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位单枪匹马的小天文爱好者 ,今年 1 8岁。以前 ,重要天象来临总使我十分兴奋但又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好的观天指导 ,1 994年彗木相撞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1 998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坻一中之后我认识了《天文爱好者》 ,在图书馆老师的热心帮助下 ,我借阅了 1 997年合订本 ,从此眼界大开 ,对天文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一幅幅精采的天文照片吸引着了我。我更爱天文观测了。于是每到睛夜我便拿好星图找星星 ,认星座。现在 ,我可毫不费力的认出 30几个星座 ,找出几十颗亮星。对天文的爱好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还在学生会也担当…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11日,我随校天文爱好者俱乐部来到了上海南汇区芦潮港海边码头,观测本世纪第一次日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天文观测活动。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我和《天文爱好者》杂志的不解之缘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去邮电局办事,偶然在邮电局的报刊、杂志订阅目录上看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我就订阅下来。从此,《天文爱好者》杂志把我领进了神秘的宇宙中,书中一幅幅奇妙的天体画强烈地吸引着我。起初我按照杂志上所介绍的认...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恰好是我订阅《天文爱好者》二十周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正上小学的我偶然在同学家看到一本书,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第一个星座——天兔座。从那时起就想认识天上其他的星座。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找到任何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只好等着机会的来临。1984年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其中的《天文》分册上学到了一点天文知识。1985年偶然在一位朋友家里的小学课本《自然》上看到四季星图。从此以后就是凭着这简易的四季星图开始了认星之路,也真正开始了天文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位少年爱好者的话我和张衍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开学后,就要升六年级了,但我们对天文的热爱是不变的。我爱好天文是从1994年6且开始。有一天’,我听说替木要大碰撞,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感到是件非常新鲜的事儿。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却是一无所知,从此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的交通干部,从小便对浩翰的宇宙深感兴趣,高一时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杂志,从此它便成为了我的朋友,在它的滋养下,我走上了真正的爱好者之路。从《天文爱好者》杂志上我了解到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及关于彗星、小行星的观测办法,使我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我童年时 ,家乡的小城还缺少现代化的缘故吧 ,没有灯光的干扰 ,没有电视的喧闹 ,每到夜晚 ,璀璨的群星就深深吸引着我 ,它们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 ,仿佛近在咫尺一般。至今回想起来 ,仍让我心驰神往 ,多少次梦中的我又回到了那片星空下 ,尽情地欣赏着波澜壮阔的星河。小学时我就对星星产生了兴趣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对天文的爱好到现在已快 2 0年了 ,从未间断。上中小学时周围没有人给我天文指导 ,《天文爱好者》杂志便成为我的启蒙老师 ,在父母对我“独特”爱好的大力支持下 ,我买了星图 ,还自制了小望远镜 ,它们陪我度过了不知多少个…  相似文献   

10.
“天狼空间站”最初成立于上海,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学会及天狼光电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天文辅导站,其宗旨为面向全国培训地理老师、天文科普辅导员,协助学校举办天文科普活动,组织天文夏令营,指导初级爱好者入门观测。该站曾在2000年暑期为来自国内30多个学校的地理老师免费举办天文培训班,此举在天文界及广大学校引起较好反响!“天狼空间站”既是天文辅导、咨询服务机构,同时也是天文迷俱乐部。  相似文献   

11.
济大学天文协会成立于2004年2月。虽然协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协会独立或与上海天文协会、中科各合院上海天文台大高校的天文协会组  相似文献   

12.
最初认识《天文爱好者》是在学校阅览室,当时她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我也只是漫不经心地随手翻了几页就匆匆而去。要说真正认识并喜欢上她,是在2000年年底,我在报刊店偶然发现了她,从此我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天文景观动人新弦──各地群众观测日食、彗星纪实之二▲我拍摄了海尔─波普(1+B)彗星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很喜欢在夜空中看星星。当时已能认识五十多个星座,用上海产20倍简易天文镜看天体。可惜一年后中断了,连著名的哈雷彗星也没见到,非常遗憾。直到去年...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生活在福建闽侯贫困山区,这里的环境使我从小与天文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讲一些关于星空的神话,如“牛郎与织女”“婵娥奔月”等,这些神话故事使我小小的心灵产生了许多好奇与幻想。从此我便养成了睡觉之前总要数数星星的习惯,我这里对观...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上海的天文爱好者们拥有了自己的天文网站——网上天文台,一年后他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启明星联盟(简称星联)。从“上海网上天文台”到“启明星联盟”,神奇的网络之手将上海的星空迷们紧紧地牵在一起,营建了一个星空下共同的“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4日,天津科技馆和塘沽新港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开设校本天文课”签约仪式,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朱进博士亲临指导,并听了第一节观摩课《天文学的起源》。3月31日塘沽一中心小学与天津科技馆举行了同样的签约仪式。从此,在天津市中小学中有了天文课。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从1958年4月创刊起,到2006年4月,48年间总共发行了300期。作为《天文爱好者》的忠实读者,我衷心和热烈地祝贺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这个享誉全球华人天文爱好者的刊物300期华诞。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该刊物一直忠实地和热情地普及天文知识,在培育天文爱好者的阵地作出独特贡献,已成为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贴心朋友和老师。我预祝它前程远大、越办越好。同时,我还作为《天  相似文献   

18.
望天兴叹     
编辑部嘱我为《天文爱好者》出版300期写一篇纪念性短文。一般说来,这种文章总是歌颂表扬一番,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可我一动笔却不知为什么总也激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感慨的心情。回想起来,《天文爱好者》和我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1958年爱好者初创,我也于那一年开始接触天文,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爱好者两度停刊,我的天文业务也是两度停摆。从1958年学天文起的确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天文台年刊的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的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的《余山天文台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的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对天文年刊的指导和关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和天文奥赛“一见如故”。没有功利的束缚,让我深沉地爱上了这个比赛。在去年整整一年里,我都醉心于天文奥赛,经历了从国内竞赛到IOAN(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系列比赛。宁夏固原的国赛让我踏出了广东,并且首次面对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们。而后的IOAA则让我放眼世界,认识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更收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从未想到,我可以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虽然没有十分优秀的成绩,但在一次次的天文历程中,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