谱范围和全连续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频率分辨率的科学探测,为太阳物理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天文望远镜是探测宇宙奥秘的重要武器,是窥视太空的巨眼。如何评价一架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呢?主要以望远镜的六个性能参量来衡量:望远镜的口径(收集光量的有效口径)、光力(相对口径)、分辨本领、视场、放大率(对目视望远镜)或底片比例尺(对照相望远镜)和极限星等(也叫贯穿本领)。其中望远镜的聚光、贯穿本领和分辨率都与望远镜的口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肖胡兵 《天文学报》2022,63(3):37-140
<正>耀变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具有极端观测性质的子类,耀变体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辐射最强最持久的天体,其辐射包括电磁辐射以及中微子辐射.费米大视场望远镜的发射对耀变体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自从其2008年发射至今已经公布的4代源表包括了3000多个耀变体的伽马波段观测数据.本文中将分别从数据的统计分析,耀变体全波段SED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拟合,以及Me V波段探测的设计模拟出发对耀变体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日益成为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随着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2.4m望远镜的建立,基于2.4m望远镜利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进行探测将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论证,基于2.4m望远镜,利用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在一定亮度范围内进行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是因为在天体物理上的先驱性贡献而奖给雷蒙德·戴维斯、小柴昌俊和里卡尔多·贾科尼三人的。戴维斯和小柴是因为宇宙中微子的探测而合得奖金的一半;贾科尼是因为发现宇宙X射线源而得奖金的另一半。本文将只讨论中微子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地天体探测工作的现状,还介绍了我国正在建造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绿堤望远镜为天文学家探测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有望为暗能量的属性提供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有两项物理学研究成果,其中一项属于实验室天体物理学。什么是实验室天体物理学?从字面看与天体物理学有关,传统的实测天体物理学在广义上也可以称为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因为所进行的各种探测都是在实验平台上完成的,包括地面与空间的各波段望远镜等探测设备。为了更准确详细地观测天体,可以通过改变望远镜和探测设备的参数,来获得天体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图像和信息,如光谱等。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甚大巡天望远镜拍摄狮子三重星系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巡天望远镜和它的照相机拍摄了狮子座中壮观的三重星系。不过照片中的暗弱天体而非这三个星系可能才是吸引天文学家的真正原因。这些暗弱天体的锐利影像说明甚大巡天望远镜及其照相机具备了探测更遥远宇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极高能宇宙线一般指来自地外的能量高于1018电子伏特(eV)的高能质子与原子核,其起源的研究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和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随着一些大型探测器(如Pierre Auger天文台)的运行,极高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然而由于极高能宇宙线事例相对较少及其在从源到地球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如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以及磁场的作用),需要通过观测这些宇宙线在强子反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如中微子)来获得其起源的额外信息.最近,位于南极的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探测到了54个能量分布在60TeV{3PeV内的中微子事例,开启了高能中微子天文学的新时代.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高能中微子、极高能宇宙线的天体物理起源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Philip Yock 《天文学报》2006,47(4):410-417
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可借助1米级望远镜用微引力透镜技术探测.基本的要求是能对银河核球进行连续观测的能力.置于南极洲冰穹A或冰穹C的望远镜特别合适.这里叙说两种可能的观测方案,一是使用一架1米的可见光望远镜(Ⅴ和Ⅰ通带),另一是用一台2米的大视场近红外望远镜.利用它们可以在数年内对类地行星在银河系内的丰度作一粗略测量,也可以对恒星大气作有用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