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天山地震带的航磁异常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胥熙 《内陆地震》1996,10(4):304-310
通过分析天山和邻近地区的航磁资料,划分出了4个较大的具有不同基底性质和深部构造特征的磁异常区。天山地区的地震大多数都发生在基底隆起或坳陷的附近,在深部磁场图像中,它们则位于天山高磁性块体与周围弱磁性区域之间,那里不仅是正负磁异常的转换带,而且是明显的大地构造边界。介质的磁性与其它地球物理资料一样,也是反映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大别构造带内六安—英山地磁剖面磁异常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成果,反演给出研究区域居里面埋深及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磁异常变化特征曲线、介质磁性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东大别构造带北部磁异常较强且波动较大、地下磁性结构特征相对复杂,北淮阳地区磁异常较弱、地下介质结构成叠瓦状形态分布,合肥盆地磁异常曲线变化平缓、埋深较深,为连续均匀的磁性基底,结果较好地反应了合肥盆地、北淮阳、东大别构造带北部之间的差异;"霍山地震窗"地壳下方6~12km处存在显著地磁性差异,结合东大别构造带内70年代以来地震和历史强震,对"霍山地震窗"地震活动性与地下构造、场源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动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3.
三河-涞水-灵寿新生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战武  吕晓健  吴昊  米素婷 《地震》2004,24(3):21-28
通过对地震、 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分析, 发现华北平原西北部于三河、 涞水、 灵寿一线存在一条地震构造带。 该地震构造带在华北地区公元1000年以来的第三地震活跃期内地震活动最为强烈, 记有8级地震1次, 6级多地震3次和数次5级左右的地震。 这条地震构造带斜穿渤海湾盆地内早第三纪形成的大兴隆起和冀中、 北京等坳陷, 是一条晚第三纪以来新发育的构造带。 此带的发现使华北平原的地震构造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滑脱构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和油田开发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地层、构造变形和岩石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南缘和东北部存在滑脱构造,滑脱构造主要沿古生界/太古宇不整合面、石炭系/奥陶系假整合面发育,在古生界内部和新生界也有显示.滑脱构造面是一个断层破碎带,发育碎裂岩和褶皱.构造破碎带附近古生界(石炭系)底部和太古宇(奥陶系)顶部出现破碎带,表现为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带.视滑动构造强度的不同古生界底部地层可能出现缺失或重复,后者在地震剖面中表现为反射时间明显增大,相应发育滑脱褶皱、堆垛背斜.由于与油气形成的时间相匹配,滑脱构造为潜山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是潜山性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潮汕坳陷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汕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中生界地层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是目前工作重点.本文分析了潮汕坳陷区域重力、磁异常特征及地震地质规律,提出潮汕坳陷是衔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个构造单元的构造过渡带的观点,同时盆倾断层控制了中生界发育与分布.根据潮汕坳陷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规律,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该区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0—31km。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盆地经历了裂陷、强烈裂陷和区域性沉降等复杂过程,第四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盆地区有中强地震和小震活动,地震带基本位于第四纪差异活动较明显的地区和莫霍面隆起的斜坡带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新区新构造分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地震活动的分区分布特征受到黄骅坳陷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黄骅坳陷内沉降中心的变迁、构造带的形成,断裂活动时代及玄武岩喷发年代,都反映出本构造单元在新构造时期由南向北规律性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8.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相似文献   

9.
