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朱自安  雷军 《干旱区地理》2003,26(4):385-390
退耕还林工程在新疆自2000年开始试点和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虽然其效益尚未明显地显现.但可以肯定韵是,它将使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得到改善,减小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延缓和削弱局部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过程。本文介绍了新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原则与措施以及新疆的退耕还林模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状况和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合理规模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应避免退耕还林工程规模的盲目扩大。退耕还林的规模应根据自然条件、生态功能定位并考虑粮食安全保障以确定。地广人稀的金沙江中上游、盆周山地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区,其退耕还林规模可适度扩大,但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人口稠密,退耕还林不应过分追求规模,退耕后的林草地不应突破土地面积的40%。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应注重模式的选择,防止一刀切,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宜采用“旱坡地粮经弹性结构种植”技术,建立坡地农林复合系统,逐步实施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3.
<正>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全旗辖12个苏木乡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经济以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鄂托克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牧场2575万亩,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48种。2002年,全旗GDP达到16.94亿元,人均财力居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4.
<正> 一、立法立规,转变思维定式,改变管理方式 退耕还林(草)是前无古人的世界宏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生计、关系社会安定、生态改善的国家大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许多方面都要和国际模式接轨,一些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管理方式将会随之改变,所以,及时转变思维  相似文献   

5.
王丹  郭泺  赵松婷  吕靓 《山地学报》2015,(2):208-217
以黔东南州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该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其14 a间耕地、林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3年,研究区域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空间变化显示北部、东北部重点退耕还林区林地增加,耕地减少,说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而南部、东南部非重点退耕还林区林地减少,耕地增加。研究表明,黔东南州在实施生态退耕的同时,毁林毁草开荒、复垦也在同时进行。对坡度25°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1999—2009年间其变化趋势与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相同,在2009—2013年间,坡度25°林地有所增加,耕地减少,说明经过退耕还林和育林之后,林地的减少得到了有效的阻止,并得到了恢复。研究表明,黔东南州陡坡地林地得到了保护和恢复,但是平缓区的林地仍在减少。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并且要加强天然林地和草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波  刘庆  游翔  庞学勇 《山地学报》2002,20(4):438-444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展,困难,相关政策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初步考察,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川西地区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退耕还林后,川西地区农业(种植业)产值相对降低,林业和牧业产值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短期内并未给川西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又是深远的。因而退耕还要工程中强调生态效应的同时,如何将农村长期经济效应向短期化转化以及长期生态效应向经济化转化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县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基础,它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整个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成败。就目前县级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规划、设计手段落后,使工程任务难以落实到山头地块,容易造成规划设计和施工作业不符; (2)信息难以及时反馈和更新,经营活动验收结  相似文献   

8.
9.
国土规划是一门在地理科学、生态科学、区域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表现为复合型,包括三个部分;(1)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人地关系理论);(2)劳动地域分工和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理论(区域科学理论);(3)区域人地系统非平衡有序发展理论(区域开发的系统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 内蒙古鄂托克旗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有关政策,完善各种措施,2002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相似文献   

11.
<正> 宁夏国土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辖4个地级市、23个县和县级市(区),总人口563万,回族人口占1/3。按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大体可分南部黄土丘陵山区,中部毛乌素和腾格里沙区和北部平原即引黄(河)灌区。由于宁夏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区现辖5盟7市、10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377.5万人,其中蒙古族404万人。内蒙古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0635万亩(2001年底数),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草场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中上游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总面积8.68万平方公里,下辖七旗一区,108个乡(苏木、镇),总人口139万,其中农牧业人口93万。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流经全长728公里,是黄河中上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和风  相似文献   

14.
<正> 偏关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靠长城,西临黄河,地形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故称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为三晋之屏蕃”。全县辖4镇6乡,250个村委,总土地面积1658.3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万人。规划林业用地96400公顷,有耕地  相似文献   

15.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05,25(1):36-42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各个阶层协同进化的最高水平,由生物圈景观和石油燃料驱动的技术圈景观组成,整合景观生态学致力于将两者从结构和功能上整合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圈。文章在讨论整合景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系统论基础、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自组织理论基础、协同进化理论基础、等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理论基础和隐含次序理论基础,目的是使整合景观生态(经济和自然景观)和其他跨学科一起,共同促进当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确的实践来源于正确的理论认识,文章着重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外部性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据此,从区域外部性存在的充要条件、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性与区域差异性、区域关联性和区域作用的单向性是其存在的充要条件,区域空间关联理论、地理运动理论、公共规制理论等是其分析的理论基础;区域外部性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形式、地理运动格局、作用机理、内化途径等是其主要研究内容;至于区域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意义,认为在全球变化问题上,区域关系是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区域外部性研究是揭示区域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工具,是对地理学区域研究的发展,其将丰富和发展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促进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体系及其确定依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翟有龙 《干旱区地理》2004,27(2):245-249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总目标与分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扩大用地面积目标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目标,增加农用地目标与增加耕地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等若干方面,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与投资能力等方面综合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用地行为的耕地生产力及隐性损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件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