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港口物流业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世界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大连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论文阐述了现代港口物流的内涵,分析了大连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了整合港口资源,构建现代信息平台,加强港腹互动,大力培养现代港口物流人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物流业作为继资源和人力领域后的第三利润源,与信息化一起快速整合到所有产业形态中,并通过物流系统的优化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角度分析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机理,指出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性使其具有特殊的企业组织与产业关联效应,不仅影响城市产业布局,而且通过由此产生的空间特性,即物流业区位偏好、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网络化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模式的构建参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群的现代物流业和信息化仍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物流、信息流的不整合是当前城市群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物流、信息流整合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现代物流网和高速信息网。前者包括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改造企业传统物流模式、加强政府指导和协调、完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对现代物流业实行政策倾斜。后者包括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开发信息基础骨干传送网、统一开发电子政务核心平台、统一开发信息产业项目和组织研制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整理,我们认为目前学术界对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空间组织与空间布局成果较多,但现代物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成果并不多。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中,在研究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时对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的简单提及。本文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的表现和机理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物流业主要通过经济和政府两个视角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其空间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改变了城市用地结构及功能。最后,文章提出了关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峰华  魏晓  刘玉桥  沈向昕  李世泰 《地理学报》2008,63(10):1108-1118
在借鉴中外对“核心竞争力” 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理想的宏观要素指标系统模式。在此基础上, 从客观实际出发, 创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 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其所含8 市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 通过其与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及其影响要素的相关分析, 探明了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与次要 因素, 得出结论: 培育、营造和提升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加强物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 随着区域物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而使物流业成本不断降低, 一个单位物流业成本投入所创造的GDP 不断增大。提出建议, 为营造和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全局熵值法计算江苏2007—2017年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江苏物流业的空间演化。从制造业考虑,采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物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近11年江苏物流业整体水平一直在提高,但各城市的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整体看,江苏物流业发展趋于集聚分布;从局部看,形成了无锡、南通组成的高水平集聚区以及以淮安为中心的低水平集聚区。制造业的规模、人力吸引力、集聚能力、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性都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制造业主要是通过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促进物流业发展,并对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02、2010年长江三角洲16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近10年来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有所扩大。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龙头,杭州和南京为两翼,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长江三角洲南翼的舟山、宁波物流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本文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02年~2010年长江三角洲物流业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最后采用岭回归分析法,探讨物流业发展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物流需求和供给的基础,可以带动物流需求,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产业结构变化与物流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在下降;消费因素和对外开放因素对物流业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1990-2007年广州、深圳、香港物流业和3地的GDP、珠三角经济区GDP以及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群GDP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原理,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4.0进行分析,发现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当地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性,从统计意义上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此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业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前物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 ,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在简述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 ,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和历史进程 ,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 (包括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 ) ,并同时从总体格局、东中西部差距、南北方差异、城乡差异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具体讨论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和布局现状 ,提出了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戢晓峰  李武  陈方 《干旱区地理》2019,42(3):645-652
为科学测度连片特困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熵权-TOPISIS模型对贫困程度进行评估,并以综合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表征物流业发展水平的6个指标(货物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公路网密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货物平均运距)为解释变量,引入空间杜宾模型(SDM)计量县域尺度下物流业发展对区域减贫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物流业增加值、路网密度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区域减贫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108元,本县(区)的综合贫困指数将降低0.060;货物周转量、公路网密度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区域减贫的间接(空间溢出)作用明显,本县(区)货物周转量每增加108 t·km-1,毗邻县(区)的综合贫困指数将降低0.020。均衡物流产业的空间分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调动贫困县(区)物流需求,是发挥物流减贫效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省市提出了把物流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很多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把物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文章分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依据及优势,提出了该中心城市发展物流集群的必要条件,并对其物流企业之间的组织和合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轴-辐式理论的长三角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实现区域物流业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运用轴-辐式物流网络基本原理,通过选取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物流市场供需状况、物流业基础设施3个一级指标及11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以长三角16个城市2013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层次体系,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区域辐射能力,并通过引力模型度量各城市间的物流引力大小,以此构建了长三角区域以上海物流圈、南京物流圈、杭州物流圈为核心的轴-辐式物流网络,其中上海为一级轴心城市,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为二级轴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辐点城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近年更为世人誉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工业品行销世界各大洲。有了这样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对外贸易额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沿海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网加速建设并日趋完善,保障了工业原料的供应及工业品的生产与输出条件。在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下,中华大地呈现出一个经过整合的产业——现代物流业。  相似文献   

15.
低碳约束下中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承良  管明明 《地理科学》2017,37(12):1805-1814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征物流业,引入SBM-Undesirable模型,考虑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对中国(除港澳台和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物流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格局-过程-机理框架系统揭示了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低碳约束下物流业效率总体偏低,空间分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带性分异态势。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地方依赖性,效率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呈现由“大集中、小分散”向“条带状集聚”变化的特征,而低值区高度锁定于西北和西南半壁。空间集聚性较弱,不断趋于收敛,高效率集聚区表现出“北扩西移”的演化趋势。物流业高效率区与高产值区呈现显著的空间同配性。 物流业效率的空间演化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政府调控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则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对物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业的合作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港口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阔、物流企业众多以及省区间差异较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背景、现状及展望等3方面对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秀丽  孟飞荣 《热带地理》2013,33(6):703-710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有效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文章首先对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空间依赖性进行了检验。然后,基于我国1997―201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因变量空间滞后项和自变量空间滞后项,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2个方面分析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着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而且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影响区域物流发展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理想解法(TOPSIS),构建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准确反映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的强弱,有利于对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进行准确评价,为区域物流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例,结合2006,2010,2016年的数据,对其物流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物流发展能力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以此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江苏省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业整体发展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京沪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和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3个代表性地区。利用2007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整理分析,计算三地的主要产业直接与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与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最终依赖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三地的主要产业结构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北京市已呈服务型经济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先于全国,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与物流业有显著优势,广东省物流业占主导地位;上海与广东经济结构外向型特征明显。京沪粤三地应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向内地及全国辐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河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的行业数据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实验区产业发展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产业发展综合效率不高,主导产业效率不够突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略好于航空物流业;产业投入冗余率高,非主导产业人力投入冗余率高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中的航空运输业的投入冗余率在全行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中都是最高的;产业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拉动作用,临空指向性和创新性投入不突出,主导产业间协同程度不高。鉴于此,从产业转型、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导产业体系构建、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