迭溪7.5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发震构造条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迭溪7.5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东西两大块体过渡带——“中国南北构造带”的中段。区内构造复杂,几个不同构造体系的构造成分互相牵制、干扰、复合,还有引人注目的较场弧形构造及其西翼的北西向断裂带。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抬升背景上的断块差异运动和局部褶断特征。根据对航磁、重力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五个磁异常区(带),并作了相应的构造解释。从地震地裂缝、建筑物变形特征、地震崩塌滑坡定向性所反映的应力场以及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推测迭溪7.5级地震是在北东东或近东西向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导致北西向的松坪沟断裂发生反时针水平错动的结果。故认为松坪沟断裂是迭溪地震的发震构造,而刷金寺——迭溪东西向隐伏断裂带也起了一定的阻隔、牵制以至应力加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大陆磁异常特征论板块内部地震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通过对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结合地震地质、人工地震测深及深部流体等方面的研究,论述了板内地震的生成是由于陆内不同构造块体间相对运动、碰撞、摩擦、应力积累,能量释放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陆新构造基本类型—拱坳构造。对它的构造特征、性质、应力作用状况以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述。以鄂西江汉地区发育的拱坳构造为典型作了较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地震研究》1992,15(3):291-297
本文以重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龙门山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可分成泸定——灌县,灌县——北川,北川——广元三大段;②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西侧沿小金、迭溪、平武一线存在隐伏推覆,是未来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吴刚  余钦范 《中国地震》1990,6(3):79-86
本文以航磁资料为基础,详细地探讨了南北地震带的磁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在构造层次上浅部多为北西、北东向的构造网络复合,深部则呈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带相互正交迭加。其内的地震活动与构造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地震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明显受其浅部、深部构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重磁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奇 《地震研究》2001,24(1):29-35
重力场的梯级带与地震的分布是有对应关系的。在湖南省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航磁资料,对湖南省的重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推断出湖南省内的深部构造,探讨了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些分析研究将对湖南省的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研究背景利用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地壳应力场,可获得区域应力场状态,有助于解释地震成因、断裂活动等现象。北京及邻区(39.0°—41.0°N,115.0°—118.0°E)位于NE向山西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与NW向张渤带交会区域,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由山西断陷带、太行山隆起区、燕山隆起区、北京坳陷、大兴隆起、冀中坳陷、沧县隆起等地质构造单元构成。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该区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有历史记录以来,研究区域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3次,最大地震为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别山北缘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地带,其深部精细结构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研究区域内采集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OMEGA、OASIS和FUGRO-LCT等多个重磁电震软件处理,获得了深部信息丰富的多种地球物理属性图像.本文从中选取了2条平行的电法和地震剖面,辅以高精度重磁数据,揭示了大别山北缘深部地质结构总体呈现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北淮阳构造带向北逆冲的特征,并可清楚地识别大别山北缘造山带、肥南山前坳陷带和肥北斜坡带.其特征分别如下:①大别山北缘造山带,地震反射杂乱,电性高阻大于2000Ωm,以磨子潭-晓天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别杂岩带和北淮阳构造带,主要由大别群、卢镇关杂岩和佛子岭群组成,沿舒城-信阳断裂逆冲于中、下侏罗统之上,浅部发育北倾的金寨-龙门冲滑覆断裂.②肥南山前坳陷带,上部为中、新生界,呈现中低阻特征,地震反射界面清楚,断面波明显;下部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上部可能残存古生界),电性特征为低阻(5~50 Ωm),地震反射较连续,内部反射弱.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舒城凹陷和肥中断裂带,其北侧边界为肥中断裂.③肥北斜坡带,上部主要为侏罗系,呈现中低阻、水平层状地震反射特征;下部主要为霍邱群,电性为高阻,地震反射杂乱;中间为华北型前中生界沉积岩,向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上述认识将为华北陆块南向俯冲、南北板块碰撞缝合线和油气资源勘查等研究提供深部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壳磁异常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美国地球物理数据中心的地磁场模型(NGDC-720),研究云南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变化,包括磁异常及其梯度的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不同波长成分对总体磁异常的贡献.比较磁异常与重力异常、大地热流、地震活动等地球物理信息的异同特征,探讨地壳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小金河、红河断裂带以西的三江、滇西造山带的异常较弱,菱形地块的异常相对较强.研究区域的地壳磁异常主要是弱磁性基底背景下叠加的浅源磁性体产生.卫星磁异常显示滇中坳陷区具有清晰的偶极场特征.沿红河断裂带分布的正负磁异常带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围限菱形地块的丽江—小金河断裂、红河断裂、康定—奕良—水城断裂和弥勒—师宗—水城断裂带是磁异常的强弱过渡带.强烈地震发生的地点、大地热流值高的地区,地壳磁异常为负值或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壳内磁性构造与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  刘敏  赵丽 《地震》2000,20(4):50-56
通过带通滤波技术对华北地区航磁异常进行处理,分离出深、浅部磁性层异常, 然后运用视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对组成上下磁性层的构造块体进行了圈定, 并结合人工地壳测深及深部流体研究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是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应力积累、能量释放的结果,深部流体为多层次滑脱构造的生成及地震能的积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区地震活动性图象的构造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建明  谢华章 《地震地质》1996,18(3):251-257
据目视地震线法对江苏地区1970~1992年ML≥2.0级地震震中所形成的地震点染图象进行了构造解释,对本区地震构造格局和动力学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本区主要存在4组不同方向的地震密集带和地震线,其中北东、北西两组地震线比较明显,形成网格状构造,并大致具有等间距性,本区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这两组地震线的交汇处;(2)苏中沿海至南黄海南部坳陷内地震线密集,方向复杂,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形成一个突出于全区的、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