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极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与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中山站于1991年3月建立临时地磁台,1992年2月建立正式地磁台,台上建有地磁观测室、记录室和各种探头室.它们均采用高架结构和用无磁性材料建成;能保温、防潮、防积雪和抗强风.1991~1993年分别安装有数字化地磁仪,地磁脉动仪,哨声与VLF仪和地震仪,并不断获得极区地磁与高空物理资料.1991年与1992年中山站地磁观测报告(第一卷与第二卷)已整理成册,资料分析表明,极区地磁扰动与中低纬区地磁扰动特征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极区各种电流体系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极斯瓦尔巴特( Svalbard )岛Longyearbyen台站的 极光扫描光度计和地磁 观测数据在地磁亚暴膨胀相期间的对比分析,发现扫描光度计记录中的极光边缘的快速极向 运动和地磁数据x分量的陡峭负弯之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地磁数据可用来研究两极 高纬 地区极光亚暴的地磁共轭特征. 对南极中山站、挪威Troms Svalbard台链和东格陵兰岛 地 区共15个地磁台站在7个典型极光亚暴事件中的地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 中山站的地 磁共轭点位置存在明显的漂移特征,漂移的范围在斯瓦尔巴特岛与东格陵兰岛之间,纬度值 与CGM模型值近似.  相似文献   

3.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4.
对肇庆地磁台2019年MAG-01H(010B)型及TDJ2(E)型两套磁通门经纬仪产出的基线值观测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套仪器观测的基线值系统误差小,观测精度高,具有同等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TDJ2(E)观测的H分量基线值受温度影响比MAG-01H(010B)的大;FGM 01型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传...  相似文献   

5.
长春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长春地磁台从1957年开始进行正规地磁观测至今,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周期,这种长期变化是偶极场与非偶极场变化的叠加,以非偶极场变化为主体,并受东亚大陆磁异常场源强度及方向变化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与实践高祥真,黄建明,王文德(中国新疆830017乌鲁木齐地震台)豆前言乌鲁木齐台属国家1类地磁台,它始建于1965年,1970年正式投入观测。20多年来,乌鲁木齐地磁台的观测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地磁台链观测在极光带电集流、赤道电集流、中低纬度大尺度电流体系、太阳风-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能量耦合、高-中-低纬的扰动传输、磁层中磁流体波的传播、主磁常荚期变化等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地磁台链观测在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中的物理基础和研究现状,着重回顾了IMS 期间6个高纬子午台链的观测研究,总结了中国地磁台链研究的初步结果.中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经纬度展布提供了建立全球唯一的闭合子午圈台链的可能性.中国台链向北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磁台相连,一直延伸到北极光带,向南与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台站相连直达南极区中山站,通过南极与对面子午线上的长城站相连,并与南美、北美台站构成一条闭合的子午圈台链.可以预料,这条台链的观测资料将为地磁与高空物理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对研究日地整体行为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福建泉州地磁台白水营老址与丰州镇董埔村候选新台址,使用高灵敏度,快速记录的磁通门磁力仪,对台址周围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对比监测,从地磁短周期脉冲干扰,地磁场变化形态,日变幅、时均值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指出老址的周围环境干扰量已超出0.1nT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新址符合<<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适宜建立永久性地磁基本台。  相似文献   

10.
喀什地磁台旧址由于受到环境的干扰,将搬迁至新台址观测,为了延续观测资料,对新旧台址进行了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并行观测的相对观测数据、绝对值数据以及绝对观测基线值精度的分析,经过对两测点D,I,F,H,Z地磁要素的比较,认为新旧台址观测的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点位差校正,可将新旧测点的数据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介绍浙江省兰溪地磁基准台场址堪选工作过程及计算结果,并介绍背景噪声和密跨度和跨度等常规测试过程,进行新址与杭州台记录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确定新址取代旧址的科学性,为相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2年2月9日军1993年2月9日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选出Pc3脉动事件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南极中山站Pc3脉动的出现频次、频率特性和振幅特性,并对南极中山站记录的Pc3脉动的激发和传播机制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1993年3月份出现的香河-宝坻地磁异常,于1993年4月份进行了专门的观测研究,内容包括:仪器与测点环境的考察,测点周围磁场梯度测量,布设4个临时台站的连续观测与对香河-宝坻测线进行了3次的加强测量。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测点环境良好,测点周围磁梯度符合要求。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的差值比较与FFT分析的结果,没有明显异常显示,原有异常已恢复。此地磁异常及其恢复,可能是该局部地区地下应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亚)地磁台链建设及其观测与国际地磁卫星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东亚)地磁台链的漠河,北京十三陵,三亚和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及其观测研究做了较系统的总结,北京地磁中心,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地磁台是中国首批实现了数字化的地磁台,为中国地磁台链参加了国际地磁卫星(INTERMAGNET)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对国际地磁卫星台网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南极中山站Pc3地磁脉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2年2月9日军1993年2月9日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观测资料,选出Pc3脉动事件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南极中山站Pc3脉动的出现频次、频率特性和振幅特性,并对南极中山站记录的Pc3脉动的激发和传播机制进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在1983—1986年的4年中,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用丹麦新型 QHM_(?)和日本产PPM 与 GST 配套,在北京地磁台每月2—4次作了长期对比观测。1985年以前的初步结果已于1986年的报告中提出。其中主要分析了各仪器在观测数据中的偶然误差,以均方差形式表之,结果为 QHM_(?)所得的 H 基线值 H_B~Q 中的(?)H_B~Q=±1nT;GSI 与 PPM 配套而得的 Z 基线值 Z_B~G 中的δZ_B~G  相似文献   

17.
喀什地磁台目前已配备了两套相对记录仪器与两套绝对观测仪器.为了解不同仪器观测精度的异同,以确定合理的仪器组合方式,本文对比了两套记录仪器观测到的日变形态和极值时间,以及两套绝对观测仪器对相同的相对记录仪器测定的基线值.分析结果表明,FGE磁力仪和Mingeo DIM磁力仪精度较高,可作为第一观测组合,另两套仪器町作为喀什地磁台的第二观测组合.  相似文献   

18.
陈钦才 《华南地震》1992,12(4):53-59
对琼中地磁台台址及邻域10年来磁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查明:a、台址位于海南岛区域磁场背景值变化转折处附近的弱磁性异常区中;b、台址磁场均匀,台址周围5km范围内磁场各要素的差值ΔF<80~(nT)、ΔH<70~(nT)、ΔZ<-200~(nT);c、全岛21个测点的实测平均值减去本台观测值得ΔD=0′.0、ΔF=-120~(nT)、ΔH=-42~(nT)、Δ=-144~(nT);d、距台站100m以外的其他人为铁磁性干扰源对本台的观测值不明显。由此说明本台的地磁观测资料能真实反映当地磁场特征及其变化。本台可作观测海南岛区域磁场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大连九龙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连九龙地磁台台址勘选、建筑材料磁性检测、台站建设以及观测数据精度等方面着手对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析了高压输出电线等干扰源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现状,及今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