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地震构造带内与强震活动有关的断裂多为北北东—北东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是位于重力梯度带上的深断裂、新生代以来长期活动、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下沉地段、是许多强震的发震区.山西地震构造带下部上地幔是个隆起带,许多强震发生在上地馒隆起的斜坡带上,那里是地壳厚度变异带,分布有切割莫氏面的深断裂.地壳上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互结合、互相制约是山西许多强震发霉必要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平与垂直相互叠加的应力场是强震发震的应力条件,而且垂直挤压应力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张世民  李发祥  李克 《中国地震》2000,16(4):352-363
基于近10年活断层研究资料和第四代全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的成果,对中国大陆有史以来6级以上强震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统计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区强震的震源区构造类型、发震构造活动方式,分析了各类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和极震区长轴方位特征,以及强震震源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异常、壳幔高导层异常、大地热流密度)和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场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1.乌鲁木齐及邻近地区的强震活动特征地震资料取自新疆地震目录,对其中个别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分析处理。选取1950—1989年的M_s≥4.7地震做时序图(图1a),用文献[2]的方法进行地震分期,由于乌鲁木齐及邻近地区仅仅是北天山地震带上的一个小区,故称为地震分段。图1a所示的强震  相似文献   

5.
王筱荣  王琼 《华南地震》2002,22(3):39-43
分析了昆仑构造带的强震活动后认为,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轮回性、等间距性及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昆仑地震带强震震级西弱东强,而强震发震频次西高东低;西昆仑构造带帕米尔结点的强震活动对大陆地震活跃幕有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川滇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和中小地震平均节面解分析,指出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在北西-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下,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同时,采用极值理论、最大信息熵、线性预测和灰色理论等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川滇地区未来强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强震危险区应力场环境动态分析与近期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采用地震学方法对云南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状态,以及应力场方向和强度的时空调整变化与强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据此对云南及邻区未来1-3年强震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华北强震时-空变化某些特点与近期强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丰富的震史资料,分析该区强震活动时-空变化某些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出判断。文章最后部分还对华北地区最近两个活动期的强震活动水平的巨大差异的可能原因,从构造和介质条件等方面作些初浅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疆7级强震前的围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新疆4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8次7级强震前的围空现象。结果表明,除1974年巴里坤7.1级地震因资料不全外,7级强震前均出现明显的围空现象。研究发现,这种围空一般都经历了三个过程,时间通常为10—20年。最后分析讨论了7级强震前围空的特征以及判别指标。这将为今后确定强震危险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等的关系. 给出了边界带强震活动水平与构造活动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强震复发期长短与构造活动速率的反向变化关系.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及其块体运动特征,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对强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澜沧—耿马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与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杨 《地震研究》1991,14(2):122-126
1988年11月6日滇西南发生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强烈地震,两震相距70公里。本文分析了大震活动的条带与空区特征。这两次地震之前既有M≥4.5地震活动条带,又有M≥3.5地震空区,条带与空区相连接。空区是震前三年多开始出现,震前半年消失的;条带是前一年多时间内形成的,条带的迅速形成深入到空区之内,促使了空区的消失。澜沧7.6级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的交汇部位,也是条带的端部、空区的边缘;耿马7.2级地震则发生在空区之内。  相似文献   

12.
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近年来中、强地震震害资料为基础,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建立了强震震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迅速了解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以及经济损失等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新疆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强震时空分布及地震活跃周期和活动图象,并探讨了强震活动与空间环境因子的关系,这无疑对新疆强震活动趋势分析和该地区强震中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统计1900年以来相关区域的强震活动对中国大陆西部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有关震例及相互关系的一些事例,总结分析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和现象,根据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关区域的强震活动概况,依据总结的一些基本事实和现象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西部的强震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超英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1,5(2):113-118
结合新疆构造活动的特点及地震活动的分区,探讨了境内强震活动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强震活动始于乌恰地区,分别沿南天山西段由南向北迁移和沿西昆仑带由西向东迁移。其迁移方式主要表现为天山带强震活动由低纬向高纬地区成组迁移,各带内次级活动区的往返迁移。研究结果将为判断新疆各区(带)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强震危险地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大震(强震群)远场前兆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小其  崔勇 《高原地震》2000,12(4):25-32
从 1 990年至 1 999年 ,天山及其相邻地区共发生了 7级以上地震 3次 ,包含了1 1次 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 1次。震前 ,天山地区地下流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前兆异常。这一现象既显示了地震孕育的复杂性 ,又揭示了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广泛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1年2~4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昉  田维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4):61-70,34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一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并测量到2001年2~4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t曲线,波向和水平波速图及其三维动态频谱,连续一年多的测量结果表明:(1)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10~20Pa)逐渐加强到(40~80Pa)或更大;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2~65分);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大风次声和雷次声。(2)该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而且与震源距离、深度及其它因素都有关。(3)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4)若两个相距足够远的三点阵所测波向相交,可预测震中位置,故进一步测量研究会地震前兆次声波,有可能发展成为临震预报中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